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鄉縣大明皇后張娘娘故事,你聽說過嗎?

你們見過彎棗樹屹針嗎?

誰都知道棗樹屹針是直的,但是在河南省新鄉縣唐馬村,娘娘家墳上棗樹境針卻是彎曲如釣的,這是咋回事呢?提起來話就長。

在明朝時候,朱厚熜初登皇位,改元嘉靖,要選一位天下最聰明、最伶俐、最美貌的娘娘。欽太監接到聖旨,齋成沐浴,夜觀星辰,對照經書,複旨到:“娘娘生長在京城南方,黃河北面,緊靠太行山,獨享山川靈氣,生得天仙一般,她家房脊上安的是活獸,每到午時三刻便要啼鳴;大門前有座白玉造成的流水小橋,

娘娘還有一種絕技,竄房越脊如走平地,攀登樹木輕如飛燕,如能選上這位娘娘進宮,真乃皇運亨通,萬壽無疆。

皇上聽了,喜得眉飛色舞,馬上派出欽差,帶領人馬出京,明察暗訪,等迎來娘娘後再行重賞。

再說,河南省新鄉縣李唐馬村西邊,

有個兩三戶人家的小村,住的都是貧民百姓。 一家叫張輯的老漢生有三個姑娘,大的叫大姐,二的叫二妞,三的叫三妞。

她們上無兄下無弟,大姐二妞細皮嫩肉,黑丁丁的頭髮,彎彎的眉,水靈靈的大眼睛,走動如風吹擺柳,沒有人見了不愛的,沒有小夥子見了不迷的。老兩口說:養老送終靠大妞二妞吧,叫她倆在家描花繡魚,不叫下地幹農活,怕太陽把她倆曬黑了;不叫到廚房去做飯,

怕煙氣熏了她倆的眼睛,皺了手。

一年到頭,來提親的不斷線,排成隊,換了三個踩壞的門檻。張老漢左挑右揀,拿不定主意,一直沒有定下親來。

三姐,生得很醜,一頭雞屎禿瘡,幾根稀稀拉拉的頭髮,說黃不黃,說黑不黑,短的流不成辮子,說起話來粗粗野野的,一臉黑秋雀斑,說多難看有多難看。張老漢兩口子見了三妞醜的噁心,很不愛她,家裡的粗活笨活都叫三妞去幹。

挑水掃院,上樹捋樹葉、喂豬,上房頂收幹曬濕,都把小姑娘當大男人使喚。吃的是全家的殘湯剩飯,老兩口還時常惡恨恨地說:“三閨女是賠錢貨,養了你,賠金搭銀也沒人要,你是生就的看'家貨'呀!”

三妞憋著一肚子氣,沒地方出,她拿定主意,一輩子不嫁人,就當“看家貨”。 她下地打豬菜也唱,上樹捋樹葉也唱,唱啥哩?

春天她唱:“桃花紅,柳葉青,朝廷選我當正宮!”

秋天她唱:“桑葉青,

柳葉黃,皇上選我做娘娘!”

三妞雖說是偷偷地唱,小聲地唱,可唱來唱去,不知咋的歌詞被人偷聽去了。一傳十,十傳百,這一帶都知道三妞想當娘娘的事了。誰聽見誰笑,誰聽見誰撇嘴,愛和她爹開玩笑的見了面,規規矩矩地站在路旁,作揖打恭地說:“國丈大人您好!”要是張老漢去別人家串門借東西,人們又開玩笑說:“不知國丈大人駕到,未曾遠迎,當面恕罪!”就連老婆孩子們見畫也開玩笑“你養了個娘娘,該你進京享福了,可別忘了老姊妹呀!”姑娘們見了大姐二姐不是國姨長,就是國姨短的逗笑。

一家人受到嘲笑,都怨這個醜三妞,啥氣都要出在三妞身上。爹拿棒子打,娘罵著助威,倆“國姨”煽風點火,只嫌打得輕,三妞越挨打,脾氣越強,身不躲棒,嘴不討饒,反而逢著人還大聲唱,有人喊她娘娘,她臉不紅,人不惱,還笑哩。人人都道醜三妞瘋了。

皇帝的欽差帶領人馬,訪了三年。這一天來到新鄉縣李唐馬村,看到一個小戶人家,門前流水溝上叩著一塊破白石確臼(這一帶確臼都是青石做的),這不是欽太監所說的白玉石流水小橋嗎?抬頭一看,兩隻大公雞在屋脊上來回走著,挺有意思,看著看著,那兩隻大公雞站在屋脊兩頭,引頸高啼,欽差向門一看,正是午時三刻,心中大喜,立即差人前去叫門。

傳張老漢快來接旨,張老漢接過聖旨,知道是皇帝來他家選娘娘,把欽差帶來的鳳冠霞帔,給大妞穿戴好,她娘扶著坐進轎內。大妞又是嘔心、又是吐,沒坐穩就一頭裁出轎來。欽差說:“大妞沒這個福份,娘娘不是她。”老漢又叫二妞穿戴好,剛扶進轎內,二妞就覺得天翻地轉,頭暈目眩,一-頭栽了出來。

欽差說:“二妞沒福份,娘娘也不是她,快請三姑娘上轎吧!”

