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六大車企利潤之和不及豐田!新能源汽車或成最後戰場

最新公佈的《財富》世界500強名單,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中國車企今年共有6家上榜,與去年持平,數量上與日企保持一致。其中,上汽上升5名位列第41,東風上升13名位列第68,

一汽上升5名位列第125,北汽上升23名位列第137,廣汽上升65名位列第238,而近兩年民營自主品牌的明星車企吉利更是上升67名位列第343。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已由2014年的38.31%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43.9%。

喜人的形勢之下也有隱憂。

營業收入高也並不等同于車企利潤高。在乘用車市場上真正依靠自主品牌獲得規模化利潤的其實只有三家:長城、吉利和比亞迪,2016年三家公司淨利潤合計約207億元,大致相當於大眾汽車在中國所獲利潤的80%。

根據2017年上半年的資料統計,上汽、東風、一汽、北汽、廣汽和吉利這6家車企總利潤為117.227億美元,不及豐田汽車(TM)168.993億美元的總利潤。

不僅利潤不高,中國自主品牌暢銷的車型多集中在10萬元上下的車型,越往上銷售量減少得越明顯。

“自主品牌的轎車差不多賣10萬元,SUV差不多就15萬元,這是事實。”業內人士認為,15萬到20萬元區間級別,幾乎是目前自主品牌的價格天花板。

關鍵是中國車企的技術底蘊還不夠,從傳統汽車上來說,

研發一直是中國自主品牌的短板,因為原先的新技術絕大多數體現在汽車電子為主的新功能方面。

轉機出現在新能源?

正在發生的新能源汽車革命或許可以讓自主品牌彎道超車。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模式,將從依賴國家和地方的補貼政策,變成由雙積分政策這只“推手”倒逼車企改變自身新能源汽車發展模式。

自主品牌做得比較好的中國車企像長安、江淮、北汽、上汽、奇瑞、吉利、比亞迪等都有主打的新能源車。

業內人士指出,在傳統燃油車上,這些中國車企已經很難和國際汽車巨頭競爭了,但是在新能源車和智慧網聯等新技術方面,中國車企並不落後多少。

投資邏輯

站在當前時點看新能源汽車行業,彩貝財經(公眾號:icaibei)認為下半年銷量放量的確定性已非常明顯,仍以產業鏈的視角進行投資邏輯的梳理。新能源汽車大家談的比較多了,

我們重點看看相關產業鏈上的兩個機會領域。

1、看好擁有技術優勢並打入優秀整車企業供應鏈,具有高客戶壁壘的電機企業。電機企業毛利率水準穩定,成本傳導順暢,受補貼退坡帶來的資金壓力影響有限,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規範化,電機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2、有望從稀土永磁材料供需矛盾加劇、漲價預期明確中獲益的稀土永磁材料供應商。下游整車及電機銷量的爆發拉動了對上游永磁材料的需求,而受稀土打黑供應收縮影響,電機用稀土永磁材料價格已出現反彈,未來進一步上漲的預期明確,利好相關原材料供應商。

附相關產業鏈概念股

下游整車及電機銷量的爆發拉動了對上游永磁材料的需求,而受稀土打黑供應收縮影響,電機用稀土永磁材料價格已出現反彈,未來進一步上漲的預期明確,利好相關原材料供應商。

附相關產業鏈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