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文臣給日本取了一個名字,百餘年後的今天日本一聽就感到恥辱

中國歷來受到外界侵略,對於侵略者,我們老百姓也給了他們各種不同的稱號,對於俄國人,我們稱之為“老毛子”,助紂為虐的朝鮮人稱之為“高麗棒子”,而為禍中國最烈、殺戮中國百姓最多的日本侵略者,

中國百姓稱之為“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有的人也稱為“鬼子”,其實,“鬼子”和“日本鬼子”誕生于兩個不同的時期,在“日本鬼子”之前就有了“鬼子”了。

在“日本鬼子”之前,還有另一個“洋鬼子”稱呼,這是用來比喻西方列強的,這些人侵犯我家園、燒殺搶奪、無惡不作,

中國人覺得他們就像魔鬼一般可惡,所以稱為“洋鬼子”。

洋鬼子

而“鬼子”這個稱呼最早是來源於道士對鬼怪的稱號,清朝老百姓看這些滿慘白,頭髮發黃又說著鳥語的外國人與鬼怪沒有區別,自然就將這些大洋彼岸的人成為“洋鬼子”。

自清朝之前,我國歷代王朝都是這個世界的巔峰,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在骨子裡頭就有一種優越感,看到又不是自己國家的人,稱呼都會稍微帶著一些蔑視(但似乎每一個國家都是這樣)。在日本進入中國後,“鬼子”這兩字就成了日本的代名詞,在此之前我們還稱之為 “倭奴、倭寇”,因為日本的國名“狗奴國”,自然十分有意思,“狗奴”也就隨之而來。

這不禁有讓我想到了近代甲午戰爭之前,中日曾有一次談判,關於“日本鬼子”這個稱呼的。當時,談判已結束,雙方舉行聯合記者會,日本人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還想在文化上玷污清國,等記者雲集了之後,一位人說道:“我們日本有一對上聯,卻無奈對不出下聯,

只好求助於歷史上下五千年,漢字發源地的人了”,其實不過是想讓中國對不上丟臉罷了,如果連漢字對聯都答不上來,那這個漢字發源地就真的汗顏無地了。

大清的一位文官早就摸透了小日本的心思,直接爽快的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日本人隨即在紙上寫出了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

這個上聯確實很難對上,但意思卻是一目了然,

意思就是我打日本兵強馬壯,騎在馬上拉著長而有力的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光“大王”就有八個,他們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陳之于武功,“單戈獨戰”可踏平中國。

好大的口氣!

大清文臣肯定不甘示弱,不慌不忙的大筆一揮寫出下聯“倭人委,襲龍衣,魑(chi)魅(mei)魍(wang)魎(liang),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下聯的意思是:倭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琴瑟琵琶”變成“魑魅魍魎”,“並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不過就是四個小鬼跪在清朝面前,等著大清來擒拿!

下聯一出,日本臉上大變,偷雞不成蝕把米,眾多記者觀看了,個個拍手叫好,紛紛喝彩!

此後,日本終於可以擺脫“倭寇”這個稱呼,重新獲得了“鬼子”的榮譽稱號。

“日本鬼子”這個美譽,甲午戰爭之前沒有受到廣泛的流傳,因為當時中國百姓對日本沒有瞭解多少,還不知道“日本鬼子”比“洋鬼子”可恨多了。侵華戰爭以後,日本這兩字就成為中華人民最痛恨的一個名詞。所以,稱之為“日本鬼子”的這個稱呼得到了爆發性的流傳。

無論是“鬼子”還是“日本鬼子”,百年來在中國人民的心中,這個意思就從未變過,他們就是人神共憤的妖魔鬼怪,可恨至極,日本也好,鬼子也罷,都是一個十足的歷史罪人!永遠都無法改變的事實。之前的陰謀無法得逞,以後也永遠不可能得逞!

每次寫到這個國家心裡都無比的憎恨,無法言喻,停筆之後,沉思許久。

“並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不過就是四個小鬼跪在清朝面前,等著大清來擒拿!

下聯一出,日本臉上大變,偷雞不成蝕把米,眾多記者觀看了,個個拍手叫好,紛紛喝彩!

此後,日本終於可以擺脫“倭寇”這個稱呼,重新獲得了“鬼子”的榮譽稱號。

“日本鬼子”這個美譽,甲午戰爭之前沒有受到廣泛的流傳,因為當時中國百姓對日本沒有瞭解多少,還不知道“日本鬼子”比“洋鬼子”可恨多了。侵華戰爭以後,日本這兩字就成為中華人民最痛恨的一個名詞。所以,稱之為“日本鬼子”的這個稱呼得到了爆發性的流傳。

無論是“鬼子”還是“日本鬼子”,百年來在中國人民的心中,這個意思就從未變過,他們就是人神共憤的妖魔鬼怪,可恨至極,日本也好,鬼子也罷,都是一個十足的歷史罪人!永遠都無法改變的事實。之前的陰謀無法得逞,以後也永遠不可能得逞!

每次寫到這個國家心裡都無比的憎恨,無法言喻,停筆之後,沉思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