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人幫忙帶娃不容易,該放手時就放手!

熱門話題不斷深入,探討角度發生變化

“帶孫費”實際考驗的是家庭關係

8月5日、9日,樂活100分連續刊發了《老人不滿子女“家務啃老”——向孩子索要“帶孫費”你怎麼看》的相關報導,文章下面的留言直到現在仍熱度不減。(點擊標題即可查看文章:《父母向子女要“帶孫費”,你怎麼看?》、《老人索要“帶孫費” 就為換一句子女的“辛苦了》)

隨著討論的深入,讀者的留言也有了變化,從單純談論“帶孫費”的是非對錯,延伸到了家庭關係。

“孫女我一天都沒帶過,

和我們還是很親熱啊。”杭州讀者薛阿姨覺得自己很有發言權,“‘帶孫費’這回事,說到底還是家裡關係沒處理好。”

今年下半年,薛阿姨的孫女要上中班了,媳婦還是大肚子的時候,薛阿姨就把小倆口叫到跟前,“孩子生出來,我不帶的。”

薛阿姨有副好嗓子,經常在電視裡亮相。退休後,她奔波在各大演出場地,對於這個愛好,她的老伴和兒子是百分百支持。當然,有時小倆口忙不過來,

她也會主動提出接管孫女,“都是一家人,他們有困難的時候,肯定也要幫一把的。”

儘管不住在一起,薛阿姨每天晚上都有和孫女視頻聊天的習慣,從孫女第一次換牙、第一次叫“奶奶”……孫女成長的點滴,薛阿姨都沒有錯過。

和薛阿姨不同,寧波讀者陳阿姨帶完外孫帶孫子,

無縫對接,一天都沒歇息。

4年前,陳阿姨的外孫準備上小學,她打算“功成身退”之時,孫子降臨了。媳婦一句“媽,還是你再辛苦辛苦吧。”陳阿姨又重回“一線”。

“要我帶可以的,你們不要氣我。”陳阿姨當初放的這句話,更確切地來說,是指兒子媳婦要尊重她的付出。

陳阿姨給小倆口立下規矩:下班了或是雙休日,小孩就接回自己家裡。

把孫子接手過來後,陳阿姨一門心思都在小傢伙身上,

“我看書、看電視、上網,每天研究菜譜,既要有營養、又要換花樣。”

陳阿姨的用心,兒子和媳婦當然看得清清楚楚。“媳婦也蠻乖巧的,面膜、護頸霜,專門買給我用。”陳阿姨說,去年暑假,媳婦訂好了去美國的機票和酒店,說是給兩老放個假,“媳婦說以後每年寒暑假我們都不要忙了,出去走走看看,旅行的費用他們出。”

“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小孩監護養育的責任在父母。”浙江省婦聯家庭教育專家來祥康說。

“年輕父母比較忙,是老一輩在幫助帶孫輩。所以,為人父母首先應當感謝老人。”來祥康說,既然是幫助,年輕父母應當盡到自己的責任,在有可能的情況之下,多承擔養育的責任。另外一方面,老一輩也應該思考,是不是他們在教育自己孩子時候也有做得不夠到位的地方,“該放手的時候沒有放手,一方面擔心年輕父母做得不好,他們真的二郎腿翹起來,老人心裡又氣不過。”

來祥康建議,年輕人應當承擔的義務,不要再由老人代勞了,“該放手時就放手。”

大家都在看

浙江老年報原創文章

編輯:tomo

另外一方面,老一輩也應該思考,是不是他們在教育自己孩子時候也有做得不夠到位的地方,“該放手的時候沒有放手,一方面擔心年輕父母做得不好,他們真的二郎腿翹起來,老人心裡又氣不過。”

來祥康建議,年輕人應當承擔的義務,不要再由老人代勞了,“該放手時就放手。”

大家都在看

浙江老年報原創文章

編輯:t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