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慢錢CEO範裡浪:財富管理將走向“良幣驅逐劣幣”

[ 導讀 ] 在金融科技的衝擊和互聯網的滲透下,傳統的財富管理企業焦慮地走向轉型;理財師是互聯網財富管理的核心;資產荒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導 語:近日,《2017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白皮書》的發佈,再次引起了行業對於互聯網財富管理的關注。在金融科技的衝擊和互聯網的滲透下,傳統的財富管理企業焦慮地走向轉型,包控行業巨頭諾亞財富等也在紛紛孵化新的專案。垂直領域“互聯網+財富管理”的風口是否來了?看看行業內人士怎麼說……

“慢慢來,比較快。”

略帶中國傳統的處世哲學意味,範裡浪在被訪過程中不斷提到這句話。這是他在經歷跌宕起伏的人生後堅守的人生信條,也是他創辦慢錢的初衷。

創辦慢錢緣於“底線”和“堅守”

2000年畢業那年,範裡浪通過房產投資迅速賺到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這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是福也是禍。欣喜之餘,便掉進了朋友的“坑”——拿全部身家做了汽車經銷商,

然而,結果沒有朋友所說的豐厚的利潤回報,只有朋友”跑路“的消息。

一念之間,從百萬富翁到一無所有。

俗話說“財不入急門”。或許,對於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來說,賺“快錢”的教訓有點兒慘烈,於是有了今天的“慢錢”,意在傳遞安全、穩健的投資理念。

根據BCG的研究,2016年,中國高淨值家庭(其家庭可投資金融資產超過約600萬元人民幣)數量已達到210萬,其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量達到54萬億元。

如果以互聯網理財普及率34%的水準粗略估算,線上財富管理的潛在市場規模高達18萬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37萬億元。

正是看到了互聯網財富管理的巨大市場,2014年,範裡浪帶領的慢錢從一個類似諾亞財富、恒天的傳統財富管理機構,全面轉向互聯網+財富管理模式。

傳統財富管理為何轉向“互聯網+“模式?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研究,2007年-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實現約20%的年化增長,

預計2021年將達220萬億元,產生一個110萬億元的高淨值財富管理市場,增量市場巨大。

同時,高淨值客戶財富管理需求日漸成熟,不再滿足於裝修豪華的網點和熱情禮貌的招待,而是尋求專業的投資與資產配置建議、全品類資產的定制能力以及服務的便捷性。

龐大的市場增量以及客戶行為的變化,不僅促使傳統財富管理平臺轉型,還催生了像慢錢這樣的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的誕生。

傳統財富管理的做法是,金融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受客戶委託,通過向客戶提供財務規劃、投資管理、投資諮詢、保險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但是這種線下的財富管理通常有難以避免的缺陷。範裡浪認為缺陷有三:

1、模式繁重。傳統的三方都是純線下的模式,通過在全國各地設立服務網點來覆蓋客戶,觸達的範圍有限。

2、效率低。無法精准獲客,以傳統的電銷為主,開發客戶的週期長,成本高昂。

3、分利不均。傳統三方與理財師存在競爭關係,對傭金的分配問題導致理財師流動性大。

而互聯網説明財富管理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從而提高效率、最終實現節約成本的目的。

以慢錢為例,將市場上全品類的金融產品,如信託、資管、私募證券等放到線上“有單”APP裡,標明差價,打破資訊不對稱的局面;其次,把理財師從傳統金融機構解放出來,在傳統機構,理財師的成交週期至少需要一個月。而借助互聯網技術提升效率、優化流程後,成交的時間從一個月縮短到10天左右。

“理財師是財富管理行業的核心”

在範裡浪看來: 未來很多專業都會走向共用,就如理財師走向獨立的理財師,無須綁定在某一個平臺。這意味著,很多人將為自己工作,而無須效勞於某一特定的機構。這聽上去讓人有些興奮。

在財富管理這個行業,其核心資源掌握在理財師手裡,這個一直被視為高收入的職業群體,也面對著這樣的問題:

目前,理財行業的收益來源主要是產品銷售傭金,理財師和其所在的理財機構必然會有利益衝突,理財機構為了確保成本覆蓋和利潤,必然攫取了大部分利益,而理財師普遍無諮詢費收入,傭金收益非常有限。

互聯網平臺起家的金斧子從最開始的“幹掉理財師”、企圖去仲介化,到“視理財師為初戀”,也體現了理財師對這個行業的作用。金斧子CEO張開興曾在採訪中表示:“金斧子當前最缺的就是理財師。”

而慢錢從成立之初,就以理財師為切入口。

高傭金,往往是很多機構吸引理財師的手段之一。在這一點上,慢錢利用互聯網手段打破傭金中的資訊不對稱,不賺傭金差價,引導理財師在除傭金以外的方面,如客戶服務品質和專業知識水準進行市場化的競爭,提升行業水準,聚攏高品質的理財師,現平臺已在全國簽約多位“金牌合夥人”,均是從事財富管理行業5年以上,累計配置資產規模超過5億人民幣的業內佼佼者。目前,慢錢旗下“有單”APP上註冊的理財師已超過10萬。

