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學生如何管好“錢袋子”?丨聚焦

互聯網時代,“一鍵支付”可以讓心儀的東西觸手可得,

但由此帶來的衝動消費、超前消費也會讓人付出代價。近年來,大學生“超前消費”現象備受關注,一些不良網貸平臺就抓住了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引誘學生深陷高利貸而釀出悲劇,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2017年5月,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網路貸款機構一律暫停開展校園網貸業務,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提高大學生校園貸款服務品質和效率。

9月6日,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在新聞發佈會上再次表示,根據規範校園貸管理檔,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校園貸”禁令之下,四川銀監局與四川省金融工作局聯合教育部門不斷加大對校園網貸清理整頓力度,校園網貸亂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大學生“花明天的錢享受今天的生活”的消費觀念是否改變?一些合理的貸款需求怎麼解決?大學生怎樣管好自己的“錢袋子”?……諸多問題仍然值得探討。

調查

部分大學生“寅吃卯糧”深陷消費陷阱

全國各地高校均出現過大學生“超前消費”的案例。今年2月,麥可思研究院公佈的“2016大學生消費理財觀調查”顯示,

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開銷為1212元,39%的被調查學生反映身邊有人使用過校園貸類借款。

“在成都,一個月生活費1500元都會過得很緊張。”西南財經大學大三學生楊雅晴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學校,社交聚會開銷是必須的,這涉及到寢室聚會、社團聚會、班級聚會,還有私人朋友聚會。然後是日常的吃飯開銷,學生更傾向于點外賣,這會比食堂貴很多。女生還要在網上買衣服、護膚品,

男生會在遊戲裝備上“砸錢”。如果還要談戀愛,一個月的開銷會更大,“簡直吃不消。”

互聯網給大學生消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帶來太多誘惑。隨著網路借貸的快速發展,一些P2P網路借貸平臺不斷向高校拓展業務,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臺採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

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

顏真真因談戀愛而接觸到不良校園貸,後來被催著還錢,只好拆東牆補西牆,借一家還一家,債務越滾越大,家裡幫著還也填不上這個“坑”。“一開始,他會天天打電話讓我提醒他還款,後來遭遇暴力催款,小丁退學後就杳無音訊了。”

“非法校園貸引發的暴力催債、裸照威脅事件沒想到發生在自己身邊。”顏真真眼看身邊的朋友因為高消費陷入校園貸的泥潭,她也只能感到惋惜。她感慨,很多同學因為存在攀比心理而進行超前消費和高消費。去年以來,她有好幾個朋友都曾使用“校園貸”,後來不得不靠家人解決。

隨著目前社會對不良校園貸的曝光,不少大學生也意識到其危害。但記者也發現,部分學生仍然在網購時愛使用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分期付款的消費信貸。

一位使用過的大學生張怡(化名)告訴記者,這是一種先支付,後還款的金融服務,性質有點類似信用卡,但透支的額度是根據你所在網購平臺的信用度來定。

“我身邊的同學幾乎都在網購平臺開通了這些服務,好處是在面對自己想買的東西時,不用等自己有錢就可以享用,有時還會有折扣。壞處是容易導致學生衝動消費,等下個月還錢時就追悔莫及。”張怡說,由於還款風險相對較小,這逐漸成為她和朋友網購的一種消費方式。

“用網上的分期付款依然存在風險,學生習慣將自己的還款能力理想化,這個月還了不代表下個月有能力支付,如果還款逾期一樣會給學生帶來麻煩。”西華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王大清表示,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觀念更新,消費意識強烈,但如果沒有正確的消費觀,也可能被誘惑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消費反噬。他建議,學生消費要有計劃性,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合適的消費模式。

對策

疏堵結合幫助大學生管好“錢袋子”

隨著校園貸監管靴子落地,曾經野蠻生長的校園網路貸款,正在被聯合“圍剿”。為提高在校學生金融風險意識,四川省金融工作局、省教育廳、銀監局等啟動了持續一周的全省高校防範校園不良網貸宣傳活動,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走進全省高校校園,由專業人士對校園網貸問題解答,以展板,發放宣傳冊、畫報等方式讓高校學生掌握防範校園不良網貸知識。

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副局長程永革表示,今後將加強資訊共用,形成監管的合力,加強對正規金融機構的引導,為大學生提供合法合規的多樣化金融服務。同時,配合教育主管部門開展金融消費者教育保護,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校園金融環境。

如果說,禁止任何網路貸款機構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是“堵後門”,那麼,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則是為滿足學生金融消費需求而“開前門”。

四川銀監局副局長趙霖表示,治理校園貸須疏堵結合,今後將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進校園,開發適合學生群體的小額、分散普惠金融產品,以正規代替不良,為學生“量身定制”,滿足其正常合理的需求。

針對校園金融詐騙亂象叢生所暴露出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水準不高等問題,趙霖提出解決措施:各銀行需要創新金融產品,更多地滿足社會包括高校學生在內的社會金融服務需求。“通過簡化手續、發行學生信用卡等模式,下一步將引導省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一系列小額、分散的普惠金融產品。”

校園網貸風險事件頻發,也暴露出部分在校學生金融知識缺乏,金融風險防範意識淡薄等問題。除了疏堵結合,如何管理自己的“錢袋子”,大學生也需更多關注瞭解和掌握金融知識,提高規避風險、科學合理處置金融事務的能力。

