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為什麼無法集中注意力?|心理學解讀:是什麼讓你分心?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如下體驗:

上課上到一半總是忍不住想要掏出手機玩,一節課上完也沒有學到多少;

買來的新書總是讀不下去,翻了幾頁就扔到一邊去做別的事情了。

以上都是人們分心的表現——明明有任務要完成,卻無法專注於當下的任務,總想著做其它看起來更輕鬆愉悅的事情,造成了時間的大量浪費,結果既沒有很好地完成任務,也沒有得到休息。由此可見,只有提高自己保持專注的能力,讓自己能持續地、有選擇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特定的事情上,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控工作和生活。

那麼,是哪些因素讓你無法專注呢?

1.缺乏內在動機會讓你無法專注

如果你缺乏完成任務的動機、主觀上就不願意把注意力分配給這件事,那麼在工作一陣子之後,你就會自發地去做那些更吸引你的事。而一旦內在動機提升,你會主動地逼迫自己專心完成任務。

有些人平時在書桌前根本坐不住,

臨近期末考試時卻會打雞血一般地整夜複習,就是因為有了“不掛科”或者“考個好成績”這樣強大的內在動機。

2.某些人格特質會讓你無法專注

a.神經質者很難專注

神經質水準高的人情緒不穩定,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他們也會對自己的情緒變化更敏感。因此,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旦他們發現自己的情緒有細微的變化,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優先分配給自己的情緒。

比如,他們會開始反復思考:“為什麼我會覺得焦慮?焦慮是不是不好?我不想再焦慮下去!”這種和自己情緒的“鬥爭”讓他們無法專注。

b.外向者更難專注

比起內向者,外向者更容易對手頭的工作感到無聊,因此他們過一會就要在其它的事物(比如聊天、遊戲)中尋找興奮感,自然無法專注。(吐槽:總是抱怨自己內向的小夥伴,找到自己的優勢了吧)

3.某些童年經歷可能讓你無法專注

a.小時候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專注能力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時候訓練他們遵守紀律(比如,規定孩子寫完作業才能看電視),那麼這些孩子在長大後,更能夠專注地完成任務。因為專注能力需要反復鍛煉,鍛煉得越多,大腦的自我調節和對記憶力的控制能力就越強。

然而,如果父母的教養方式過於嚴苛,孩子的專注能力反而會下降。因為一旦父母總是用完美標準來要求孩子,孩子就會養成總是追求完美的習慣,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時常擔憂自己哪裡做得不好、可能被父母/老師/上司批評等,反而沒辦法專注於任務本身。

b.在逆境中成長的孩子更不容易專注

如果你成長的成長環境相對貧窮,或是小時候你的父母總是忽視你的需求,那麼長大後,你更難保持專注。因為在匱乏的環境中,孩子會養成“即時滿足”的習慣,也就是所謂的“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成年之後,面對種種誘惑,他們也很難專注於重要的工作,會忍不住將注意力轉向誘惑自己的事物、催促自己實現自我滿足。

此外,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容易在長大後產生注意力問題。這些孩子可能對外界環境過於敏感,外界任何細小的變化都會讓他們分心。這是由於他們從小在動盪的環境中成長,大腦始終在搜尋和提防潛在的“危險”,一旦環境發生,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被自動從任務上拉開,轉而去搜尋“危險”的來源、準備逃跑。

4.一些外部因素讓我們無法專注

a.資訊時代的產品讓我們更容易分心

資訊時代產品的設計目的,就是要搶奪我們的注意力。因為越是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商家就獲得越多的利益。

另一方面,資訊時代的產品讓我們逐漸失去耐心。獲得新資訊能給我們帶來滿足感,而使用電子產品時,我們只要在螢幕上戳戳點點,就可以迅速跳轉到各個有趣的介面。於是我們就越發沉迷於產品帶來的“即刻滿足”。然而,現實中許多重要的工作,是很難立刻出成果的、立刻讓我們得到滿足的,因此我們很快就會感到煩躁而轉向電子產品尋求刺激。

b.越籠統的任務要求越容易讓人分心

一份工作的目標越明確細化,人們越容易集中注意力。因為細化的目標給大腦明確的“靶子”,讓人知道應該往哪些方面集中注意力。相反,目標越籠統模糊,人們就越容易分心。

怎樣做才能提高專注能力?

