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嶽飛不死,收復中原的可能有多大?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

談起嶽飛,我們總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覺。宋高宗趙構被奸臣秦檜蒙蔽,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嶽飛,致使趕走金兵、收復中原的抗金大業功虧一簣。

嶽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以身作則體恤部屬,

岳家軍有“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的軍紀。連金軍也感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岳家軍的北伐,

如果沒有十二道金牌能接著打下去的話,會在當年年底收復河北河東(今河北、山西大部)甚至燕雲地區,接著很可能在次年繼續北上徹底滅掉金國。說簡單,是因為這個答案其實是史料裡多次出現過的明文記載,這裡僅舉兩條比較原始的記錄:

一是嶽飛紹興十年六月自大本營鄂州(今湖北武漢)出師前,就已經定下了此次北伐的作戰目標並向全軍作了公開動員:“於是乃命王貴、牛皋、董先、楊再興、孟邦傑、李寶等提兵,自陝以東,西京、汝、鄭、穎昌、陳、曹、光、蔡諸郡分佈經略。又遣梁興渡河,會合忠義社,取河東、北州縣。調兵之日,命各語其家人,期以河北平乃相見。又遣官軍東援劉錡,西援郭浩,控金、商之要,

應川、陝之師。而自以其軍長驅以闞中原。”(《金佗粹編》卷8)

所以東京能不能守、黃河能不能守之類的問題,其實是不必要討論的。因為岳飛這次北伐原本就不打算止于收復中原,而是要在收復中原後繼續北上,至少要平定兩河才算完成基本作戰目標。

二就是嶽飛在朱仙鎮之戰後說的那句日後成為文學典故的名言了:“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金佗續編》卷14《忠湣諡議》)——黃龍府在哪兒,學界有爭議:鄧廣銘先生有個挺出名的猜測是黃龍府其實是指燕京(今北京),只是嶽飛搞錯了地名,一直以為燕京就是金人所說的黃龍府。但說實話這個猜測吧。。。既無任何史料依據也不合情理,只是老先生惡趣味上來的純。腦洞(話說鄧祖的很多純腦洞現在看起來都挺疼的- -)個人以為更可信的,還是宋欽宗被關押地即今吉林農安縣說。但不管是北京還是吉林農安,無疑都超出了“中原”的範圍,取最低限也是平定河北、收復燕雲。

值得特別強調一下的是,這個作戰目標不是岳飛一時熱血上頭的拍腦袋決策,而是他和部下將佐經略十餘年的一個相當成熟的作戰方案。其中一些基本構想,甚至早在建炎元年(1127年)就已經有了雛形:當時嶽飛赴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投奔河北招撫使張所,在張所向他詢問“招撫河北之要”時,縱論天下形勢,指出“本朝之都汴,非有秦關百二之險也。平川曠野,長河千里,首尾綿亙,不相應援,獨恃河北以為固……大率河南之有河北,猶燕雲之有金陂諸關,河北不歸,則河南未可守,諸關不獲,則燕雲未可有”;接著還援引五年前宋軍伐遼的戰例進一步對比闡發說:“閑嘗思及童宣撫取燕雲事,每發一笑。何則?......攻取燕雲而不志諸關,是以虛名,受實禍,以中國資夷狄也。河南、河北,正亦類此。”(《鄂國金佗粹編》卷4)

良將已逝,國辱誰禦,時過千年,嶽飛精忠報國的為人們所懷念稱頌,而宋高宗、秦檜屈辱求和的面目則永遠讓人唾棄。

揭秘歷史的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寫歷史,我們是較真的!更多精彩請關注。

一直以為燕京就是金人所說的黃龍府。但說實話這個猜測吧。。。既無任何史料依據也不合情理,只是老先生惡趣味上來的純。腦洞(話說鄧祖的很多純腦洞現在看起來都挺疼的- -)個人以為更可信的,還是宋欽宗被關押地即今吉林農安縣說。但不管是北京還是吉林農安,無疑都超出了“中原”的範圍,取最低限也是平定河北、收復燕雲。

值得特別強調一下的是,這個作戰目標不是岳飛一時熱血上頭的拍腦袋決策,而是他和部下將佐經略十餘年的一個相當成熟的作戰方案。其中一些基本構想,甚至早在建炎元年(1127年)就已經有了雛形:當時嶽飛赴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投奔河北招撫使張所,在張所向他詢問“招撫河北之要”時,縱論天下形勢,指出“本朝之都汴,非有秦關百二之險也。平川曠野,長河千里,首尾綿亙,不相應援,獨恃河北以為固……大率河南之有河北,猶燕雲之有金陂諸關,河北不歸,則河南未可守,諸關不獲,則燕雲未可有”;接著還援引五年前宋軍伐遼的戰例進一步對比闡發說:“閑嘗思及童宣撫取燕雲事,每發一笑。何則?......攻取燕雲而不志諸關,是以虛名,受實禍,以中國資夷狄也。河南、河北,正亦類此。”(《鄂國金佗粹編》卷4)

良將已逝,國辱誰禦,時過千年,嶽飛精忠報國的為人們所懷念稱頌,而宋高宗、秦檜屈辱求和的面目則永遠讓人唾棄。

揭秘歷史的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寫歷史,我們是較真的!更多精彩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