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九大代表風採錄」紅色,是她心中燃燒的一團火

“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他上戰場……”

2017年盛夏的一天,在西柏坡紀念館第七展室,講解員在一輛小推車旁深情地唱起這支在老區廣為流傳的民謠,

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在展廳的一角,一位苗條清秀的女子凝神駐足,淚濕眼眶。這首歌,已經記不清聽過多少遍了,但每一遍都令她心潮起伏,感動不已;這個展館,她也記不清走過多少回了,但每一天的每一步,她都能感受到這片紅色熱土的神聖與莊嚴。

她,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西柏坡紀念館館長王紅。從無極縣副縣長到傳播紅色文化的引領者,

她的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團紅色的火焰。這紅色是父輩傳承下來的家國大義,是多年在基層抓環保的責任擔當,是不斷創新,讓西柏坡精神走出展館、走進校園、走進更多人心中的不竭動力。

勇於創新:架好紅色文化傳播橋樑

西柏坡是毛主席、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

是聞名遐邇的革命聖地,西柏坡精神是我黨紅色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11月,王紅從無極縣副縣長調任西柏坡紀念館館長。上任伊始,王紅既為自己所從事的紅色事業自豪和驕傲,同時又深感責任重大。她在調研中發現,傳統的宣傳模式已難以滿足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對傳承紅色文化的需求,為此大膽提出了在秉承原有品牌的基礎上開拓創新的思路,
以更生動的方式、多樣化的服務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僅要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入腦入心,而且要讓紅色文化走出展館,走進校園,走向社會,讓西柏坡精神傳播得更廣更遠。

她提出的以“偉人風範故事會”等形式將紅色文化“講出來、走出去”的實施方案,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2014年七一前夕,一輛中型客車拉著王紅、講解員等20多人駛出了西柏坡。

在校園裡,一個講解員拿著幾張舊紙稿當道具,將《毛主席三篇文稿退萬敵》的故事講得跌宕起伏,動人心弦;隨後另一個講解員端起一個舊缸子,娓娓道來一段《周總理的茶缸蓋》,接下來是《朱德賠鴨子》《董必武學紡織》……聲情並茂的演出真實再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風範,讓學生們接受了一次生動而深刻的紅色文化教育。石家莊市聯盟路小學六年級學生張沛玥在觀後感中寫道:“周總理身居高位,

卻連一個新茶缸都不捨得買。我卻從不知節儉,別說是一個舊茶缸,就連電風扇我都扔過。跟偉人比,我深感慚愧……”

兩年下來,“偉人風範故事會”已經走進農村、社區、縣城及100所中小學,受到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黨員群眾的熱烈歡迎。

幾年來,王紅會同紀念館的同志,以創新的理念勇氣,全力打造紅色文化傳播的平臺載體,更好地傳承了紅色基因,為紀念館注入了生機活力,收到可圈可點的正能量效應。

善於管理:以標準化提升館體品質

王紅有多年宣教和管理的豐富經驗。到西柏坡紀念館任館長後,她把推進宣教重點工作的規範精細管理作為著力點,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由她牽頭,在全國率先制定了講解員標準化實施細則。《聖地百靈——西柏坡講解服務品牌形象塑造》一書出版後,受到全國各地紀念館的青睞,紛紛訂購此書。

在鞏固傳統品牌優勢基礎上,經過王紅與省市宣傳部門多次溝通協調,西柏坡紀念館被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講解員培訓中心”,對全省講解員進行輪訓。她積極參與選派優秀講解員、遴選特色授課場地、邀請資深專家交流,把西柏坡成熟的宣教模式毫無保留地向外推廣,對全省的基地講解員進行培養訓練。為了提高培訓效果,還制定了培訓後的跟進機制。經過幾年摸索發展,培訓班不僅成為了紀念館推動自身發展的一個平臺,更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宣教水準整體提升做出了貢獻。

同時,她還針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推出深度戰略合作聯盟。與首都師範大學、河北大學等十多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以班為單位來西柏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系統學習,使大學生通過瞭解西柏坡更加知黨愛黨。

打鐵還得自身硬。為了更好地弘揚紅色精神,她不停地下功夫豐富自己,經常徹夜待在檔案室查閱黨史資料。業精於勤,王紅逐漸成為研究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專家,發表了《西柏坡精神與八破八立》等研究文章11篇,出版著作《忠誠與信仰》等多部,2015年被評為文博研究館員。

擔任館長以來,王紅一直把不斷提高紀念館管理層次水準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標,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富有成效。

樂於奉獻:將大愛情懷化為責任擔當

王紅外表上看起來溫婉清秀,其實內心非常堅韌頑強。身為70後的她比同齡人經歷過更多的風雨。王紅的父親是四川人,西南農業學院畢業後,與在石家莊當老師的王紅母親相戀並結婚。原本父親是分配到河北一所高校工作的,可是他回應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自願報名去了新疆奎屯。這一去,就是整整30年!

