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普陀山—海天佛國,南海聖境

普陀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臥海,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全山共有66種百年以上的樹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還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普陀鵝耳櫪。島四周金沙綿亙、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刹精舍,

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等各呈奇姿,引人入勝。

南海觀音南海觀音坐落於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此處勢隨峰起,秀林蔥郁,氣順脈暢,碧波蕩漾。也是海天佛國的象徵。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普濟寺普濟寺,位於普陀山白華頂的靈鷲峰南麓,整組建築坐北朝南,寺前有石牌坊、照壁、禦碑亭、八角亭、瑤池橋、海印池附屬建(構)築物等,沿中軸線依次築有正山門(禦碑殿)、天王殿、圓通殿、藏經樓、方丈殿等。主殿兩旁有鐘樓、鼓樓、配殿、客房等。

在規劃佈局和建築設計上獨具匠心,是中國寺院建築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築的重要遺存,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千年古香樟是普陀山現有1315棵古樹名木中最大的一棵,周長7.5米,胸徑1.94米,高20余米,樹冠面積達2畝,樹幹附生苔蘚類、蕨類和種子類植物近20科30餘種,是普陀山景區的一個著名景點,被稱為“天然空中植物園”。

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竹內鳴泉傳飛語,松間群路露金強。山到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

法雨寺位於普陀山白華頂左、光熙峰下,現存殿宇294間,依山取勢,分列六層台基上。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後依次為觀音殿、禦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法雨寺創建于明萬曆八年,因當時此地泉石幽勝,茅為庵,取“法海潮音”之義,取名“海潮庵”;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賜金修寺,修繕大殿,並賜“天華法雨”和“法雨禪寺”匾額,因改今名。同治、光緒年間又陸續建造殿宇,成為名動江南的一代名刹。 

師石

心石海山勝跡在西天,一字紅心耀眼光。恒作人間功德事,是心即佛量無前。在這裡,找尋自我,回歸本心。

佛頂山又名白華頂、菩薩頂,為普陀山之主山。山分支脈,分別向南、北、東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從遠處眺望,諸峰若拱,峰頂壘壘如杯瓢,覆於積水之上,是觀日出日落的最好去處。

梵音洞山色清黔,蒼崖兀起,距崖頂數丈的洞腰部,中嵌橫石如橋,宛如一顆含在蒼龍口中的寶玉。兩陡壁間架有石台,臺上築有雙層佛龕,名“觀佛閣”,前可望海,後可觀洞,相傳為觀音大士顯聖處。

補落迦山傳得種,閻浮檀水染成花。 光明一室真金色,複似毗耶長者家。

清淨為心皆補怛,慈悲濟物即觀音。

千百年來,

多少善男信女千里迢迢只為一視尊容,

訴說心中的執念

(圖文來源網路)

樹色秋擎書,鐘聲浪答回。竹內鳴泉傳飛語,松間群路露金強。山到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

法雨寺位於普陀山白華頂左、光熙峰下,現存殿宇294間,依山取勢,分列六層台基上。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後依次為觀音殿、禦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法雨寺創建于明萬曆八年,因當時此地泉石幽勝,茅為庵,取“法海潮音”之義,取名“海潮庵”;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賜金修寺,修繕大殿,並賜“天華法雨”和“法雨禪寺”匾額,因改今名。同治、光緒年間又陸續建造殿宇,成為名動江南的一代名刹。 

師石

心石海山勝跡在西天,一字紅心耀眼光。恒作人間功德事,是心即佛量無前。在這裡,找尋自我,回歸本心。

佛頂山又名白華頂、菩薩頂,為普陀山之主山。山分支脈,分別向南、北、東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從遠處眺望,諸峰若拱,峰頂壘壘如杯瓢,覆於積水之上,是觀日出日落的最好去處。

梵音洞山色清黔,蒼崖兀起,距崖頂數丈的洞腰部,中嵌橫石如橋,宛如一顆含在蒼龍口中的寶玉。兩陡壁間架有石台,臺上築有雙層佛龕,名“觀佛閣”,前可望海,後可觀洞,相傳為觀音大士顯聖處。

補落迦山傳得種,閻浮檀水染成花。 光明一室真金色,複似毗耶長者家。

清淨為心皆補怛,慈悲濟物即觀音。

千百年來,

多少善男信女千里迢迢只為一視尊容,

訴說心中的執念

(圖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