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走訪|雨花臺區委書記的民情日記:走到群眾家裡,更要走進群眾心裡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帶領群眾走好富民之路,首先要邁開步子、放下架子,走到群眾的家裡、走進群眾的心裡,從為群眾辦好“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聚合成聚焦富民的“大事”。

——市政協副主席、

雨花臺區委書記黃河

在今年以來持續深入推進的“大走訪”活動中,我感觸很深。2月27日、4月8日、6月29日,我分別走進了開發區天保社區劉村二組、雨花街道閱城國際社區、開發區錦華新城社區的居民家中,聽群眾嘮嘮心事、發發牢騷,

跟群眾聊聊改革的新政策、雨花的新發展、身邊的新變化。

在走訪中,群眾對政府的理解和信任,讓我十分感動。天保社區的劉有道老人今年75歲,患肺癌已經三年,一個兒子在外打零工,收入很不穩定。走在他家坑窪的水泥地上,看著斑駁的牆壁,老式的櫥櫃、方桌,還有小院裡破舊的三輪車,我深知,群眾的困難遠超我之前看到的文字描述。坐在長條板凳上,老人一直在說,

黨的政策好,街道和社區也很關心,為他辦理了低保,每個月能領到810元的低保金,自己很知足。老人的眼神和話語透著質樸、充滿感激。誰的生活中沒遇到過難處,更何況是困難群眾?越是這樣寬容、善良的群眾,我們越是要經常走近他們,聽聽他們的心聲。

為了讓他敞開心扉,我跟老人聊起了過去的事、身邊的事和孩子的事,漸漸地,他的話多了,跟我說起了自己最大的心事,

希望兒子能夠找個安定工作。我認真地把他的“心裡話”記下來。臨走時,我遞上民情聯繫卡,囑咐老人有事可以隨時聯繫。與劉有道老人的交談,讓我深切感受到,作為黨員幹部,只有放下架子、敞開心扉,才能做到既“進了門”,又“連了心”。

在走訪中,

群眾提到最多的“煩心事”,往往是一些瑣碎的、個性化的小事。閱城國際社區居民葉正琴的兒子患有輕微尿毒癥,她獨自一人帶著患唐氏綜合症的孫女生活,我與她聊了半個小時,她才陸續說起了生活中的難事。房子漏水的事、孫女落戶的事,件件都是這個普通家庭的“頭等大事”。

(走訪葉正琴家庭)

不僅對於居民如此,對於企業來說,有時小事難過大事。我在走訪區內重點軟體企業——華為科技時發現,企業對於我區的產業扶持政策、創業創新環境都較為滿意,讓他們發愁的是停車位緊張等等一些“小事”。

(走訪胡桂蘭家庭)

從社區、企業走訪回來,我認真梳理了收集的問題,發現居民反映的眾多細碎小事也有著許多共性,主要集中在社區物業管理及居住環境、停車位緊張、醫保報銷、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這些群眾關心的樁樁“小事”,正是雨花發展亟需彌補的短板,也是我們工作推進的發力點。為此,我區建立了“承辦+會辦”機制,完善問題意見首辦、次辦、會辦“三級辦理”流程,確保通過“大走訪”,解決一些問題、消除一些隔閡、溫暖一些人心。

在與群眾的交流中,我發現,他們最關心的是“大走訪”中反映的問題是否能夠“大落實”,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想,首要的是,對於老百姓“急愁煩”的眼前難題要即知即辦,對於“老大難”的歷史遺留問題要用心去辦,對於“可預見”的未來考題要主動去辦。同時,要將“大走訪”與全區三大攻堅戰、四項難點任務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完善機制,在實踐中探索雨花富民的“三十六計”,真正做到為民生而發展、以民生促發展。

在大走訪中,我還欣喜地看到黨員幹部隊伍實實在在的變化。有的黨員說,“走訪之後,自己多了一份牽掛,也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擔當。”很多黨員在接到結對群眾電話反映的問題後,主動協調相關部門,詢問政策和解決辦法;有的黨員通過電話向群眾解釋政策,效果不佳,就利用休息時間多次上門做工作,直到群眾明白了、想通了。有的年輕黨員說:“以前不會跟群眾打交道、拉家常。現在懂了,只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父母長輩、兄弟姐妹,關係自然就融洽了。”的確,我們每一位黨員都是從群眾中來,就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眾中去,設身處地考慮他們的疾苦甘甜,竭盡全力為他們排憂解難。

“大走訪”活動,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今後,我們要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大走訪繼續走深、走實。點對點解決好群眾的“小事”,彙聚成富民的強大合力;實打實建設好每一個小家,推動我們的“大家”更加富裕、和諧,早日建成“強富美高”新雨花。

【南京大走訪】

素材來源 | 南京大走訪

責任編輯 | 黃楠

戳閱讀原文進入“賺積分”頁面,快來賺積分咯!

(走訪胡桂蘭家庭)

從社區、企業走訪回來,我認真梳理了收集的問題,發現居民反映的眾多細碎小事也有著許多共性,主要集中在社區物業管理及居住環境、停車位緊張、醫保報銷、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這些群眾關心的樁樁“小事”,正是雨花發展亟需彌補的短板,也是我們工作推進的發力點。為此,我區建立了“承辦+會辦”機制,完善問題意見首辦、次辦、會辦“三級辦理”流程,確保通過“大走訪”,解決一些問題、消除一些隔閡、溫暖一些人心。

在與群眾的交流中,我發現,他們最關心的是“大走訪”中反映的問題是否能夠“大落實”,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想,首要的是,對於老百姓“急愁煩”的眼前難題要即知即辦,對於“老大難”的歷史遺留問題要用心去辦,對於“可預見”的未來考題要主動去辦。同時,要將“大走訪”與全區三大攻堅戰、四項難點任務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完善機制,在實踐中探索雨花富民的“三十六計”,真正做到為民生而發展、以民生促發展。

在大走訪中,我還欣喜地看到黨員幹部隊伍實實在在的變化。有的黨員說,“走訪之後,自己多了一份牽掛,也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擔當。”很多黨員在接到結對群眾電話反映的問題後,主動協調相關部門,詢問政策和解決辦法;有的黨員通過電話向群眾解釋政策,效果不佳,就利用休息時間多次上門做工作,直到群眾明白了、想通了。有的年輕黨員說:“以前不會跟群眾打交道、拉家常。現在懂了,只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父母長輩、兄弟姐妹,關係自然就融洽了。”的確,我們每一位黨員都是從群眾中來,就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眾中去,設身處地考慮他們的疾苦甘甜,竭盡全力為他們排憂解難。

“大走訪”活動,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今後,我們要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大走訪繼續走深、走實。點對點解決好群眾的“小事”,彙聚成富民的強大合力;實打實建設好每一個小家,推動我們的“大家”更加富裕、和諧,早日建成“強富美高”新雨花。

【南京大走訪】

素材來源 | 南京大走訪

責任編輯 | 黃楠

戳閱讀原文進入“賺積分”頁面,快來賺積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