1. 創造一個讓你不分心的環境

首先,盡可能地減少電子資訊產品對你工作的干擾。關閉社交網路的“通知”、不要一直開著郵箱接收頁面。

同時,培養井井有條的工作習慣。如果你有固定的位置放置物品,當你需要它們時(比如需要拿水杯、找資料的時候),你就不必分心去思考它們的位置了。

2.細化你的任務

3.儘量每次做一件事情

人們總是以為,多執行緒任務時,自己可以高效地完成每一項任務;而實際上,在任務之間不停切換時,人們更容易分心、效率更低、出錯率更高。

而如果你不得不多執行緒地處理任務,那麼你需要儘量規劃好每個任務需要的時間。比如,如果你一邊寫報告,一邊等老闆給你打電話,那麼等待的焦急會讓你分心。合適的做法是,先給自己設定好鬧鐘,明白在距離給老闆打電話還有五分鐘時,會有鬧鐘提醒你,這樣你就能安心地做手頭的工作。

4.學著把未來的事,交給“未來的自己”

前文提到,很多人會因為害怕任務成果無法讓上級滿意而分心。而心理學家提出的應對方法是: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看成一個團隊,這個團隊由不同時刻中的“我”構成。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會分配給每一個不同時刻的“我”,這一刻的“我”只需要完成當下的工作,至於工作的成果與後續的應對,自然會由未來的“我”去想辦法完成。同時你需要意識到,只有每一個“我”專注於盡己所能,才能將事情做到最好;如果現在的“我”分心于擔憂未來,那麼未來的“我”就得彌補這一刻的分心帶來的麻煩。

你是個專注的人嗎?是什麼讓你無法專注呢?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們吧!

收藏文章?不如順便關注我們——頭條號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與心理分析,人際交往與戀愛技巧,都在這裡。

那麼長大後,你更難保持專注。因為在匱乏的環境中,孩子會養成“即時滿足”的習慣,也就是所謂的“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成年之後,面對種種誘惑,他們也很難專注於重要的工作,會忍不住將注意力轉向誘惑自己的事物、催促自己實現自我滿足。

此外,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容易在長大後產生注意力問題。這些孩子可能對外界環境過於敏感,外界任何細小的變化都會讓他們分心。這是由於他們從小在動盪的環境中成長,大腦始終在搜尋和提防潛在的“危險”,一旦環境發生,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被自動從任務上拉開,轉而去搜尋“危險”的來源、準備逃跑。

4.一些外部因素讓我們無法專注

a.資訊時代的產品讓我們更容易分心

資訊時代產品的設計目的,就是要搶奪我們的注意力。因為越是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商家就獲得越多的利益。

另一方面,資訊時代的產品讓我們逐漸失去耐心。獲得新資訊能給我們帶來滿足感,而使用電子產品時,我們只要在螢幕上戳戳點點,就可以迅速跳轉到各個有趣的介面。於是我們就越發沉迷於產品帶來的“即刻滿足”。然而,現實中許多重要的工作,是很難立刻出成果的、立刻讓我們得到滿足的,因此我們很快就會感到煩躁而轉向電子產品尋求刺激。

b.越籠統的任務要求越容易讓人分心

一份工作的目標越明確細化,人們越容易集中注意力。因為細化的目標給大腦明確的“靶子”,讓人知道應該往哪些方面集中注意力。相反,目標越籠統模糊,人們就越容易分心。

怎樣做才能提高專注能力?

1. 創造一個讓你不分心的環境

首先,盡可能地減少電子資訊產品對你工作的干擾。關閉社交網路的“通知”、不要一直開著郵箱接收頁面。

同時,培養井井有條的工作習慣。如果你有固定的位置放置物品,當你需要它們時(比如需要拿水杯、找資料的時候),你就不必分心去思考它們的位置了。

2.細化你的任務

3.儘量每次做一件事情

人們總是以為,多執行緒任務時,自己可以高效地完成每一項任務;而實際上,在任務之間不停切換時,人們更容易分心、效率更低、出錯率更高。

而如果你不得不多執行緒地處理任務,那麼你需要儘量規劃好每個任務需要的時間。比如,如果你一邊寫報告,一邊等老闆給你打電話,那麼等待的焦急會讓你分心。合適的做法是,先給自己設定好鬧鐘,明白在距離給老闆打電話還有五分鐘時,會有鬧鐘提醒你,這樣你就能安心地做手頭的工作。

4.學著把未來的事,交給“未來的自己”

前文提到,很多人會因為害怕任務成果無法讓上級滿意而分心。而心理學家提出的應對方法是: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看成一個團隊,這個團隊由不同時刻中的“我”構成。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會分配給每一個不同時刻的“我”,這一刻的“我”只需要完成當下的工作,至於工作的成果與後續的應對,自然會由未來的“我”去想辦法完成。同時你需要意識到,只有每一個“我”專注於盡己所能,才能將事情做到最好;如果現在的“我”分心于擔憂未來,那麼未來的“我”就得彌補這一刻的分心帶來的麻煩。

你是個專注的人嗎?是什麼讓你無法專注呢?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們吧!

收藏文章?不如順便關注我們——頭條號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與心理分析,人際交往與戀愛技巧,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