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人看真是委屈了它

文章一開頭,電影菌又要喊出那句熟悉的口號了:網飛大法好!

從電視劇集到原創紀錄片,美國最大的主流媒體平臺Netflix每次推出的劇集都會成為電影菌的心頭愛。

最近,我又被Netflix推出的一部紀錄片震撼了。

這部紀錄片只有四集,電影菌斷斷續續地看了一周,而在這一周內豆瓣上標記看過的人數仍然少到不足以讓它有評分。

但打分的網友們幾乎清一色地打了五星。

有人說,在觀影過程中我不止一次被淚水打斷到停止觀影。

是的,如果你錯過這部紀錄片可能會錯失一場難得的觀影體驗,我甚至覺得沒人看真是委屈了它。

是它——

《天命之女》

Daughters Of Destiny

印度作為人口大國,

人民卻普遍貧窮,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處於極端貧瘠的狀態。

在這裡,等級歧視現象也十分嚴重。

印度的“種姓”制度將將四個等級,分別為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

此外,還有第五個等級,他們稱之為"Untouchables",即不可觸碰者,是他們口中的“賤民”。

而在印度,

生在“賤民”家庭的女孩其一生是可悲的,毫無尊嚴與獨立可言。

但就是在這群女孩裡,有些人被上帝的命運之箭選中了。

他們被選中進入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學校,命運從此不同。

這個學校叫作,香堤巴旺。

香堤巴旺的創始人是美籍印度裔的喬治博士。

他本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在他50歲那年,他賣掉了公司賣掉了資產,隻身前往印度,開創了一個名為香堤巴旺的學校。

喬治博士自己說——

“鎖定一群窮人給予他們工作,是幫助窮人最便捷的方法。但過後,他們還是住在一樣的小茅屋,處於一樣的社會階層,

他們無法擺脫這樣的生活。”

在他看來,要使“賤民”們擺脫目前的生活只有一條路可走——教育。

因此,香堤巴旺從每個家庭中選取一個孩子到學校來進行免費教育。

香堤巴旺的目的是:培養聰明的小孩,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讓這群孩子將來給予更多的人幫助,促進階級流動。

這樣的希冀看起來是不是很美好?

可真正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要說我在觀影過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兩個詞:反抗和矛盾。

香堤巴旺剛建立的時候,沒有人相信會有人如此地無私——

建立一所學校,一手包辦孩子們的學費、生活費甚至大學學費,並幫助他們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位優秀的成人。

家長們甚至在將孩子送進學校後問喬治博士,你會割掉我們孩子的腎嗎?

喬治博士不僅要與家長們的偏見對抗,還要與傳統的東方教育觀念對抗。

東方的傳統教育觀念意在應試與實用。

而從美國回來的喬治博士想要教給孩子的除卻實用之外的更多東西,比如自信和勇於說“不”。

他讓孩子們輪流在台前演講,培養自信與驕傲的品格。

他教給孩子們應試的知識,卻也不忘告訴他們,我們需要追求的除了富足的生活,還有獨立的自由。

在孩子們眼裡,喬治博士是無所不能的強大父親,但他也有自己的軟肋。

幾年前他義無反顧賣掉了自己的公司,只為了給這些孩子、給印度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但越來越大的開銷和生意失敗讓他開始面臨巨大的困境:關閉香堤巴旺,還是虧空?

