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你還能做點什麼呢

“你還能做點什麼呢?”

這句話是伴隨著小懶這幾年工作生涯最常出現的話,這句話是我們領導經常問我的。從最初的職場小白,到現在的老油條,這句話基本上每天都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最開始是剛畢業的那會,工作上很多不懂,於是一有問題就不知道怎麼結局,客戶投訴了,客戶問的問題不知道、規定時間內工作做不完等等問題。

每次一有問題,就問領導,領導就會淡淡的回我一句:“你還能做點什麼呢?”

最開始我回答:“不知道”

領導說:“那我也不知道,這個問題別問我了,自己去解決”

於是從最開始的抱怨和委屈變成了後來的自問自答,一旦遇到難題了,

我會放下手裡的事情,問問自己:“你還能做什麼?”

其實,答案是可以找到的。

比如:

客戶為什麼會投訴?客戶需要解決的問題點是什麼?如果自己是客戶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結局方案?

把問題細分出來後,換在客戶角度考慮問題,一般來說客戶都是很滿意的。

客戶問的是什麼問題?專業上的問題還是專業衍射出的其他問題?

把這些問題,都給總結出來,再一步一步的去查閱資料和尋求同事説明,就解決了。

記憶最深的是一次,一位元大客戶說自己已經定了另外一家了,不打算考慮我們,剛好又是月底,如果簽下這位元客戶,我們業績剛剛好。

當時真的心裡還是很著急,再給領導彙報工作的時候,領導也是一句:“你還能做點什麼呢?”

我看到這幾個回字的時候心情極度糟糕,心想我是在尋求幫助,不是為了看你耍領導架子,過了一會兒領導再回了幾個字:“我相信你完全能夠處理好。”

這個時候自己已經不覺得這是鼓勵和認可了,這是通牒,也就是如果自己解決不出來,那麼......

於是我看著這兩句話,想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突然發現其實我沒有所謂的靈機一動,只是把自己放在客戶的角度把這短時間的交流都演練一遍,

於是拿起手機,花了一個多小時給客戶編輯了一條短信,我動用了本不該自己的職權:

前期免費給客戶提供一周的服務,一周以後客戶滿意再付定金,中途付一半款項,合作完成後再支付尾款,並且從客戶的角度給出了幾種簡單的策劃方案。

就這樣,一條資訊發過去後,在辦公室盯著手機看了很久,終於收到了資訊,客戶回資訊,明天10點到公司繼續詳談。

當然第二天單子簽下來了。而且這位元客戶後期還續簽了很多單子。

這件事情後,我已經不會再單純把問題提給領導了,而是再提問題的時候,會自己問自己“你還能做什麼?”

然後把自己能想到的解決方案都寫出來,並且列出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案,請領導審閱。

一般領導都是幾個字:“按你覺得最合適的方法來。”

當自己認真去把“你還能做什麼呢?”這句話真的當成一個問題來問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絕對不止給出一種解決方案,就好比你的朋友向你傾訴困惑一樣,一般你的心裡是有很多方案的,只是看你是否願意說出口,所以遇到問題,不妨把他設想成別人的問題,而此人正在向你請求幫助,你的心中一定會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後,你需要做的,就是去優化自己的方案,然後認真的去執行,如果中途有問題,那麼就在問問自己“現在還能做什麼?”

“辦法總比問題多。”這句話是一定有道理的。

那麼,現在的你,如果也有煩惱,那麼不妨問問“你還能做點什麼呢?”

當然,我還是得感謝我的領導,願意相信我,放權給我,讓我自己去發揮自己的能力。

當自己認真去把“你還能做什麼呢?”這句話真的當成一個問題來問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絕對不止給出一種解決方案,就好比你的朋友向你傾訴困惑一樣,一般你的心裡是有很多方案的,只是看你是否願意說出口,所以遇到問題,不妨把他設想成別人的問題,而此人正在向你請求幫助,你的心中一定會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後,你需要做的,就是去優化自己的方案,然後認真的去執行,如果中途有問題,那麼就在問問自己“現在還能做什麼?”

“辦法總比問題多。”這句話是一定有道理的。

那麼,現在的你,如果也有煩惱,那麼不妨問問“你還能做點什麼呢?”

當然,我還是得感謝我的領導,願意相信我,放權給我,讓我自己去發揮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