根據身邊的案例,西華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向思敏認為,造成校園網貸亂象的原因包括部分大學生消費觀念畸形,虛榮、攀比、超前、過度消費,而其家庭經濟條件又滿足不了這樣的要求,最後選擇校園貸來實現。另一方面,校園網貸以其虛假宣傳和惡意欺騙行為,用較低的門檻誘騙部分大學生上當,這說明我們大學生的辨別意識太差,財商欠缺。

對此,高校等教育部門也提出,通過宣傳使學生瞭解不良校園網貸危害,增強學生甄別抵制能力。讓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崇尚節約,鼓勵利用業餘時間開展勤工儉學。對於家庭貧困、有迫切資金需求的大學生,可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支付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畢業後再分期償還。

四川省金融工作局聯合四川省教育廳等部門印製的《校園貸風險防範》宣傳手冊提到,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要學會制訂消費計畫,合理安排生活支出,拒絕超前消費;要謹慎使用個人身份資訊,保管好身份證、學生證等個人隱私;要樹立誠信意識,珍愛個人信用記錄;瞭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避免掉入網貸的陷阱;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趙霖呼籲,大學生不僅豐富自己的金融知識,還要帶動家人、朋友、同學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投資意識,並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喚起社會各界對校園金融安全的普遍關注,創造安靜祥和的校園學習環境。

”顏真真眼看身邊的朋友因為高消費陷入校園貸的泥潭,她也只能感到惋惜。她感慨,很多同學因為存在攀比心理而進行超前消費和高消費。去年以來,她有好幾個朋友都曾使用“校園貸”,後來不得不靠家人解決。

隨著目前社會對不良校園貸的曝光,不少大學生也意識到其危害。但記者也發現,部分學生仍然在網購時愛使用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分期付款的消費信貸。

一位使用過的大學生張怡(化名)告訴記者,這是一種先支付,後還款的金融服務,性質有點類似信用卡,但透支的額度是根據你所在網購平臺的信用度來定。

“我身邊的同學幾乎都在網購平臺開通了這些服務,好處是在面對自己想買的東西時,不用等自己有錢就可以享用,有時還會有折扣。壞處是容易導致學生衝動消費,等下個月還錢時就追悔莫及。”張怡說,由於還款風險相對較小,這逐漸成為她和朋友網購的一種消費方式。

“用網上的分期付款依然存在風險,學生習慣將自己的還款能力理想化,這個月還了不代表下個月有能力支付,如果還款逾期一樣會給學生帶來麻煩。”西華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王大清表示,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觀念更新,消費意識強烈,但如果沒有正確的消費觀,也可能被誘惑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消費反噬。他建議,學生消費要有計劃性,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合適的消費模式。

對策

疏堵結合幫助大學生管好“錢袋子”

隨著校園貸監管靴子落地,曾經野蠻生長的校園網路貸款,正在被聯合“圍剿”。為提高在校學生金融風險意識,四川省金融工作局、省教育廳、銀監局等啟動了持續一周的全省高校防範校園不良網貸宣傳活動,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走進全省高校校園,由專業人士對校園網貸問題解答,以展板,發放宣傳冊、畫報等方式讓高校學生掌握防範校園不良網貸知識。

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副局長程永革表示,今後將加強資訊共用,形成監管的合力,加強對正規金融機構的引導,為大學生提供合法合規的多樣化金融服務。同時,配合教育主管部門開展金融消費者教育保護,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校園金融環境。

如果說,禁止任何網路貸款機構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是“堵後門”,那麼,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則是為滿足學生金融消費需求而“開前門”。

四川銀監局副局長趙霖表示,治理校園貸須疏堵結合,今後將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進校園,開發適合學生群體的小額、分散普惠金融產品,以正規代替不良,為學生“量身定制”,滿足其正常合理的需求。

針對校園金融詐騙亂象叢生所暴露出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水準不高等問題,趙霖提出解決措施:各銀行需要創新金融產品,更多地滿足社會包括高校學生在內的社會金融服務需求。“通過簡化手續、發行學生信用卡等模式,下一步將引導省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一系列小額、分散的普惠金融產品。”

校園網貸風險事件頻發,也暴露出部分在校學生金融知識缺乏,金融風險防範意識淡薄等問題。除了疏堵結合,如何管理自己的“錢袋子”,大學生也需更多關注瞭解和掌握金融知識,提高規避風險、科學合理處置金融事務的能力。

根據身邊的案例,西華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向思敏認為,造成校園網貸亂象的原因包括部分大學生消費觀念畸形,虛榮、攀比、超前、過度消費,而其家庭經濟條件又滿足不了這樣的要求,最後選擇校園貸來實現。另一方面,校園網貸以其虛假宣傳和惡意欺騙行為,用較低的門檻誘騙部分大學生上當,這說明我們大學生的辨別意識太差,財商欠缺。

對此,高校等教育部門也提出,通過宣傳使學生瞭解不良校園網貸危害,增強學生甄別抵制能力。讓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崇尚節約,鼓勵利用業餘時間開展勤工儉學。對於家庭貧困、有迫切資金需求的大學生,可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支付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畢業後再分期償還。

四川省金融工作局聯合四川省教育廳等部門印製的《校園貸風險防範》宣傳手冊提到,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要學會制訂消費計畫,合理安排生活支出,拒絕超前消費;要謹慎使用個人身份資訊,保管好身份證、學生證等個人隱私;要樹立誠信意識,珍愛個人信用記錄;瞭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避免掉入網貸的陷阱;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趙霖呼籲,大學生不僅豐富自己的金融知識,還要帶動家人、朋友、同學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投資意識,並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喚起社會各界對校園金融安全的普遍關注,創造安靜祥和的校園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