為了這些孩子,喬治博士遠離家園在遙遠的印度一角苦苦地思索著,難熬地掙扎著。

這是一個個體與一個社會的對抗,是理想與金錢的對抗。

誰輸誰贏?保持懸念。

而這樣的對抗不僅發生在喬治博士身上,更發生在這些被命運選中的孩子們身上,尤其是女孩。

即使是如今,在印度女孩仍被視為賠錢貨,生養一個女孩不容易,更別提供養她們讀書直至大學畢業了。

然而,這些天命之女們卻有這樣的特權。

他們在香堤巴旺接受良好的教育,生活無憂,甚至享受到了難得的“平等”與“自由”。

然而一回到家,他們立刻被“打回原形”,生活恢復成原來的面貌。

在香堤巴旺,女孩子們被教育要獨立,要成為生活的主宰。

而回到家,她們立刻被家務瑣事包圍,沒有片刻的自由。

在學校,男孩女孩鬧成一片。

而一回到家,和異性一起走在街上的女孩都會遭受異樣的目光。

西式教育與東方教育的衝撞甚至使得他們每每有與家人不合理觀念頂撞的衝動,但終究被現實駁回。

正如一個女孩所說的——

“在香堤巴旺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的出身,而當回到家時,我才看到了實際的狀況”。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並不會因為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就逐漸減少,而是愈發激烈。

沒有被香堤巴旺選中的兄弟姐妹們開始變得不平衡——

憑什麼我們同樣的出身同樣的資質,只因為他(她)被選中了,他們就可以在學校無憂無慮地學習生活,而我只能被繁瑣的家務包圍,甚至沒有一點自主的能力?

有的孩子選擇利用所學幫助自己的兄弟姐妹。

也有的孩子始終沒能與家人達成和解,不平衡的妹妹最終選擇離家自殺。

這群孩子們一邊生活在如天堂般的求知殿堂裡,一邊又在掙扎與糾結的苦痛中煎熬成長。

但其中最要命的,還是一股強烈的撕裂感。

從孩子們進入香堤巴旺開始,他們就知道這所學校的使命並非教育,而是減輕貧窮。

不切實際的藝術家道路是不被允許的。

在各種職業的選擇中,香堤巴旺更建議孩子們選擇經濟、政治方面能夠在廣泛意義上幫助更多窮人的職業。

因此,孩子們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後就面臨著一股撕裂感。

一方面,接受過高等教育並從小被灌輸“自由”的他們開始擁有獨立意識,想要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人生。

但另一方面,給予他們追求機會的,恰恰是一個對他們的人生有著較為明確規劃的學校。

你說這是好呢,還是不好?

孩子們在懵懂的年紀入學,他們那時候還不知道這種撕裂正是他們當初入學的代價,但若不付出這種代價,也許現在的他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清醒著痛苦,還是盲目著快樂,這是影片留給我們的思考。

但畢竟擁有藝術家夢想的孩子仍是少數,更多的孩子在進入香堤巴旺後就此改變了一生。

家庭貧困但有社會責任感的女孩,變成了一位穩重正義的律師。

她在大學的時候就在老師的幫助下為全村的村民申請土地。

那個因妹妹自殺而痛苦不堪的女孩,背負著妹妹的願望成為一名護士,救助更多貧苦人民的生命。

還有的人成為了記者,成為了律師,渴望成為獸醫。

背負著的使命讓他們憑著自由意志選擇了自己的道路,這是他們被命運之神選定了之後的人生。

至於那些小小的夢想,有的孩子選擇把它們留給下一代孩子。

還有的孩子,寫成了一首首長詩。

“終有一天我會告訴全世界,就是我將子彈射向天空,打開通往希望、自由與解脫的大門。”

“不止為了母親,也為了所有在貧困中受苦的人。”

促進階級流動。

這樣的希冀看起來是不是很美好?

可真正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要說我在觀影過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兩個詞:反抗和矛盾。

香堤巴旺剛建立的時候,沒有人相信會有人如此地無私——

建立一所學校,一手包辦孩子們的學費、生活費甚至大學學費,並幫助他們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位優秀的成人。

家長們甚至在將孩子送進學校後問喬治博士,你會割掉我們孩子的腎嗎?

喬治博士不僅要與家長們的偏見對抗,還要與傳統的東方教育觀念對抗。

東方的傳統教育觀念意在應試與實用。

而從美國回來的喬治博士想要教給孩子的除卻實用之外的更多東西,比如自信和勇於說“不”。

他讓孩子們輪流在台前演講,培養自信與驕傲的品格。

他教給孩子們應試的知識,卻也不忘告訴他們,我們需要追求的除了富足的生活,還有獨立的自由。

在孩子們眼裡,喬治博士是無所不能的強大父親,但他也有自己的軟肋。

幾年前他義無反顧賣掉了自己的公司,只為了給這些孩子、給印度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但越來越大的開銷和生意失敗讓他開始面臨巨大的困境:關閉香堤巴旺,還是虧空?

