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閩東文化大觀園》用情講述村落故事

攝製組在為《千里海疆行》搜集素材。 寧德電視臺 供圖

從2017年4月開始,每到週六17點55分,福建寧德市蕉城區的居民洪英銳再忙,也會放下手中的活,打開電視,把頻道調到寧德電視臺一套,收看《閩東文化大觀園》這檔節目。而在此前,洪英銳很少關注寧德電視臺。

據寧德電視臺台長李曉雲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閩東文化大觀園》自2012年10月開播後,寧德市很多原來不關注寧德電視臺的居民也逐漸開始看寧德台了。

以當地人視角看家鄉

《閩東文化大觀園》每週六、周日晚在寧德電視臺一套新聞綜合頻道播出。2014年改版為25分鐘的通欄節目,播出新聞專題片或紀錄片。改版後,欄目採用紀實的手法,以傳統村落為載體,真實記錄“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美德在傳統村落的千百年傳承,先後播出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系列、《千里賽江行》系列、《千里海疆行》系列等。

好看是紀錄片的重要元素,如何把節目做得好看又有感染力?李曉雲說:“我們著重對內容進行雕琢,

避開為‘呈現’而記錄的常態表達,融入人情世態,賦予內容更多的是人物的命運和情感。”

《閩東文化大觀園》之《漈水安瀾 福臨漈下》攝製組在村裡拍攝時,剛好碰上村裡修堤壩,所用材料不是由工廠切割完的石材,而是石匠就近取材一錘一錘敲打出來的。節目編導張恒鋒告訴記者,在這期節目中,通過石匠講述他家三代的石匠生活,

以及他對技藝傳承的困惑,提起了觀眾的興趣,也讓觀眾更直觀地瞭解其工藝價值。

要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提升節目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攝製組選擇以基層群眾的視角看家鄉。在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佘族雙音這一民間文化瑰寶的展現中,節目不是一上來就講述佘族雙音傳承人雷美鳳的故事,而是精選一些做農活的場景,如摘烏稔、做烏米飯、採茶葉等,

讓這個陌生的“非遺”融入日常生活中,這樣更易於觀眾認可和接受。

在《千里賽江行》系列片中,著重拍攝賽江流域兩岸村鎮普通人的生活,川流不息的江河,耕作、制茶、捕魚、造船,一個個當地人最熟悉的場景,真實再現閩東母親河賽江流域歷史和人文風貌,弘揚閩東傳統文化。

運用多種拍攝技巧

打造適合電視呈現、刷新觀眾觀感的精品節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製作出來的。

霞浦海岸線長達485公里,散落著196個島嶼、138個海灣,這些數字均居福建省各縣之首。《千里海疆行》系列立足霞浦,放眼閩東,總共拍攝了36集,以漫長的千里海岸線為脈絡,深度挖掘沿線自然風貌背後的文化內涵與深遠意義,全方位展示閩東海洋文明的孕育、發展、繁榮。

張恒鋒介紹,為了這部紀錄片,他們的足跡遍佈福寧大地,從黃瓜山丘到溫麻船屯,從葛洪仙蹤到媽祖女神,從抗倭烽火到千年古道,從人物群雕到民俗風情,拍攝過上百個村莊,高清視頻素材多達2萬千百萬位元組(20T),時長相當於2000多部高清電影,完成了近17萬字的文稿,編輯了時長15小時的節目,並多次前往浙江、福州、北京等地採訪,走訪了一大批的地方史或者人文方面的研究專家,也採集到了大量原汁原味的老百姓同期聲。節目自2016年6月18日開播以來,受到了閩東地區乃至在外鄉賢的關注,為保護傳承閩東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傳播“閩東之光”注入了鮮活的正能量。

節目在展示閩東形態各異、豐富多彩文化的過程中,還運用全新的拍攝手段和一系列高精設備,通過精美、精細、精緻的畫面潛移默化地激發觀眾對珍貴文化遺存的熱愛,進而產生用心呵護的情感。

在《千里賽江行》之《長溪入海》中,採用航拍全景圖,展示了賽江穿城而過的美景。同時,還運用特效、情景再現等拍攝技巧,製作長溪地圖,模擬古代戰爭場面,使整部片子的畫面敘事更加豐富、生動。甯德市政協副主席、文史專家劉國平認為,多種拍攝技巧的運用讓當地的古民居、古建築在電視畫面中顯得更加生動和全面,完整展現了傳統村落獨特的建築構造和空間佈局,為觀眾帶來此類專題節目所少有的視覺衝擊力。

從人物群雕到民俗風情,拍攝過上百個村莊,高清視頻素材多達2萬千百萬位元組(20T),時長相當於2000多部高清電影,完成了近17萬字的文稿,編輯了時長15小時的節目,並多次前往浙江、福州、北京等地採訪,走訪了一大批的地方史或者人文方面的研究專家,也採集到了大量原汁原味的老百姓同期聲。節目自2016年6月18日開播以來,受到了閩東地區乃至在外鄉賢的關注,為保護傳承閩東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傳播“閩東之光”注入了鮮活的正能量。

節目在展示閩東形態各異、豐富多彩文化的過程中,還運用全新的拍攝手段和一系列高精設備,通過精美、精細、精緻的畫面潛移默化地激發觀眾對珍貴文化遺存的熱愛,進而產生用心呵護的情感。

在《千里賽江行》之《長溪入海》中,採用航拍全景圖,展示了賽江穿城而過的美景。同時,還運用特效、情景再現等拍攝技巧,製作長溪地圖,模擬古代戰爭場面,使整部片子的畫面敘事更加豐富、生動。甯德市政協副主席、文史專家劉國平認為,多種拍攝技巧的運用讓當地的古民居、古建築在電視畫面中顯得更加生動和全面,完整展現了傳統村落獨特的建築構造和空間佈局,為觀眾帶來此類專題節目所少有的視覺衝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