這一下可把張老漢愁壞了。不叫三妞上轎吧,就是抗旨不忠,是要殺頭的;叫三妞去吧,看那個醜八怪,皇上見了一定發怒,也是要剿家滅門的。張老漢愁的沒辦法,心想:混一時,說一時,活一天,算一天,只得派人去地裡找三妞,領著她從後門進來。

三妞穿戴好鳳冠霞帔,不瘦不肥,長短合體,送進轎內。如穩塔一般,什麼事也沒有。

大家都暗暗地說:“三妞老喊著當娘娘,坐正宮,難道真有這個福份。可她那個醜樣子,咋能見皇上呢?”

三妞無兄無弟,叫誰去送親呢?親戚近族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敢去。推來推去合河村她親舅舅沒法推,只好去送親了。她舅舅一路提心吊膽,護送到蘆溝橋時,聽得三妞在轎內,出氣又粗又急,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

忙掀開轎簾一角往裡看,原來是三妞剛脫完売,人大變樣了,比天上的仙女還要美。三妞覺得轎簾微動,發怒說:“瞧啥!瞎你一隻眼!”她舅舅從此就成了“獨眼龍”了。三妞把殼衣扔到轎外,她舅拾起埋在蘆溝橋邊,那雞屎禿瘡頭,原來是一個金碗叩著。

後來皇帝下旨在那裡建了一個尼姑庵,傳說叫“脫殼庵”,專門看守殼衣,怕有人盜去那只“金碗”呢。

三妞進了皇宮,皇上一見非常歡喜,馬上選為正宮。沒幾天,皇上發現張娘娘牙根稍微有點發黑說:“梓童,你從腳跟到頭髮梢,處處都美,就是牙根稍微黑了點。”“啟稟萬歲l我們新鄉男女老少,都是黑牙根!”

“那是咋回事呢?”

“您在那裡建了十八個窯廠,專供京城用磚,一年四季容煙熏的……,請皇上給免了吧!”

“傳旨,以後不叫新鄉供磚了!”

新鄉土質好,燒出的磚也好。皇帝指定在城西,衛河北岸,建書場十八個。磚燒成後,塊塊要整整齊齊,有角有棱,不能磕碰掉丁點。然後每五塊用蒲包好,從衛河裝船起運,運到京東通州,再裝車進京。

這一差事,可苦透了新鄉人。這次張娘娘要求免了供磚,辦了一件好事。

張娘娘在宮內,走動有宮女扶持,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可是她整天愁眉不展,臉上沒有一點喜色。皇上問她:

“梓童,你老是愁眉苦臉,是哪個宮女侍候不周!”張娘娘揺揺頭。

“是不是吃穿上不如意,朕告訴太監,叫他們馬上置辦!”張娘娘又揺了揺頭。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究竟為了啥呢?你告訴朕,馬上照辦。”

“我在宮中,能待候萬歲,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可是俺爹娘是個貧民百姓,少吃沒穿,想求萬歲恩典恩典!”

“這點小事,何不早說呢,給你家“揀好地”五百頃可以嗎?再把你莊賜名“皇親莊”,叫你全村人托你的福,也光採光采,”

三年後,張娘娘奉旨回新鄉省親。到了“皇親莊”一看,只見一片白茫茫,如薄雪濃霜的鹼地,少禾沒苗,只長有臭蒿棵。 這一帶原來都是上好良田,都被嘉靖皇帝的金口玉言,封成“堿蒿地”五百項了。張娘娘知道受了騙,這一下惱死了皇上。

清明節,張娘娘去上祖墳,不小心被棗屹針刺破了手,她說:“昏君欺侮我,你們也來欺侮我,棗屹針你要憐憫苦命人,就彎著長。”真奇怪,棗樹怪聽話,針一下變成像魚鉤一樣,針尖曲彎彎向裡勾著,再也不刺人了。

張娘娘回到京城,惱死了昏君,臉比過去蹦得更緊了。不管昏君用啥法,也見不到她一個笑臉。

至今新鄉人每提起他們五百頃鹼地來,仍然罵嘉靖不絕口。每提起娘娘家祖墳上的棗屹針,仍然懷念感激張娘娘為他們免去貢磚的恩惠!

