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保健品行業尋寶圖,哪些保健產品拐點來了?

一說保健品,就有人想起傳銷和電視購物,於是就有人深惡痛絕,有人聽見這三個字就大叫騙子。從保健品這三個字的社會形象來說,還是有一點負面的,但是一個腦白金當年可以支撐一個帝國,

當年太陽神也紅極一時,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保健品可以帶來大量穩定的現金形式的利潤,而且保健品,並非如新聞中說的如此不堪,關鍵在於你如何選擇相關的標的。

首先,保健品行業的重點不是研發,作為一種食品和醫藥之間的產品,

他的重頭偏重於銷售管道面,或者說行銷,形象,品牌認知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將保健品管道概括如下:線下傳統管道,比如商超,線下直銷,比如安利和康寶萊,線上電商平臺,比如湯臣倍健。從擴張來看直銷是最符合利益原理的,可以多角度挖掘市場,擴散和盈利都很快。

但是個人對於直銷是非常抵觸的。我們看到直銷有一個倒楣的近親,傳銷,雖然直銷是合法正當的,

但是每當傳銷被打擊的時候,直銷就會被人詬病,在時間面前,一種壞的現象會給人帶入感,而最終這種帶入感會成為誤解的來源,從而破壞其原有行業地位和品牌形象。故而我們認為傳統管道和電商平臺是保健品行業的主要方向,從傳統管道來看,江中藥業應該是十分優秀的,而湯臣倍健則在電商平臺上十分有優勢。

其次,保健品還有理性類和感性類的區分。個人曾問過生物工程的一位元教授,阿膠的效果來源是什麼,教授只是回答從營養學上看阿膠是蛋白質,也有人做過實驗想搞清楚阿膠的真正有利成分,並比較和牛膠等的不同,結果並沒有太大的發現,“如果有發現是某一種物質起效阿膠早就被替代了,

畢竟我們人類可以合成任何一種蛋白質。

”但是確實對於女性阿膠是有效果的。這的確是一個謎,歷史上在唐朝以前阿膠更多的使用牛皮,唐朝改用驢,有人說是因為保護耕牛,也有人就認為驢皮效果更好。你看,阿膠本來就是一種感性的存在,其有效,但是並不是那麼清晰,另一類保健品,諸如維生素C,大家都知道可以預防敗血症,魚油AD,大家都知道對夜盲症有預防,

或者其他一些效用,再比如蛋白粉,作用很明確,有人健身後的塑形補充劑。

還有很多,這些產品來自歐美的保健品市場,明確的效用總是讓銷售很穩定,但是可惜的是這些產品都是效用很小,也就是只能在某一領域起到輔助作用。但是中醫藥的滋補品或者益生菌等,其效用並不明確,但是在使用的時候往往意想不到。

所以諸如東阿阿膠是一年一個價,節節高,但是維生素和蛋白粉及鈣片,很多人只是當做一種標配的保健品。人是理性和感性結合的動物,所以這裡沒有什麼好壞。個人建議的是確定性,效用更加單一明確的產品更加可預見。當然這並不是說如同仁堂的中藥沒有錢途,相反,由於成分的效用有彈性,同仁堂等保健品企業可以更好的搭配產品,利潤彈性更大。但是保健品行業遵從確定性,如果產品出了問題,諸如歷史上有部分同仁堂的藥就有過朱砂成分。那麼這個確定性就要打折扣。

再次,國際認證是未來趨勢,諸如天士力的複方丹參滴丸,2016年完成了FDA的三期臨床,我們傳統認為FDA對於中藥臨床監測是苛刻的,其實FDA有專門針對植物藥的臨床監測方法,作為輔助藥日本有很多的方劑就通過了FDA,當然中國也有很多的中醫藥想突破FDA的壁壘,一方面得到FDA承認可以打開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對於國內現有的市場還可以增加產品信用。但是至今能夠通過FDA臨床三期的鳳毛麟角。可這必然是未來這一類藥企或者保健品企業的發展方向。

有人會說,同樣是丹參滴丸,為什麼一定要去FDA,其實道理很簡單,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工藝和品質或者說配方細節並不一致,也就是說能夠通過FDA的不是一整個品類,而是單一企業的單一產品。換句話,同樣的丹參滴丸,甲企業有效不代表乙企業同樣名字的產品一樣有效。所以大趨勢上FDA的承認是中國創新藥物的主要方向,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強調CFDA的監測呢?因為這裡面還有一個國際互認。

最後,保健品行業需要多單品還是單一單品。舉例,巨人當年只有腦白金,後來只有黃金搭檔,壽仙穀是孢子粉和鐵皮楓鬥,東阿阿膠是阿膠,我們發現這些保健品持續性有一定問題,比如巨人如今遊戲為主,就是因為保健品太單一,逐漸賣不動了,鐵皮楓鬥和阿膠如今還能維持銷量,是因為其上游受制於原材料,不能一次性擴張太快,所以供給釋放的慢,故而持續性還不錯。

