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小二維碼亮出農產品“身份證”,你想知道的“隱私”一掃就來!

8月12日,第十六屆長春農博會開展第二天,記者邊走邊看,

感受最深的是,不少省內的農產品,從外包裝到農產品品質,都一目了然地上了個檔次。精巧包裝的大米和雜糧雜豆產品,近些年日益常見,這些先姑且不說,就連最為普通的蔬菜瓜果,也一改往日拖泥帶水的邋遢形象,紛紛“穿”上了“新衣”。

在位於主展館農安縣展區的春江堰家庭農場展臺前,記者見到一個個透明塑膠盒中,新鮮的綠葉菜、茄子、番茄、土豆個頭勻稱,表面潔淨,

整齊碼放。包裝盒上貼著紙質標籤,清晰印著產品的品牌、品種、重量和價格。

標籤旁一個大大的二維碼貼簽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本以為是企業的微信號或網站連結,卻不曾想,用手機掃碼,一個“追溯結果”的頁面顯現出來。頁面中,這盒聖女果的企業名稱、產品名稱、連絡人及電話、所屬區域等資訊,都在清單中一一展現;蔬菜的整地、灌溉、雜草防除、收穫和包裝加工等環節的作業日期也精確在列。

春江堰市場總監唐曉明告訴記者,通過掃二維碼展示的資訊,來源於省農產品品質安全監測資訊平臺,是農產品的“官方身份證”。

據省農委品質監管處副處長趙然介紹,在2006年《農產品品質安全法》頒佈實施後,我省十年磨一劍,開發建設了省級農產品品質安全監測資訊平臺,平臺於去年投用。通過資訊化手段,一方面,對農產品、收貯、包裝、運輸等關乎農產品品質安全的關鍵控制點進行監管,

把過程監管、品質檢測、預警分析、來去追溯有機結合;另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便捷詳盡的產品生產過程資訊,增強消費者信心。

致力於有機農業生產的國信農業,也加入了資訊平臺。“平臺不僅監督著我們的生產運營,督促著我們要安全生產,做優質農產品。同時,平臺代表著官方認證,是權威的、可信的,這更助推了我們品牌公信力的建設。

”企業負責人金營海表示。

報導:李樊

攝影:王萌

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