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九大代表風採錄」心血釀書香—記河北省圖書館特藏部主任蘇文珠

“寫個人簡歷,我簡單得只有一行字。”自1987年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分配到河北省圖書館,蘇文珠的生命歷程便一直浸潤在滿樓的書香中,從典閱部借閱崗位的一名普通員工到如今的特藏部主任、省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

平順嗎?

平凡嗎?

1987年10月,省圖書館新館開館在即,領導徵詢蘇文珠對工作崗位的意向,她想也沒想,說:“服從組織,哪兒缺人去哪兒吧。”就這樣,她來到典閱部一線的借閱崗位。為能快速高效服務讀者,她利用業餘時間系統地學習了圖書館知識並結合進工作中。

那時候,所有工作都是手工操作,借還書籍均需經過她的手,但她不厭其煩,熱情對待每一位求知的讀者,欣賞著他們走進書中那不斷變化著的表情,再苦再累再繁瑣,她也甘之如飴。社科圖書借閱室、工具書借閱室、文學外借處、總出納台、目錄廳、外文書庫,圖書流通、整理、排架、衛生,目錄卡片的排檢,真的是哪兒缺人,她去哪兒,
10年裡,一絲不苟,真情付出。

蘇文珠的踏實認真、好學上進得到領導的賞識,1996年,她被選派到特藏部。

古代典籍是一個圖書館存在的重要物質基礎,特藏部作為負責古籍與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保管流通、開發利用的部門,其工作人員的選配自然慎之又慎。蘇文珠出眾的才能在這裡得到更充實的展現,2003年,她開始全面主持特藏部工作。2005年,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她更加堅定理想信念,

把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當作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

特藏部由珍本書庫、再造善本書庫、修復室、古籍閱覽室、地方文獻閱覽室組成。所謂特藏,是區別于普通圖書的特種文獻或者獨具特色的文獻資料,其管理和保護自然是一項重要任務。蘇文珠擔任部室主任之始,即參考國家圖書館和其他省館的經驗,結合本館的自身條件,在對原有管理和保護制度分析研究的基礎上,

進行補充修訂,制訂了一套完善的、切合本館實際的保護管理制度。從書庫週邊的安全、保衛,到書庫內的書籍文獻的安全存放;從書庫的防水、防火、防盜,到文獻的防蟲、防鼠、防塵等,都做到了專人負責、專人管理。對於文獻的出入庫,更是嚴格手續,做好登記,詳細核查,確保文獻的完整無損。

文獻徵集也是一項重要任務。多年來,除了利用有限的經費充實館藏之外,

她發動部室員工,利用各種機會,幾乎不分場合向社會宣傳文獻保護和捐贈的重要意義。“我們珍視與河北有關的任何一張有字的紙。”經過不斷加大文獻徵集網路,藏書規模日益增大,逐漸形成自己的獨有專藏和特色。“十二五”期間,特藏部通過各種管道,徵集了有關河北地方歷史、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近萬冊。

目前特藏部地方文獻已成為全省收集品種最全、品質最高的收藏中心。這些資料作為河北文明的歷史見證,記載著燕趙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凝聚著河北人民的精神價值。它們的收藏和保存,為燕趙大地留下了珍貴的史料,對河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畫”正式實施。“保護計畫”以保護中華古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的。古籍普查是第一步。對蘇文珠來說,古籍普查工作充滿了挑戰性。一方面,全省古籍紙張的老化、酸化、鼠齧等問題呈加劇趨勢,古籍的保存環境更是亟待改善。另一方面,省圖的一個部門,面對全省各地各個系統的古籍收藏單位,如何去推動古籍保護工作,面臨重重困難:經費缺乏,人員缺乏,無行政隸屬關係,無工作經驗等等。

蘇文珠沒有退縮。她時刻牢記著一名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她認為唯一要做的就是迎著困難上。經費不足,便爭取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支持,幾年來承辦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各類古籍培訓4期,為省內培養古籍人員近300人次。人員不足,她從大學中招收志願者進行培訓。為了儘快推進全省普查進度,針對人員和設備缺乏的單位,她採取從省古籍保護中心抽調人員前去普查,或者將收藏單位古籍運來代其普查等多種方法,使全省普查工作進度突飛猛進。下縣到南宮市進行普查時正值盛夏,存放了百年的古籍上的塵土被電扇吹得滿屋子都是。蘇文珠帶領團隊趕時間緊著做,站著幹得快,一站就站一天,力求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務。“跟蘇主任幹活像是地主逼著的,不讓休息。”同事們這樣跟蘇文珠開玩笑。正是這種工作勁頭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她被評為“全國古籍保護先進個人”,河北省古籍保護中心也被文化部授予“全國古籍保護先進集體”。

“普查有規範,但是古籍卻是最不規範的。”在蘇文珠心中,古籍保護是門大學問,“時間越長,越不敢說懂古籍。”古籍普查遠比我們想像的“簡簡單單一登記”複雜得多,書名、作者、版本、印章……每一項都要反復查閱資料,從各處尋找佐證依據。很多書的書名、作者資訊非常複雜,涉及的知識很廣泛,統一起來很難,經常需要跟外館其他單位請教。