該你進京享福了,可別忘了老姊妹呀!”姑娘們見了大姐二姐不是國姨長,就是國姨短的逗笑。

一家人受到嘲笑,都怨這個醜三妞,啥氣都要出在三妞身上。爹拿棒子打,娘罵著助威,倆“國姨”煽風點火,只嫌打得輕,三妞越挨打,脾氣越強,身不躲棒,嘴不討饒,反而逢著人還大聲唱,有人喊她娘娘,她臉不紅,人不惱,還笑哩。人人都道醜三妞瘋了。

皇帝的欽差帶領人馬,訪了三年。這一天來到新鄉縣李唐馬村,看到一個小戶人家,門前流水溝上叩著一塊破白石確臼(這一帶確臼都是青石做的),這不是欽太監所說的白玉石流水小橋嗎?抬頭一看,兩隻大公雞在屋脊上來回走著,挺有意思,看著看著,那兩隻大公雞站在屋脊兩頭,引頸高啼,欽差向門一看,正是午時三刻,心中大喜,立即差人前去叫門。

傳張老漢快來接旨,張老漢接過聖旨,知道是皇帝來他家選娘娘,把欽差帶來的鳳冠霞帔,給大妞穿戴好,她娘扶著坐進轎內。大妞又是嘔心、又是吐,沒坐穩就一頭裁出轎來。欽差說:“大妞沒這個福份,娘娘不是她。”老漢又叫二妞穿戴好,剛扶進轎內,二妞就覺得天翻地轉,頭暈目眩,一-頭栽了出來。

欽差說:“二妞沒福份,娘娘也不是她,快請三姑娘上轎吧!”

這一下可把張老漢愁壞了。不叫三妞上轎吧,就是抗旨不忠,是要殺頭的;叫三妞去吧,看那個醜八怪,皇上見了一定發怒,也是要剿家滅門的。張老漢愁的沒辦法,心想:混一時,說一時,活一天,算一天,只得派人去地裡找三妞,領著她從後門進來。

三妞穿戴好鳳冠霞帔,不瘦不肥,長短合體,送進轎內。如穩塔一般,什麼事也沒有。

大家都暗暗地說:“三妞老喊著當娘娘,坐正宮,難道真有這個福份。可她那個醜樣子,咋能見皇上呢?”

三妞無兄無弟,叫誰去送親呢?親戚近族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敢去。推來推去合河村她親舅舅沒法推,只好去送親了。她舅舅一路提心吊膽,護送到蘆溝橋時,聽得三妞在轎內,出氣又粗又急,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

忙掀開轎簾一角往裡看,原來是三妞剛脫完売,人大變樣了,比天上的仙女還要美。三妞覺得轎簾微動,發怒說:“瞧啥!瞎你一隻眼!”她舅舅從此就成了“獨眼龍”了。三妞把殼衣扔到轎外,她舅拾起埋在蘆溝橋邊,那雞屎禿瘡頭,原來是一個金碗叩著。

後來皇帝下旨在那裡建了一個尼姑庵,傳說叫“脫殼庵”,專門看守殼衣,怕有人盜去那只“金碗”呢。

三妞進了皇宮,皇上一見非常歡喜,馬上選為正宮。沒幾天,皇上發現張娘娘牙根稍微有點發黑說:“梓童,你從腳跟到頭髮梢,處處都美,就是牙根稍微黑了點。”“啟稟萬歲l我們新鄉男女老少,都是黑牙根!”

“那是咋回事呢?”

“您在那裡建了十八個窯廠,專供京城用磚,一年四季容煙熏的……,請皇上給免了吧!”

“傳旨,以後不叫新鄉供磚了!”

新鄉土質好,燒出的磚也好。皇帝指定在城西,衛河北岸,建書場十八個。磚燒成後,塊塊要整整齊齊,有角有棱,不能磕碰掉丁點。然後每五塊用蒲包好,從衛河裝船起運,運到京東通州,再裝車進京。

這一差事,可苦透了新鄉人。這次張娘娘要求免了供磚,辦了一件好事。

張娘娘在宮內,走動有宮女扶持,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可是她整天愁眉不展,臉上沒有一點喜色。皇上問她:

“梓童,你老是愁眉苦臉,是哪個宮女侍候不周!”張娘娘揺揺頭。

“是不是吃穿上不如意,朕告訴太監,叫他們馬上置辦!”張娘娘又揺了揺頭。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究竟為了啥呢?你告訴朕,馬上照辦。”

“我在宮中,能待候萬歲,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可是俺爹娘是個貧民百姓,少吃沒穿,想求萬歲恩典恩典!”

“這點小事,何不早說呢,給你家“揀好地”五百頃可以嗎?再把你莊賜名“皇親莊”,叫你全村人托你的福,也光採光采,”

三年後,張娘娘奉旨回新鄉省親。到了“皇親莊”一看,只見一片白茫茫,如薄雪濃霜的鹼地,少禾沒苗,只長有臭蒿棵。 這一帶原來都是上好良田,都被嘉靖皇帝的金口玉言,封成“堿蒿地”五百項了。張娘娘知道受了騙,這一下惱死了皇上。

清明節,張娘娘去上祖墳,不小心被棗屹針刺破了手,她說:“昏君欺侮我,你們也來欺侮我,棗屹針你要憐憫苦命人,就彎著長。”真奇怪,棗樹怪聽話,針一下變成像魚鉤一樣,針尖曲彎彎向裡勾著,再也不刺人了。

張娘娘回到京城,惱死了昏君,臉比過去蹦得更緊了。不管昏君用啥法,也見不到她一個笑臉。

至今新鄉人每提起他們五百頃鹼地來,仍然罵嘉靖不絕口。每提起娘娘家祖墳上的棗屹針,仍然懷念感激張娘娘為他們免去貢磚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