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說中可以讓人起死回生的“金縷玉衣”,你瞭解多少?

為了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在巴黎吉美亞洲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選取部分省市文物單位459件展品,其中就包括楚王墓出土的“金縷玉衣”,其用1500克金絲和4300塊和田玉製成,

做工極其精美,拼合的更是天衣無縫,讓參觀人士可謂大開眼界,那麼您對“金縷玉衣”有多少瞭解呢?

玉衣是古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大致一樣,體現穿戴者的等級,皇帝的通常是由金線縫製的稱為“金縷玉衣”,

部分貴族的選材為銀線或銅線,則稱為“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的“綴玉面幕”,這便是漢代著名“金縷玉衣”的雛形,在漢代,人們相信玉石可以保持屍骨的不變,出土的玉衣總是配有用玉做成的眼蓋,鼻塞等。

在漢代,除了皇帝及高級貴族以外,其他人用玉衣是犯法的,漢恒帝時就有一位無視這項規定的官員,後來被揭發後,死者被拿出棺材,一家人還被囚禁了起來,“金縷玉衣”的地位可見一斑。

不過漢代的墓容易被盜,因為裡邊的“金縷玉衣”可謂價值連城,就拿在河北出土的“金縷玉衣”來看,其長度1.72米,玉片近3000,金絲將近1100克,再根據當時的生產水準,其價值也可想而知。

直到曹丕宣佈禁用“金縷玉衣”為止,

它在共存在了四百年,並且是世界上獨有的,比埃及的黃金木乃伊只鍍一層黃金要有價值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