父親每年頂多回來一次,住上十來天就又走了,所以王紅從小對父親就沒什麼印象。14歲那年,由於母親教學出色被抽調到北京編教材,家裡沒人照顧她,王紅不得不去新疆找父親。

在綠皮火車的硬座上顛簸了4天3夜,她終於見到了久別的父親。在父親身邊生活、學習的那一年時間,彌補了她前面14年所有的遺憾。她至今還清晰地記著父親在風雪中佇立的身影:那時電視還很稀罕,只有個別同學家有,晚上她就跑到別人家裡去看。有一天晚上,天色突變,暴雪驟降。王紅看完電視走出門外,看見白茫茫的天地間,只有父親獨自佇立在雪地裡等著接她,渾身上下掛滿了冰碴雪花,臉凍得通紅。她感動又心疼地撲上前去,大哭著說:“爸!我以後再也不看電視了!”

那一瞬間,她突然明白了父親的愛是多麼的厚重深沉。她一直以為父親是不在意自己的,不然他怎麼會捨得拋下妻女去那麼遠的邊疆?多年後,父親從奎屯回到石家莊,隨身攜帶的只有幾件破舊的衣服和兩個大皮箱。皮箱裡,裝滿了這三十年來他與妻女往來的所有信件!在父母的身上,王紅看到了老一輩知識份子的平凡和偉大,真切地體會到什麼是家國大義、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這種精神伴隨著她從學生時代一直走到工作崗位。

王紅1990年參加工作,曾在石家莊市范西路小學、長安區政府辦公室工作,1995年至2011年又在石家莊市環保系統工作了17年。2011年8月被市委安排到無極縣任政府副縣長,除分管教育、衛生、計生、文廣新局外,同時協管環保工作。當時無極縣的環保形勢非常嚴峻,有幾十家皮革加工企業暗中售賣富含重金屬的下腳料“藍絲”,用於生產食品和醫藥膠囊。為此王紅牽頭組建了專項整治小組。當時有人勸她:“環保工作你只是協管,協管其實就是不管,別太較真了,弄不好自己還有風險。”王紅正色道:“毒膠囊的危害太大了,這是禍國殃民的買賣,必須堅決查處!”她在組織人員進村入戶進行政策法規宣講的同時,直接與生產大戶面對面進行約談。同時,公安、工商、監察等多部門聯動,對違法企業進行了徹底清理整頓,對違法人員全部立案查處;對包庇保護違法生產的公職人員,由紀檢監察介入查處。專項整治一舉清除了當地“藍絲”制膠的頑疾。

這種胸懷大義、勇於擔當的膽識和氣魄,是一名共產黨員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亦是從父輩那兒耳濡目染、滲透到骨子裡的奉獻精神。

到西柏坡紀念館工作後,王紅作為館長,與黨委書記密切配合,全力推進紀念館整體工作水準的提高,社會效益不斷提升。2014年,紀念館宣教部被省政府評為先進集體;2015年,紀念館在中國演講協會舉辦的“拔萃杯”演講大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王紅被市直機關婦委評為“巾幗建功”先進工作者。2014年至2016年連續三年在市管幹部考核中為優秀。

王紅正直敬業,同時心中又有大愛。她深愛著父親,是鄰里眼中公認的孝女。2000年父親因腦血栓全癱在床,她和家人精心伺候老父親近10年,從沒讓老人長褥瘡。王紅還是一位好兒媳、好母親。只要時間允許,她都會抽空兒趕回家為公婆做上可口的飯菜。她教子有方,堪稱佳話。兒子從小調皮好動,一度打遊戲成癮。王紅堅持耐心教育,注重給孩子灌輸正能量,引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他內在潛力。後來孩子發奮學習,去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手捧北大錄取通知書,王紅又一次落下眼淚。

王紅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團紅色的火焰,愛党、愛國、愛她所從事的紅色事業。無私忘我,赤膽忠心。

為紀念館注入了生機活力,收到可圈可點的正能量效應。

善於管理:以標準化提升館體品質

王紅有多年宣教和管理的豐富經驗。到西柏坡紀念館任館長後,她把推進宣教重點工作的規範精細管理作為著力點,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由她牽頭,在全國率先制定了講解員標準化實施細則。《聖地百靈——西柏坡講解服務品牌形象塑造》一書出版後,受到全國各地紀念館的青睞,紛紛訂購此書。

在鞏固傳統品牌優勢基礎上,經過王紅與省市宣傳部門多次溝通協調,西柏坡紀念館被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講解員培訓中心”,對全省講解員進行輪訓。她積極參與選派優秀講解員、遴選特色授課場地、邀請資深專家交流,把西柏坡成熟的宣教模式毫無保留地向外推廣,對全省的基地講解員進行培養訓練。為了提高培訓效果,還制定了培訓後的跟進機制。經過幾年摸索發展,培訓班不僅成為了紀念館推動自身發展的一個平臺,更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宣教水準整體提升做出了貢獻。

