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家表示:新生兒會患上血小板減少,病因在於母體傳遞!

臨床上不乏一些剛出生的嬰兒就有血小板低的現象,難道孩子剛出生就患上血小板減少症嗎?我國著名的中醫血液病專家胡桂生教授表示,新生兒血小板減少多與母體有關。

新生兒是如何患病的?

有些女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在疾病還為完全治癒就考慮孕育下一代,導致妊娠期間病情反反復複,甚至將疾病傳遞給孩子。胡桂生教授介紹,患有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孕婦分娩的嬰兒中有半數孩子會伴有血小板減少症,

這主要是因為母體內的抗血小板因數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進而和胎兒的血小板結合,導致孩子患病。如果母親經脾切除治療,但仍有血小板減少表現時,其分娩地嬰兒中仍有約80﹪地病例表現為血小板計數偏低。倘若母體於術後血小板已恢復正常者,則仍有20﹪嬰兒伴有血小板減少。

新生兒血小板減少有何表現:

臨床表現和新生兒同種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極為類似,患兒于出生後數小時內即出現散在性地瘀點和瘀斑,常遍及全身。偶可發生胃腸道或泌尿道地嚴重出血,但顱內出血較少見。但二者病程存在較明顯差別,母體通過胎盤傳遞地自身抗體,其血小板減少症平均持續1個月,長達4~6個月者少見。

而新生兒同種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通常病程僅為1~2周。

母體傳遞引起地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症大多數患兒病情輕淺,無需特殊處理。產前用皮質激素治療對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症地發生率沒有明顯影響,但可能使患兒地病情減輕。分娩時嬰兒地血小板計數往往正常,但一周後即可出現嚴重地血小板減少,推測這和未繼續給予皮質激素治療有關。

胡桂生教授說,因為本病有自限傾向,故通常不主見脾切除治療。家屬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不要盲目治療,病急亂投醫。

由此可見,對於患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者是血小板減少症的女性患者來說,如果病情沒有得到完全環境,不要急於懷孕生子,可以積極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經過科學規範的治療後,病情完全緩解,確定不會影響到胎兒健康時,再考慮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