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我們是《二十四孝》中的主角,那些孝道有多少我們能做到?

看過《孝經》和《二十四孝》的朋友,一定對古人對孝道的遵守驚歎不已。

但是還是會有些朋友難免認為,抱著古代的那套孝道思想是守舊的不合時宜的。

我們之所以對古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嗤之以鼻或是深深的懷疑,

其實是證明我們是做不到古人那樣的境界的。做不到所以就判定它是不可能發生的或者就判定那是一種愚孝。

現代人對於孝的理解是有些五花八門的,這可以從小編在一篇關於為人要孝順的文章瘋狂被罵瞭解到。有一些朋友留言述說自己的父母是如何不堪的對待自己的,然後質問我,說這樣的父母我們也要孝順嗎?有的朋友還口口聲聲指責我搞道德綁架,

說什麼別人孝不孝順與你何干!

讀《二十四孝》

是的,孝順應該是一種自發行為,我也不會干涉大家這種行為。我只期望大家能像周國平先生所講的,什麼時候我們愛護父母像父母愛護我們就行了。

相信大多數的朋友對於應當孝順我們的父母是沒有異議的,

而真正抱有孝心的人也一定不會認為《二十四孝》裡面的古人是多麼的迂腐可笑吧。

我們來重溫一下《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仔細想想如果我們處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我們會不會義無反顧的那樣選擇呢?

70歲的老萊子,常常穿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孩子般玩耍,以逗父母開心;

周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聽說需要飲鹿乳療治,他便批鹿皮進入深山,

鑽進鹿群,擠鹿乳供奉雙親;

讀《二十四孝》

子路,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背米回來侍奉雙親;漢文帝,母親臥病三年,所服湯藥他都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董永,他的父親去世,董永賣身到一富家為奴,

換取喪葬費用;

黃香天熱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天冷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

晉朝人楊香,一隻猛虎將父親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抓住猛虎的咽喉,直至猛虎放下父親跑掉;

庾黔婁,父親病重,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他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夜裡跪拜北斗星,祈求自己代父去死;

……

讀《二十四孝》

看過《二十四孝》,你會發現,其實這些盡孝之道並不是那麼難以辦到,作為子女遇到這種情況如此這般去做也是應有之義。我們小的時候,父母不是怕我們熱怕我們涼,不是天天變著法子逗我們開心,不是我們要什麼就想盡法子給我們什麼,不是當我們生病時心急如焚嗎?……做父母的如此這般,我們做兒女的應當如何呢?

當然《二十四孝》中確實有一些迷信之舉,但是人在無計可施之時,只要有一線希望,這救命稻草都會去抓的。

如果親人有病在身,醫生無計可施,突聞有一偏方大概有效,我們是不是也會不顧一切的把偏方求到手呢?

父母面對重病在身的孩子,如果可以選擇代替承受,他們肯定會義無反顧。

讀《二十四孝》

所以,我們如何做子女,其實就打個顛倒,像父母愛護我們一樣愛護我們的父母就行。

“養兒方知父母恩”,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我們對孝順就會有更深的理解。記得幾年前,父親得了不治之症,當時的我頹廢的不成樣子,因為感覺我的世界也不成了樣子。那個時候,我在學校曾經無數次的對天發誓,只要讓父親好起來,讓我做什麼、讓我吃什麼苦頭我都願意。

孝道,就應該是這樣的一種內在的自覺行為。不需要別人勸誡,全憑良心二字。

我們做兒女的應當如何呢?

當然《二十四孝》中確實有一些迷信之舉,但是人在無計可施之時,只要有一線希望,這救命稻草都會去抓的。

如果親人有病在身,醫生無計可施,突聞有一偏方大概有效,我們是不是也會不顧一切的把偏方求到手呢?

父母面對重病在身的孩子,如果可以選擇代替承受,他們肯定會義無反顧。

讀《二十四孝》

所以,我們如何做子女,其實就打個顛倒,像父母愛護我們一樣愛護我們的父母就行。

“養兒方知父母恩”,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我們對孝順就會有更深的理解。記得幾年前,父親得了不治之症,當時的我頹廢的不成樣子,因為感覺我的世界也不成了樣子。那個時候,我在學校曾經無數次的對天發誓,只要讓父親好起來,讓我做什麼、讓我吃什麼苦頭我都願意。

孝道,就應該是這樣的一種內在的自覺行為。不需要別人勸誡,全憑良心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