為了這些孩子,喬治博士遠離家園在遙遠的印度一角苦苦地思索著,難熬地掙扎著。

這是一個個體與一個社會的對抗,是理想與金錢的對抗。

誰輸誰贏?保持懸念。

而這樣的對抗不僅發生在喬治博士身上,更發生在這些被命運選中的孩子們身上,尤其是女孩。

即使是如今,在印度女孩仍被視為賠錢貨,生養一個女孩不容易,更別提供養她們讀書直至大學畢業了。

然而,這些天命之女們卻有這樣的特權。

他們在香堤巴旺接受良好的教育,生活無憂,甚至享受到了難得的“平等”與“自由”。

然而一回到家,他們立刻被“打回原形”,生活恢復成原來的面貌。

在香堤巴旺,女孩子們被教育要獨立,要成為生活的主宰。

而回到家,她們立刻被家務瑣事包圍,沒有片刻的自由。

在學校,男孩女孩鬧成一片。

而一回到家,和異性一起走在街上的女孩都會遭受異樣的目光。

西式教育與東方教育的衝撞甚至使得他們每每有與家人不合理觀念頂撞的衝動,但終究被現實駁回。

正如一個女孩所說的——

“在香堤巴旺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的出身,而當回到家時,我才看到了實際的狀況”。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並不會因為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就逐漸減少,而是愈發激烈。

沒有被香堤巴旺選中的兄弟姐妹們開始變得不平衡——

憑什麼我們同樣的出身同樣的資質,只因為他(她)被選中了,他們就可以在學校無憂無慮地學習生活,而我只能被繁瑣的家務包圍,甚至沒有一點自主的能力?

有的孩子選擇利用所學幫助自己的兄弟姐妹。

也有的孩子始終沒能與家人達成和解,不平衡的妹妹最終選擇離家自殺。

這群孩子們一邊生活在如天堂般的求知殿堂裡,一邊又在掙扎與糾結的苦痛中煎熬成長。

但其中最要命的,還是一股強烈的撕裂感。

從孩子們進入香堤巴旺開始,他們就知道這所學校的使命並非教育,而是減輕貧窮。

不切實際的藝術家道路是不被允許的。

在各種職業的選擇中,香堤巴旺更建議孩子們選擇經濟、政治方面能夠在廣泛意義上幫助更多窮人的職業。

因此,孩子們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後就面臨著一股撕裂感。

一方面,接受過高等教育並從小被灌輸“自由”的他們開始擁有獨立意識,想要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人生。

但另一方面,給予他們追求機會的,恰恰是一個對他們的人生有著較為明確規劃的學校。

你說這是好呢,還是不好?

孩子們在懵懂的年紀入學,他們那時候還不知道這種撕裂正是他們當初入學的代價,但若不付出這種代價,也許現在的他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清醒著痛苦,還是盲目著快樂,這是影片留給我們的思考。

但畢竟擁有藝術家夢想的孩子仍是少數,更多的孩子在進入香堤巴旺後就此改變了一生。

家庭貧困但有社會責任感的女孩,變成了一位穩重正義的律師。

她在大學的時候就在老師的幫助下為全村的村民申請土地。

那個因妹妹自殺而痛苦不堪的女孩,背負著妹妹的願望成為一名護士,救助更多貧苦人民的生命。

還有的人成為了記者,成為了律師,渴望成為獸醫。

背負著的使命讓他們憑著自由意志選擇了自己的道路,這是他們被命運之神選定了之後的人生。

至於那些小小的夢想,有的孩子選擇把它們留給下一代孩子。

還有的孩子,寫成了一首首長詩。

“終有一天我會告訴全世界,就是我將子彈射向天空,打開通往希望、自由與解脫的大門。”

“不止為了母親,也為了所有在貧困中受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