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金李談財富管理:價格戰讓“良幣”跌倒“劣幣”吃飽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系教授金李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供圖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宋思艱

談行業:財富管理正向“普惠金融”發展

“財富管理是一個突飛猛進、快速發展的市場,正處於井噴前夜。”金李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如此描述發展中的中國財富管理行業。

從其披露的資料來看,2000年至2014年,中國成年人口平均佔有的財富從大約5000美元上升至2萬美元左右。如今,城市中至少一半人口擁有10萬人民幣的財富,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已進入到需要進行財富管理的時代。

在8月18日舉行的北大光華西南論壇中,金李進一步透露,我國民間可用于投資的財富總規模已達到150萬億元到200萬億元之間,是我國GDP的2倍~2.5倍的規模。

隨之而來的,是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規模餘額已經從2010年時的13萬億元躍升至2016年底的102萬億元。相關報告還顯示,從全球資料來看,發達國家的財富管理總規模增長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基本同步,

其規模遠超GDP規模。但從我國現狀來看,財富管理規模才基本占到GDP的80%左右。這說明我國財富管理市場極其廣闊。

但在中國持續擴大的中等收入人群為財富管理行業帶來擴容的同時,財富管理如何從單純服務于高淨值人群向覆蓋中等收入人群轉移,這是該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金李表示,按照瑞士信貸的估計,我國符合1到10萬美元個人淨資產規模的中等收入人群在2年前就已達1.09億。

到2020年,城市的一半人口人均資產可能會達到1萬~10萬美元,財富管理已變成了大部分人考慮的問題。

金李坦言,由於中端及以下的人群財富規模較小,財富管理機構的獲客成本較高,導致中等收入人群並未得到好的服務,造成目前的財富管理市場是一個公正程度有待加強的市場。但隨著移動互聯網、大資料等技術發展,中端及以下人群有望被真正納入到系統的財富管理範疇之內,

並使該行業成為普惠金融的最佳發力點之一。

講問題:初級無序競爭導致信任感缺失

量的擴大不等於質的提升。我國財富管理市場還面臨著諸如資本脫實向虛、銀行存款與投資性房地產仍是主要財富管理工具及大量投資流向海外等問題。

在金李看來,前述所有表徵性問題或都源于我國財富管理行業中的一個普遍性難題——資金無處可投。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指境內、實體經濟或除存款及投資性房地產外沒有好的資產管理手段,而是指一些優質的投資資訊未必能真正傳遞到普通消費者手中。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金李表示,資金無處可投的原因之一是我國大量的財富管理機構仍處於初級無序競爭階段。

金李表示,“去年,我國的金融仲介在整個GDP中的貢獻率超過9%。這就意味著機構在説明客戶進行財富管理的過程中,進行了層層加碼,從中吃掉了一部分利潤,從而使得一些資金成本還算合理的項目變得不值得去投資”。

“其二,我國金融仲介還處於打價格戰的狀態。下游向財富客戶不收費或少收費,轉而向產品發行方收取傭金,這造成了金融仲介傾向於選擇那些銷售難度高、隱藏大量缺陷甚至是暗含系統性風險的產品,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淘汰機制。”金李說。

作為“硬幣的另一面”,仲介機構在通過上述手段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面臨著客戶快速流失等問題。

據金李透露的統計資料,“我國財富客戶在與財富機構合作的最初2年裡,有30%的概率將其換掉,這就意味著4年下來,客戶與機構之間會迎來半衰期。因此財富機構也沒有動力與客戶建立長期信任,只會在4年時間裡拼命壓榨,進而導致信任感的缺失”。

由於信任感的缺失,財富管理機構往往只能看到客戶手中財富的冰山一角。這就造成了機構傾向於推銷某種特定產品,而不願花費力氣做真正的頂層設計與大額資產配置,中國的財富客戶無法享受到“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分散機制。

一言以蔽之,眼下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初級無序競爭導致了信任感的缺失,並最終造成商業模式的扭曲和投資期限的進一步縮短。

據此,金李認為,為了提升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的效率和品質,技術本身的建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建立起行業自身的信任感,只有建立起類似於國外“從一而終”的財富管理關係,市場才能相對良性發展。

論監管:有利於排除風險、增強透明度

針對如何提高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水準,並加快行業信任感的建立,金李也提出了自己的觀察與建議。

“一方面,一些領先的財富管理機構已經認識到行業長期發展有賴於長期信任的建立。因此部分獨立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開始針對不同的產品收取統一的費用,避免高傭金的不良產品受到過度青睞。”他說到,“同時,由於中國客戶還不習慣于為點子付費,因此一些機構通過設立母基金或將財富管理業務與資產管理業務有機結合,通過‘前店後廠’的模式,以生產商品的利潤去補充銷售商品的利潤,避免一些不良產品濫竽充數”。