資產荒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資產荒”是近期市場議論較多的一個話題,背後摻雜著實體經濟不振、人民幣持續貶值等原因。其主流觀點是:在國內金融體系中,有大量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品。

關於資產荒的問題,范裡浪向億歐網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資產荒是一個偽命題,資產並不’荒’,而是很多投資人不知道資產“荒”在哪兒。“

資產荒的本質問題是投資人的預期問題,實際回報相對預期回報的快速下降,且風險不斷提升。在經濟L型運行的背景下,投資人要求無風險、低風險,但卻同時具備超高收益的資產,這是非常困難的。實際上,要解決資產荒的問題,是投資人長期教育的問題,這也是跟慢錢一直向外界傳達的“大財需慢理”的理念相匹配。投資理財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到安全,在整個監管全面從嚴的背景下,應引導投資人選擇中等收益中低風險的穩健優質產品為主。在市場上,這樣的資產其實並不“荒”。

後記:

隨著監管整頓的加強,大量經營不合規、缺乏有效風控手段的公司會被市場淘汰,新興的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必將迎來一輪大洗牌。然而這在範裡浪看來“非常好”,財富管理行業走向”良幣驅逐劣幣”,這對於合規平臺而言是巨大的機遇。

開發客戶的週期長,成本高昂。

3、分利不均。傳統三方與理財師存在競爭關係,對傭金的分配問題導致理財師流動性大。

而互聯網説明財富管理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從而提高效率、最終實現節約成本的目的。

以慢錢為例,將市場上全品類的金融產品,如信託、資管、私募證券等放到線上“有單”APP裡,標明差價,打破資訊不對稱的局面;其次,把理財師從傳統金融機構解放出來,在傳統機構,理財師的成交週期至少需要一個月。而借助互聯網技術提升效率、優化流程後,成交的時間從一個月縮短到10天左右。

“理財師是財富管理行業的核心”

在範裡浪看來: 未來很多專業都會走向共用,就如理財師走向獨立的理財師,無須綁定在某一個平臺。這意味著,很多人將為自己工作,而無須效勞於某一特定的機構。這聽上去讓人有些興奮。

在財富管理這個行業,其核心資源掌握在理財師手裡,這個一直被視為高收入的職業群體,也面對著這樣的問題:

目前,理財行業的收益來源主要是產品銷售傭金,理財師和其所在的理財機構必然會有利益衝突,理財機構為了確保成本覆蓋和利潤,必然攫取了大部分利益,而理財師普遍無諮詢費收入,傭金收益非常有限。

互聯網平臺起家的金斧子從最開始的“幹掉理財師”、企圖去仲介化,到“視理財師為初戀”,也體現了理財師對這個行業的作用。金斧子CEO張開興曾在採訪中表示:“金斧子當前最缺的就是理財師。”

而慢錢從成立之初,就以理財師為切入口。

高傭金,往往是很多機構吸引理財師的手段之一。在這一點上,慢錢利用互聯網手段打破傭金中的資訊不對稱,不賺傭金差價,引導理財師在除傭金以外的方面,如客戶服務品質和專業知識水準進行市場化的競爭,提升行業水準,聚攏高品質的理財師,現平臺已在全國簽約多位“金牌合夥人”,均是從事財富管理行業5年以上,累計配置資產規模超過5億人民幣的業內佼佼者。目前,慢錢旗下“有單”APP上註冊的理財師已超過10萬。

資產荒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資產荒”是近期市場議論較多的一個話題,背後摻雜著實體經濟不振、人民幣持續貶值等原因。其主流觀點是:在國內金融體系中,有大量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品。

關於資產荒的問題,范裡浪向億歐網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資產荒是一個偽命題,資產並不’荒’,而是很多投資人不知道資產“荒”在哪兒。“

資產荒的本質問題是投資人的預期問題,實際回報相對預期回報的快速下降,且風險不斷提升。在經濟L型運行的背景下,投資人要求無風險、低風險,但卻同時具備超高收益的資產,這是非常困難的。實際上,要解決資產荒的問題,是投資人長期教育的問題,這也是跟慢錢一直向外界傳達的“大財需慢理”的理念相匹配。投資理財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到安全,在整個監管全面從嚴的背景下,應引導投資人選擇中等收益中低風險的穩健優質產品為主。在市場上,這樣的資產其實並不“荒”。

後記:

隨著監管整頓的加強,大量經營不合規、缺乏有效風控手段的公司會被市場淘汰,新興的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必將迎來一輪大洗牌。然而這在範裡浪看來“非常好”,財富管理行業走向”良幣驅逐劣幣”,這對於合規平臺而言是巨大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