幾年來,蘇文珠組織全省古籍收藏單位完成了文化部和省裡下達的各項任務。省首批和第二批珍貴古籍名錄和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也經過她們的組織評審,由省政府正式公佈。“這些年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通過我們推動、宣傳古籍保護工作,全省公共單位都已經對古籍有很強的保護意識。除了公共機構,民間人士也開始意識到古籍的珍貴和魅力。”說起這個,蘇文珠很欣慰,“全省範圍內符合國家標準的古籍書庫從一個都沒有到6家保證恒溫恒濕、消防系統、監控系統齊全的保護單位。”在蘇文珠的帶領下,全省古籍保護條件得到了改善,科學有序的保護體系正在形成。

2013年初,蘇文珠不慎摔傷右臂,但此時,文化部的圖書館評估工作在即,省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換屆、第二批《河北省珍貴古籍名錄》評審工作等迫在眉睫。任務重,時間緊,責任大。作為負責人、一名黨員,她首先想到的是越是艱難時刻,越要體現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她幾乎沒有休息,不顧胳膊疼痛,一頭紮進工作中。大量的文字工作需要打字,她只好改用左手。同事都說:“看著你可受罪了。”但是當時她不覺得有多苦,只想著得按時完成任務。就這樣她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有一次她加班整理珍貴文獻目錄,讓老公在夜裡12點過來接,結果淩晨兩點才下樓,此時老公已經睡了一覺。“女漢子”“工作狂”的稱呼由此而來。

圖書館中有些體力工作外包給了一些公司。特藏部雖然也有很多體力活,但蘇文珠堅持部室自己做。同事抱怨,她總是說:“我們部為什麼叫特藏,是因為我們的書重要,所以我們要自己做。”省館改擴建工程之前,電梯常年故障,一車一車的書都是由蘇文珠帶領部室同志一包一包扛上3樓。同事們說:“男同志還不如她的力氣大。”2011年改擴建工程完工重新開館,特藏部十幾萬冊封存文獻的清運搬遷、上架、排架等系列工作也是以女同志為主的特藏部自己完成。上架時,其他人掌握不好每架擺放數量,蘇文珠就自己負責上架。工作結束後,蘇文珠的肩膀疼了好些天。有人打趣她“不會當領導”,她說:“圖書館管理不需要吼也不需要喊,靠的是身體力行。”她凡事沖在前面幹,帶出一支自覺、勤奮的隊伍。

古籍作為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脈。如何讓中華古籍撣去灰塵,重閃光芒?讓傳統文化推陳出新,走近百姓?蘇文珠借鑒其他圖書館以及社會文化團體經驗,帶領部室相繼承辦了中國圖書館學會和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中華古籍保護計畫成果展”、“我與中華古籍”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巡展啟動儀式、創客@圖書館創意作品大賽等宣傳推廣活動。並以此為契機,牽頭組織全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地市古籍收藏館進行全省範圍的推廣活動,同時從讀者和社會公眾招募志願者成立了“愛誦”志願者朗誦團,舉辦了一系列詩詞朗誦活動。通過這些宣傳活動,使古籍中的文化元素與創意相結合,將優秀傳統文化從古籍文獻中放飛出來,讓大眾能夠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恒久魅力,更好地瞭解古籍、閱讀古籍、保護古籍,同時更加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她還設計了仿古籍餐巾盒、印有傳統文化圖文的紙箋等,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30年來,蘇文珠一直恪守“真誠做人、踏實做事”的準則,一直堅守最初的信念,一直保持著最真實的情感,為古籍、為傳承、為傳統文化。她是一個深埋在古籍裡,又從古籍中走出來的人,她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像在與歷史和時代對話。幾十年來,古籍暈染了她生動的氣韻,她也成為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一塊鋪路石。

平順著。

平凡著。

在平順與平凡中,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作者:張青 李雅甯 李進平)

這些資料作為河北文明的歷史見證,記載著燕趙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凝聚著河北人民的精神價值。它們的收藏和保存,為燕趙大地留下了珍貴的史料,對河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畫”正式實施。“保護計畫”以保護中華古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的。古籍普查是第一步。對蘇文珠來說,古籍普查工作充滿了挑戰性。一方面,全省古籍紙張的老化、酸化、鼠齧等問題呈加劇趨勢,古籍的保存環境更是亟待改善。另一方面,省圖的一個部門,面對全省各地各個系統的古籍收藏單位,如何去推動古籍保護工作,面臨重重困難:經費缺乏,人員缺乏,無行政隸屬關係,無工作經驗等等。

