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內蒙古政協專題協商調研聚焦區域經濟發展

內蒙古:轉換發展動能構建新支撐

人民政協報記者常歌 通訊員海豆豆

“要加大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力度,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7月14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協“著力推進我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專題協商調研組召開的座談會上,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梁鐵城道出了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

“著力推進我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2017年度兩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議題之一,緣起于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提出的“四個著力”重要指示。

“四個著力”之首即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016年11月,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召開,黨委書記李紀恒指出,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轉換發展動能,打造新引擎、構建新支撐。

6月下旬起,由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牽頭、梁鐵城率經濟界委員及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學者組成的調研組,分西、中、東三條線,分別赴阿拉善盟、烏海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通遼市和赤峰市,重點圍繞做強做大傳統優勢產業、推動工業邁向中高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智慧內蒙古建設開展調研和協商。

通遼市霍林郭勒工業園區,一家總投資達400億元、集“煤—電—鋁—矽”於一體的大型企業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周耀亭說,豐富的褐煤資源以及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來的煤炭就地轉化、電力多元消納吸引了一批大專案、好專案紛紛落戶霍林郭勒工業園區。

用低熱值煤發電,打造低電價優勢,接續發展電解鋁及鋁後精深加工產業,這一“霍林河模式”推動了煤電鋁產業鏈條的延伸升級,使當地產業格局由特殊時期成就的“一煤獨大”實現了“多極支撐”,“煤電網鋁+”的產業雛形和競爭優勢基本確立。

“電力體制必須進行深層次改革。”在調研工作座談會上,自治區經信委主任王秉軍說。調研組認為自備電廠、微電網能形成“煤-電-用”一體化產業鏈競爭優勢,解決發供用之間的利益博弈,要在電力多邊交易、大使用者直供、發用電重組的基礎上,顯現自治區區能源資源優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自治區產業以基礎原材料類型為主,科技技術含量低,產業層級低,產業鏈帶動能力差,資本擴張能力欠缺,缺乏上市後備資源……自治區在社會資金供給方式重大調整時期,應促進經濟結構、金融結構的轉型發展。

”調研中,自治區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內蒙古監管局機構處處長郭勁松說。這兩個地市的經濟總量較大,金融結構調整已成為改革的重點。

“經濟發展就如同軟體升級,需要經歷一個不斷‘打補丁’、轉型升級的過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品質,從生產端入手,調整供給結構,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梁鐵城說。

”梁鐵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