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家探討如何管好"熊孩子":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痛點和驅動點

國家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武韜在論壇上致辭

國際線上報導:一年一度引領全球親子文化發展趨勢的“第四屆國際親子文化論壇”17日在悉尼大學開幕。

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多名教育專家,聚焦“多元文化下的親子教育”。如何幫助兒童理解、欣賞、尊敬不同種族、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變遷,這對於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本屆論壇以“多元文化”為背景,探討如何通過融合與創新的教育模式,

説明兒童成長,從而成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世界公民。最近幾年,中國孩子出國留學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從之前的在國外讀中學變為讀小學甚至是幼稚園。多元文化教育拓展了孩子的視野,培養了他們的多重思維,也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澳大利亞享譽國際的幼稚教育權威學者簡·威廉姆斯博士,從科學層面系統、全面地說明了兒童需要足夠的大腦刺激才能充分地開發大腦,

發揮潛能。她強調,多元智慧的創立改變了人類的基礎教育方式。多元智慧強調不同的智慧要一視同仁,人的智慧特點雖不一樣,但都應該在充分展示自己智慧的同時,將各類優勢遷移到弱勢智慧領域當中去,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不過,她也提醒家長們,在這個電腦時代,一定不要讓孩子沉溺于電腦,那將無益于孩子專注度的提升,
“孩子們靜坐在電腦螢幕前,看著螢幕不斷閃爍,其實並沒有培養專注度。你知道麼,孩子們看兩個小時的螢幕,其實專心致志的時間也就12到18秒!”

來自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兒童研究和早期兒童教育方面的專家馬立克·特薩,足跡遍及亞洲欠發達地區及歐美等教育發達國家,他認為,兒童應被視為能夠自主選擇、計畫並勇於挑戰自己的主動學習者,家長要營造友好的氛圍,

傾聽孩子們的聲音,觀察他們的感受,鼓勵他們為自己的學習作出貢獻。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尊重孩子,“孩子教育讓我用一個詞總結,那就是尊重。我們需要互相尊重,孩子們也需要家長的尊重,尊重他的權利,尊重他的角色和選擇。”

科學育兒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世界性課題。然而時下很多育兒知識都是想當然,缺乏科學的態度,但育兒必須是科學的、嚴謹的。中國早期親子教育專家、貝因美創始人謝宏,

開創性地提出了“動力模型理論”。他的代表袁芳在論壇上指出,未來贏家的行為動力不僅需要本能驅動、利益驅動,同樣也需要責任、使命驅動以及夢想、理想驅動,還需要信念、信仰驅動和情懷驅動。所以想要成為未來的贏家,必須要靠這六個驅動力的共同作用。此外,要培養孩子主觀能動性,讓孩子自己成就自己,“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痛點和驅動點,他是自己想要成長呢,還是父母要他成長,還是社會家庭讓他怎麼做,怎麼發展?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就是怎麼才能更快地變成孩子自我的一種內驅的自我成就。”

國際親子文化論壇創辦於2014年,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浙江大學貝因美親子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發起,旨在增進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之間、教育工作者與親子家庭之間的交流對話。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前駐澳大利亞大使武韜等出席活動。

他是自己想要成長呢,還是父母要他成長,還是社會家庭讓他怎麼做,怎麼發展?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就是怎麼才能更快地變成孩子自我的一種內驅的自我成就。”

國際親子文化論壇創辦於2014年,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浙江大學貝因美親子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發起,旨在增進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之間、教育工作者與親子家庭之間的交流對話。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前駐澳大利亞大使武韜等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