不過歷史上的各種口服液之類的,如今基本已經消聲覓跡了。所以保健品領域要麼是資源型的保健品,稀缺,才可持續。要麼是多單品,比如同仁堂,比如天士力,比如湯臣倍健,比如江中藥業,品類是逐漸增加,這樣才可以分散風險。

所以對於保健品,我們認為你需要做選擇題,直銷還是傳統分銷,是成分明確的,還是成分有彈性的,是FDA的還是口口相傳的,是資源型單品的還是多單品風險分散的。我們推薦一些保健品標的,僅供參考:湯臣倍健(需要注意的是這家企業四季度計提費用,所以年度利潤受到四季度影響會拉低前三季度的季度性預期),江中藥業(需要注意這家企業體外產品比較多,也就是一些好的單品不在上市公司體系內,希望能夠改變同業競爭),天士力(致力於科研和國際化的企業,當然未來的路還是很長),同仁堂(老字型大小帶來好銷量,但是其欠缺天士力的那些優點),東阿阿膠和一些為以上品牌公司生產供應原料維生素的企業,如新和成,億帆醫藥等。

聲明:本文提到的股票僅為舉例,不做投資依據,據此操作,後果自負!

所以諸如東阿阿膠是一年一個價,節節高,但是維生素和蛋白粉及鈣片,很多人只是當做一種標配的保健品。人是理性和感性結合的動物,所以這裡沒有什麼好壞。個人建議的是確定性,效用更加單一明確的產品更加可預見。當然這並不是說如同仁堂的中藥沒有錢途,相反,由於成分的效用有彈性,同仁堂等保健品企業可以更好的搭配產品,利潤彈性更大。但是保健品行業遵從確定性,如果產品出了問題,諸如歷史上有部分同仁堂的藥就有過朱砂成分。那麼這個確定性就要打折扣。

再次,國際認證是未來趨勢,諸如天士力的複方丹參滴丸,2016年完成了FDA的三期臨床,我們傳統認為FDA對於中藥臨床監測是苛刻的,其實FDA有專門針對植物藥的臨床監測方法,作為輔助藥日本有很多的方劑就通過了FDA,當然中國也有很多的中醫藥想突破FDA的壁壘,一方面得到FDA承認可以打開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對於國內現有的市場還可以增加產品信用。但是至今能夠通過FDA臨床三期的鳳毛麟角。可這必然是未來這一類藥企或者保健品企業的發展方向。

有人會說,同樣是丹參滴丸,為什麼一定要去FDA,其實道理很簡單,雖然原料相同,但是工藝和品質或者說配方細節並不一致,也就是說能夠通過FDA的不是一整個品類,而是單一企業的單一產品。換句話,同樣的丹參滴丸,甲企業有效不代表乙企業同樣名字的產品一樣有效。所以大趨勢上FDA的承認是中國創新藥物的主要方向,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強調CFDA的監測呢?因為這裡面還有一個國際互認。

最後,保健品行業需要多單品還是單一單品。舉例,巨人當年只有腦白金,後來只有黃金搭檔,壽仙穀是孢子粉和鐵皮楓鬥,東阿阿膠是阿膠,我們發現這些保健品持續性有一定問題,比如巨人如今遊戲為主,就是因為保健品太單一,逐漸賣不動了,鐵皮楓鬥和阿膠如今還能維持銷量,是因為其上游受制於原材料,不能一次性擴張太快,所以供給釋放的慢,故而持續性還不錯。

不過歷史上的各種口服液之類的,如今基本已經消聲覓跡了。所以保健品領域要麼是資源型的保健品,稀缺,才可持續。要麼是多單品,比如同仁堂,比如天士力,比如湯臣倍健,比如江中藥業,品類是逐漸增加,這樣才可以分散風險。

所以對於保健品,我們認為你需要做選擇題,直銷還是傳統分銷,是成分明確的,還是成分有彈性的,是FDA的還是口口相傳的,是資源型單品的還是多單品風險分散的。我們推薦一些保健品標的,僅供參考:湯臣倍健(需要注意的是這家企業四季度計提費用,所以年度利潤受到四季度影響會拉低前三季度的季度性預期),江中藥業(需要注意這家企業體外產品比較多,也就是一些好的單品不在上市公司體系內,希望能夠改變同業競爭),天士力(致力於科研和國際化的企業,當然未來的路還是很長),同仁堂(老字型大小帶來好銷量,但是其欠缺天士力的那些優點),東阿阿膠和一些為以上品牌公司生產供應原料維生素的企業,如新和成,億帆醫藥等。

聲明:本文提到的股票僅為舉例,不做投資依據,據此操作,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