蘇文珠沒有退縮。她時刻牢記著一名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她認為唯一要做的就是迎著困難上。經費不足,便爭取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支持,幾年來承辦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各類古籍培訓4期,為省內培養古籍人員近300人次。人員不足,她從大學中招收志願者進行培訓。為了儘快推進全省普查進度,針對人員和設備缺乏的單位,她採取從省古籍保護中心抽調人員前去普查,或者將收藏單位古籍運來代其普查等多種方法,使全省普查工作進度突飛猛進。下縣到南宮市進行普查時正值盛夏,存放了百年的古籍上的塵土被電扇吹得滿屋子都是。蘇文珠帶領團隊趕時間緊著做,站著幹得快,一站就站一天,力求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務。“跟蘇主任幹活像是地主逼著的,不讓休息。”同事們這樣跟蘇文珠開玩笑。正是這種工作勁頭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她被評為“全國古籍保護先進個人”,河北省古籍保護中心也被文化部授予“全國古籍保護先進集體”。

“普查有規範,但是古籍卻是最不規範的。”在蘇文珠心中,古籍保護是門大學問,“時間越長,越不敢說懂古籍。”古籍普查遠比我們想像的“簡簡單單一登記”複雜得多,書名、作者、版本、印章……每一項都要反復查閱資料,從各處尋找佐證依據。很多書的書名、作者資訊非常複雜,涉及的知識很廣泛,統一起來很難,經常需要跟外館其他單位請教。

幾年來,蘇文珠組織全省古籍收藏單位完成了文化部和省裡下達的各項任務。省首批和第二批珍貴古籍名錄和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也經過她們的組織評審,由省政府正式公佈。“這些年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通過我們推動、宣傳古籍保護工作,全省公共單位都已經對古籍有很強的保護意識。除了公共機構,民間人士也開始意識到古籍的珍貴和魅力。”說起這個,蘇文珠很欣慰,“全省範圍內符合國家標準的古籍書庫從一個都沒有到6家保證恒溫恒濕、消防系統、監控系統齊全的保護單位。”在蘇文珠的帶領下,全省古籍保護條件得到了改善,科學有序的保護體系正在形成。

2013年初,蘇文珠不慎摔傷右臂,但此時,文化部的圖書館評估工作在即,省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換屆、第二批《河北省珍貴古籍名錄》評審工作等迫在眉睫。任務重,時間緊,責任大。作為負責人、一名黨員,她首先想到的是越是艱難時刻,越要體現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她幾乎沒有休息,不顧胳膊疼痛,一頭紮進工作中。大量的文字工作需要打字,她只好改用左手。同事都說:“看著你可受罪了。”但是當時她不覺得有多苦,只想著得按時完成任務。就這樣她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有一次她加班整理珍貴文獻目錄,讓老公在夜裡12點過來接,結果淩晨兩點才下樓,此時老公已經睡了一覺。“女漢子”“工作狂”的稱呼由此而來。

圖書館中有些體力工作外包給了一些公司。特藏部雖然也有很多體力活,但蘇文珠堅持部室自己做。同事抱怨,她總是說:“我們部為什麼叫特藏,是因為我們的書重要,所以我們要自己做。”省館改擴建工程之前,電梯常年故障,一車一車的書都是由蘇文珠帶領部室同志一包一包扛上3樓。同事們說:“男同志還不如她的力氣大。”2011年改擴建工程完工重新開館,特藏部十幾萬冊封存文獻的清運搬遷、上架、排架等系列工作也是以女同志為主的特藏部自己完成。上架時,其他人掌握不好每架擺放數量,蘇文珠就自己負責上架。工作結束後,蘇文珠的肩膀疼了好些天。有人打趣她“不會當領導”,她說:“圖書館管理不需要吼也不需要喊,靠的是身體力行。”她凡事沖在前面幹,帶出一支自覺、勤奮的隊伍。

古籍作為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脈。如何讓中華古籍撣去灰塵,重閃光芒?讓傳統文化推陳出新,走近百姓?蘇文珠借鑒其他圖書館以及社會文化團體經驗,帶領部室相繼承辦了中國圖書館學會和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中華古籍保護計畫成果展”、“我與中華古籍”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巡展啟動儀式、創客@圖書館創意作品大賽等宣傳推廣活動。並以此為契機,牽頭組織全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地市古籍收藏館進行全省範圍的推廣活動,同時從讀者和社會公眾招募志願者成立了“愛誦”志願者朗誦團,舉辦了一系列詩詞朗誦活動。通過這些宣傳活動,使古籍中的文化元素與創意相結合,將優秀傳統文化從古籍文獻中放飛出來,讓大眾能夠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恒久魅力,更好地瞭解古籍、閱讀古籍、保護古籍,同時更加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她還設計了仿古籍餐巾盒、印有傳統文化圖文的紙箋等,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30年來,蘇文珠一直恪守“真誠做人、踏實做事”的準則,一直堅守最初的信念,一直保持著最真實的情感,為古籍、為傳承、為傳統文化。她是一個深埋在古籍裡,又從古籍中走出來的人,她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像在與歷史和時代對話。幾十年來,古籍暈染了她生動的氣韻,她也成為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一塊鋪路石。

平順著。

平凡著。

在平順與平凡中,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作者:張青 李雅甯 李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