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連乾隆皇帝都不信:叫花子吃的雞也值十兩銀子?

文 / 韓水柱 圖 網路(本文為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作者)

乾隆數次下江南,無意中也促進了江南菜,特別是淮揚菜的發展。如今的很多江南名菜一說起製作背景,大抵都有一個乾隆下江南的故事。

例如:說起“叫花雞”,大多數人就算沒吃過也會聽說過。

傳說,這道菜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大才子錢謙益讓家廚發掘的,

而之後變得天下皆知,其實也與乾隆有特別的聯繫。

傳說有一次乾隆到承德避暑山莊巡狩,一天他微服出外遊玩,臨近中午時分經過一個叫做“求翠樓”的酒樓。看到裡頭人來人往很是熱鬧,於是乾隆就邁步來到樓上的雅間。

一看功能表,乾隆發現其中一個名為“叫花雞”的菜居然要十兩銀子。

他頓時來了興致,說道:“叫花子吃的雞也值十兩銀子,上來一個看看,”

很快菜上來了,只見店夥計先端上來一個精美的青花瓷盤和一個大銅盤,然後又送上來一個大泥蛋子。眼見此景,乾隆驚詫萬分,但見跑堂的把泥蛋子,

在銅盤上用力一摔,泥塊碎裂,霎時香味四溢,裡頭露出來一隻白裡透黃的肥雞,吃時雞肉肥而不膩,五味俱全,入口軟爛。令人稱奇,乾隆頓時食欲大開,幾乎把整只雞吃完。

待到酒足飯飽要付帳時,乾隆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帶銀子出來。

身為皇帝的他從來沒遇到這等尷尬之事,又不好與小民糾纏,於是抬腿就走,跑堂的自然攔住不讓走。爭執之下,乾隆答應寫一幅字送給店裡,算作餐費,還說這幅字至少值一千兩銀子。

乾隆所題的對子氣派十足,更將店裡的菜品大大地誇讚了一番,叫做:“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壓江南十二樓”,這副楹聯據說至今還在被使用著。

如今,“叫花雞”成為了杭州名菜。其起源傳說各異,

版本不一,卻都有一個相似之處:最初的叫花雞根本沒什麼講究,不過是叫花子撿到凍死的野山雞,用樹葉和泥巴把雞糊上,燒到泥巴開裂,再摔開食用。只不過日後經過飯店和文人雅士的開發後,才成為傳統名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