同時,她還針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推出深度戰略合作聯盟。與首都師範大學、河北大學等十多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以班為單位來西柏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系統學習,使大學生通過瞭解西柏坡更加知黨愛黨。

打鐵還得自身硬。為了更好地弘揚紅色精神,她不停地下功夫豐富自己,經常徹夜待在檔案室查閱黨史資料。業精於勤,王紅逐漸成為研究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專家,發表了《西柏坡精神與八破八立》等研究文章11篇,出版著作《忠誠與信仰》等多部,2015年被評為文博研究館員。

擔任館長以來,王紅一直把不斷提高紀念館管理層次水準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標,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富有成效。

樂於奉獻:將大愛情懷化為責任擔當

王紅外表上看起來溫婉清秀,其實內心非常堅韌頑強。身為70後的她比同齡人經歷過更多的風雨。王紅的父親是四川人,西南農業學院畢業後,與在石家莊當老師的王紅母親相戀並結婚。原本父親是分配到河北一所高校工作的,可是他回應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自願報名去了新疆奎屯。這一去,就是整整30年!

父親每年頂多回來一次,住上十來天就又走了,所以王紅從小對父親就沒什麼印象。14歲那年,由於母親教學出色被抽調到北京編教材,家裡沒人照顧她,王紅不得不去新疆找父親。

在綠皮火車的硬座上顛簸了4天3夜,她終於見到了久別的父親。在父親身邊生活、學習的那一年時間,彌補了她前面14年所有的遺憾。她至今還清晰地記著父親在風雪中佇立的身影:那時電視還很稀罕,只有個別同學家有,晚上她就跑到別人家裡去看。有一天晚上,天色突變,暴雪驟降。王紅看完電視走出門外,看見白茫茫的天地間,只有父親獨自佇立在雪地裡等著接她,渾身上下掛滿了冰碴雪花,臉凍得通紅。她感動又心疼地撲上前去,大哭著說:“爸!我以後再也不看電視了!”

那一瞬間,她突然明白了父親的愛是多麼的厚重深沉。她一直以為父親是不在意自己的,不然他怎麼會捨得拋下妻女去那麼遠的邊疆?多年後,父親從奎屯回到石家莊,隨身攜帶的只有幾件破舊的衣服和兩個大皮箱。皮箱裡,裝滿了這三十年來他與妻女往來的所有信件!在父母的身上,王紅看到了老一輩知識份子的平凡和偉大,真切地體會到什麼是家國大義、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這種精神伴隨著她從學生時代一直走到工作崗位。

王紅1990年參加工作,曾在石家莊市范西路小學、長安區政府辦公室工作,1995年至2011年又在石家莊市環保系統工作了17年。2011年8月被市委安排到無極縣任政府副縣長,除分管教育、衛生、計生、文廣新局外,同時協管環保工作。當時無極縣的環保形勢非常嚴峻,有幾十家皮革加工企業暗中售賣富含重金屬的下腳料“藍絲”,用於生產食品和醫藥膠囊。為此王紅牽頭組建了專項整治小組。當時有人勸她:“環保工作你只是協管,協管其實就是不管,別太較真了,弄不好自己還有風險。”王紅正色道:“毒膠囊的危害太大了,這是禍國殃民的買賣,必須堅決查處!”她在組織人員進村入戶進行政策法規宣講的同時,直接與生產大戶面對面進行約談。同時,公安、工商、監察等多部門聯動,對違法企業進行了徹底清理整頓,對違法人員全部立案查處;對包庇保護違法生產的公職人員,由紀檢監察介入查處。專項整治一舉清除了當地“藍絲”制膠的頑疾。

這種胸懷大義、勇於擔當的膽識和氣魄,是一名共產黨員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亦是從父輩那兒耳濡目染、滲透到骨子裡的奉獻精神。

到西柏坡紀念館工作後,王紅作為館長,與黨委書記密切配合,全力推進紀念館整體工作水準的提高,社會效益不斷提升。2014年,紀念館宣教部被省政府評為先進集體;2015年,紀念館在中國演講協會舉辦的“拔萃杯”演講大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王紅被市直機關婦委評為“巾幗建功”先進工作者。2014年至2016年連續三年在市管幹部考核中為優秀。

王紅正直敬業,同時心中又有大愛。她深愛著父親,是鄰里眼中公認的孝女。2000年父親因腦血栓全癱在床,她和家人精心伺候老父親近10年,從沒讓老人長褥瘡。王紅還是一位好兒媳、好母親。只要時間允許,她都會抽空兒趕回家為公婆做上可口的飯菜。她教子有方,堪稱佳話。兒子從小調皮好動,一度打遊戲成癮。王紅堅持耐心教育,注重給孩子灌輸正能量,引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他內在潛力。後來孩子發奮學習,去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手捧北大錄取通知書,王紅又一次落下眼淚。

王紅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團紅色的火焰,愛党、愛國、愛她所從事的紅色事業。無私忘我,赤膽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