作為脫胎于金融體系的細分行業,財富管理當然離不開整個金融範疇的引導與調控。

今年7月14日~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正式召開。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及市場導向作為金融工作四大原則被加以強調。整體而言,該會議在強化全面風險管理的同時,繼續傳遞出從嚴監管的思路。

金李認為,金融監管的趨嚴,不是對金融發展的抑制,反而說明中央對金融工作重要性認識的提升。“對於財富管理而言,其更是伴隨中國十來年經濟發展而來的新生事物。當其達到一定高度時,就有必要對其進行一系列的梳理。使其更加可控,儘量排除風險點,加強其透明性,同時將財富管理和相關產業納入到國家管理的範圍之內來。”他補充道。

除金融監管以外,金融創新亦是近年來出現的高頻詞。金李認為,金融創新可以有效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並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進而提升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經濟的信心。但其也表示,由於監管部門的一些措施限制,導致一些金融仲介機構必須通過所謂的金融創新,將產品加一層嵌套之後,重新實現原先的功能,反而使得簡單風險複雜化。

“我們希望通過制度的創新與監管理念的創新,以更加符合市場和經濟規律的方式去引導市場化機構的行為,給予其足夠的激勵機制,使其可以走正道。”金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表示。

進行了層層加碼,從中吃掉了一部分利潤,從而使得一些資金成本還算合理的項目變得不值得去投資”。

“其二,我國金融仲介還處於打價格戰的狀態。下游向財富客戶不收費或少收費,轉而向產品發行方收取傭金,這造成了金融仲介傾向於選擇那些銷售難度高、隱藏大量缺陷甚至是暗含系統性風險的產品,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淘汰機制。”金李說。

作為“硬幣的另一面”,仲介機構在通過上述手段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面臨著客戶快速流失等問題。

據金李透露的統計資料,“我國財富客戶在與財富機構合作的最初2年裡,有30%的概率將其換掉,這就意味著4年下來,客戶與機構之間會迎來半衰期。因此財富機構也沒有動力與客戶建立長期信任,只會在4年時間裡拼命壓榨,進而導致信任感的缺失”。

由於信任感的缺失,財富管理機構往往只能看到客戶手中財富的冰山一角。這就造成了機構傾向於推銷某種特定產品,而不願花費力氣做真正的頂層設計與大額資產配置,中國的財富客戶無法享受到“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分散機制。

一言以蔽之,眼下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初級無序競爭導致了信任感的缺失,並最終造成商業模式的扭曲和投資期限的進一步縮短。

據此,金李認為,為了提升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的效率和品質,技術本身的建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建立起行業自身的信任感,只有建立起類似於國外“從一而終”的財富管理關係,市場才能相對良性發展。

論監管:有利於排除風險、增強透明度

針對如何提高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水準,並加快行業信任感的建立,金李也提出了自己的觀察與建議。

“一方面,一些領先的財富管理機構已經認識到行業長期發展有賴於長期信任的建立。因此部分獨立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開始針對不同的產品收取統一的費用,避免高傭金的不良產品受到過度青睞。”他說到,“同時,由於中國客戶還不習慣于為點子付費,因此一些機構通過設立母基金或將財富管理業務與資產管理業務有機結合,通過‘前店後廠’的模式,以生產商品的利潤去補充銷售商品的利潤,避免一些不良產品濫竽充數”。

作為脫胎于金融體系的細分行業,財富管理當然離不開整個金融範疇的引導與調控。

今年7月14日~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正式召開。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及市場導向作為金融工作四大原則被加以強調。整體而言,該會議在強化全面風險管理的同時,繼續傳遞出從嚴監管的思路。

金李認為,金融監管的趨嚴,不是對金融發展的抑制,反而說明中央對金融工作重要性認識的提升。“對於財富管理而言,其更是伴隨中國十來年經濟發展而來的新生事物。當其達到一定高度時,就有必要對其進行一系列的梳理。使其更加可控,儘量排除風險點,加強其透明性,同時將財富管理和相關產業納入到國家管理的範圍之內來。”他補充道。

除金融監管以外,金融創新亦是近年來出現的高頻詞。金李認為,金融創新可以有效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並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進而提升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經濟的信心。但其也表示,由於監管部門的一些措施限制,導致一些金融仲介機構必須通過所謂的金融創新,將產品加一層嵌套之後,重新實現原先的功能,反而使得簡單風險複雜化。

“我們希望通過制度的創新與監管理念的創新,以更加符合市場和經濟規律的方式去引導市場化機構的行為,給予其足夠的激勵機制,使其可以走正道。”金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