華文網

希望破滅!NASA研究發現“第二地球”可能並不宜居!

比鄰星b為啥被稱為“第二地球”?

科學家又為何斷言它不再宜居?

人類最終能否找到下一個“新家”?

還記得一年前天文學家們宣佈找到的第二個“地球”比鄰星b嗎?當時這項重大發現讓所有人都相當興奮,

這顆宜居行星也一直被科幻小說、電影還有某些專家學者所追捧並津津樂道。然而現實的情況可能並不是那麼樂觀。

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項最新研究給人類未來在比鄰星b“安居樂業”的希望上潑了一盆冷水——那裡可能並不宜居!

人類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地球的“備胎”,怎麼這麼快就被PASS了呢?還是讓小編帶你來梳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一年前,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望遠鏡以及其他天文觀測設施,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半人馬座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的旁邊,發現了一個處在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比鄰星b。

平心而論,這年頭發現系外行星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了,有的太遠,有的又太冷,但是比鄰星b的發現著實讓人類很興奮,在距離我們那麼近的地方有一顆和地球差不多大小的星球,我們的小心臟難免會加速跳動。

比鄰星b為啥被成為“第二地球”,它的特別之處又在哪裡呢?

比鄰星b的大小約為地球的1.3倍

首先是距離。比鄰星b是我們可以找到的最近的一個行星“鄰居”,距離只有4.23光年。按照現在太空船的速度,花個一二十年就可以成功登陸,不像在它之前發現的“開普勒-452b”,距離地球1400光年,人類要抵達那是難上加難。

其次,據研究人員分析,比鄰星b與地球相似,很可能是一顆岩質行星。它與其母星之間的距離只有730萬公里,是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5%。但是,它的母星發佈的光比太陽弱得多,因此使得比鄰星b剛好位於宜居帶上,也就是說,這顆行星擁有液態水存在的可能性,而只要有液態水的存在,便可能孕育生命。

既然如此,為啥條件這麼好的比鄰星b又被科學家們PASS了,還以為地球終於不再孤獨了、人類終於找到第二故鄉了、我們很快就可以去鄰居家串門了呢……

NASA科學家通過電腦建模斷言,比鄰星b的大氣可能早已被其母星發射的強烈紫外線所破壞。這個曾經非常具有誘惑力的星球,可能已不再適合居住。

科學家繪製的比鄰星b地表面示意圖

比鄰星b的母星比鄰星會發出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並以頻繁的耀斑轟擊軌道上的比鄰星b。在撞擊大氣時,來自紅矮星的高能量紫外線輻射使比鄰星b大氣中的氣體分子電離,產生能夠逃離行星重力的帶電粒子。這導致一系列鏈條反應,允許更多的顆粒逸出,大氣層得到嚴重的侵蝕。

由於軌道緊密,比鄰星b吸收的輻射量比地球從太陽吸收的輻射量高出數百倍。這種衝擊不僅能夠從大氣中剝離較輕的分子(如氫),而且可以從氧氣和氮氣中除去較重的元素。

比鄰星b所在的地外行星系統,軌道緊密

科學家試圖估計比鄰星b大氣層的受影響程度,計算大氣層完全被剝奪需要多久。根據電腦建模,比鄰星b失去大氣層的速度可能會比地球快10000倍。在最高的熱環境溫度和完全開放的磁場下,它可能會在1億年內失去相當於地球大氣層總量的大氣。研究人員表示,在大氣流失率如此之高的情況下,比鄰星b的宜居性很讓人懷疑。

也許這就是我們一直在等的那顆行星,也許可能不是。但無論如何,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時間裡,我們很快就能知道結果如何。畢竟,這個“鄰居”住得很近……

科學家繪製的比鄰星b地表面示意圖

比鄰星b的母星比鄰星會發出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並以頻繁的耀斑轟擊軌道上的比鄰星b。在撞擊大氣時,來自紅矮星的高能量紫外線輻射使比鄰星b大氣中的氣體分子電離,產生能夠逃離行星重力的帶電粒子。這導致一系列鏈條反應,允許更多的顆粒逸出,大氣層得到嚴重的侵蝕。

由於軌道緊密,比鄰星b吸收的輻射量比地球從太陽吸收的輻射量高出數百倍。這種衝擊不僅能夠從大氣中剝離較輕的分子(如氫),而且可以從氧氣和氮氣中除去較重的元素。

比鄰星b所在的地外行星系統,軌道緊密

科學家試圖估計比鄰星b大氣層的受影響程度,計算大氣層完全被剝奪需要多久。根據電腦建模,比鄰星b失去大氣層的速度可能會比地球快10000倍。在最高的熱環境溫度和完全開放的磁場下,它可能會在1億年內失去相當於地球大氣層總量的大氣。研究人員表示,在大氣流失率如此之高的情況下,比鄰星b的宜居性很讓人懷疑。

也許這就是我們一直在等的那顆行星,也許可能不是。但無論如何,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時間裡,我們很快就能知道結果如何。畢竟,這個“鄰居”住得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