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100天 落戶304個項目“吸金”逾1824億

華龍網8月18日20時45分訊今以來,重慶自貿試驗區全域共落戶項目304個,簽約金額1824.9億元,區內新增企業6492戶。這100天裡,自貿試驗區發展如何?企業營商環境有何變化?未來將如何改革?

進展:共落戶項目304個 簽約金額1824.9億元

7月13日,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D07廠房內人聲鼎沸。隨著第一箱貨物被運進整裝待發的貨車,人群中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這是臺灣筆電巨頭仁寶集團智慧電子裝備專案的首次發貨儀式。該項目在今年2月正式啟動。

“重慶自貿試驗區的掛牌,對於外資企業來說就意味著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加速了我們這個專案的實施進程。”該專案負責人邱文光表示。

今年4月1日,重慶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資料圖片

統計資料顯示,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的100天裡,共落戶項目304個,簽約金額1824.9億元。區內新增企業6492戶,平均日均落戶企業逾60家,其中內資企業6386戶,外資企業106戶。

據重慶市自貿試驗區辦公室的相關人士透露,

目前重慶自貿試驗區在吸引外資、經濟活力以及制度創新等多方面均已取得突破性進展。除此之外,重慶自貿試驗區也正在積極探索建立區域聯動發展機制,推動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

招商:日均落戶企業超60家 將在飛機融資租賃、金融等領域發力

自貿效應給重慶招商帶來的正向影響正在凸顯。資料顯示,掛牌成立的100天裡,重慶自貿區試驗區範圍內新增企業6492戶,

占整個重慶市新增企業比重10.3%,資金總額449.29億元,占重慶市比重14.3%;其中新增內資企業戶數6386戶,占重慶市比重10.2%,人民幣資金總額395.81億元,占重慶市比重14.5%,新增外資企業106家,註冊總資本達到7.75億美元。

7月19日,北京現代重慶工廠落戶兩江新區。資料圖片

其中,兩江新區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帶來的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效應,全力招商。兩江自貿辦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6月底,兩江自貿區範圍內正式簽約項目118個,投資金額726億元。

江北區新增市場主體385家,同比增長46%,並成功引進重慶油氣交易中心、北京保險研究院西南分院、中郵金融租賃、新浪小貸等65個項目,簽約金額達到334億元。特別是金融產業,促成新浪在江北區域佈局互聯網小貸、商業保理、結算等項目,

推進京津冀票據交易中心在江北區域佈局銀票、商票交易中心。

九龍坡區實施產業鏈精准招商,掛牌以來區域內新增市場主體3109個,新增簽約專案47個,協議投資總額143.37億元,新增落地專案29個,擬投資總額57.14億元。

據重慶市自貿試驗區辦公室相關人士透露,接下來,重慶自貿試驗區仍將集中力量進行招商引資,促進重點專案落地。“重慶自貿試驗區將在飛機融資租賃、金融和高端製造業等多個領域發力,力爭將招商引資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上述負責人說。

營商:推出一系列創新、優惠政策 企業註冊時間縮至3天

迅速增加的內外資企業數量與重慶愈發優越的營商環境密不可分。

雖然掛牌時間不長,但是重慶自貿試驗區的各項改革創新工作已經逐次展開。記者瞭解到,重慶自貿試驗區確立了投資以自由化、便利化為核心,貿易以便利化為核心,金融以服務現代化和結算便利化為核心,監管方式以深化“放管服”為核心的制度創新重點,形成了投資領域31條創新措施,貿易領域48條創新措施,金融領域38條創新措施,事中事後監管24條創新措施。

與此同時,重慶市自貿試驗區辦公室還印發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的若干政策規定》,推出11項針對外商投資的鼓勵政策。

這一系列的政策迅速推動了重慶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的改善。據重慶市自貿試驗區辦公室的相關人士介紹,目前一家企業在自貿區試驗區成功註冊僅需三道程式:受理—審核—發照,其中審核環節主要包括核名、企業申請表及申請材料提交、發放通知書通知註冊等方面,一般的內外資及合資企業註冊都能在72小時內完成。

除此之外,重慶自貿試驗區的各片區以及重慶海關、國稅等單位也紛紛出臺系列優惠措施,助推重慶自貿試驗區的發展。

以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片區為例,其先後出臺了《兩江新區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服務實施意見》及企業註冊登記、項目建設管理並聯審批等綠色通道服務等制度,企業註冊登記審批時限從20個工作日壓縮至2個工作日;全面推行“多證合一”改革,“五證合一”辦理已實現100%全覆蓋,截至2017年6月,新區“五證合一”37700戶。

重慶海關在支援重慶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上也提供了諸多扶持措施。記者從重慶海關獲悉,截至8月,其支持自貿試驗區發展的22條措施已經全部落地。

海關關員正在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查驗貨物。資料圖片

“從收集的回饋看,我們在全國首創的‘三自一簡’最受企業歡迎和好評:通過建立豐富的商品資料庫,重慶關區已實現了海關特殊區域內企業自主備案,自動審核率達到98.1%;允許企業自主核算週期內業務資料,並採用自主申報繳稅方式完成補稅,企業核銷作業工作量及時間減少2/3……如今企業單個業務的辦理時間也由原來的2-3天變為線上一次辦結。”重慶海關加工貿易監管處處長王文捷表示。

探索:加快構建多式聯運現代物流體系 建立區域聯動發展機制

來自商務部的消息顯示,自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各項工作都在穩步推進。據悉,目前第三批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確定的683項任務分工已經印發,7個省市和相關部門正在扎實推進相關的落實工作。

記者瞭解到,重慶自貿試驗區需要完成7大項改革政策和151項改革措施,其中屬於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共性改革舉措占比75%,剩下的25%則屬於重慶個性化改革措施。

“重慶方面的個性化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推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二是推動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重慶市自貿試驗區辦公室相關人士透露。

對於上述個性化舉措重慶已經給出了實施路徑。前者將加快構建多式聯運現代物流體系、以渝新歐為重點探索建立“一帶一路”倡議政策支持體系,探索陸上貿易規則話語權制定;後者則將積極探索建立區域聯動發展機制,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口岸服務輻射功能。

引人關注的是,重慶自貿區試驗區正嘗試形成自有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據介紹,在通關機制上,西永綜合保稅區的創新已經得到了認可。該綜保區在全國首創了多次進出境研發用樣機免於辦理強制性認證監管制度,以説明企業快速完成產品開發、測試、定型,促進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同時,西永綜保區還在探索國際鐵路行郵、國際鐵路供應鏈金融、國際鐵路外貿綜合服務、國際鐵路冷鏈進口等方面的新規則。

在通關機制上,西永綜合保稅區的創新已經得到了認可。資料圖片

此外,自貿試驗區與中新合作專案聯動發展也被國務院督察組作為經驗寫入了督察報告。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行政機制體制改革,深化負面清單管理和口岸開放,聚焦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和深化行政體制機制改革兩項重點任務,一體化推動自貿區建設和中新示範專案實現新突破。”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片區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目前中新合作專案的合作領域正在繼續拓展,以普洛斯金融、多式聯運物流項目、譽存科技中新企業大資料服務平臺專案等一批專案已經先後落地。

截至今年6月,中新示範專案已累計簽約專案90個,總金額約197億美元,其中已有39個項目落地,金額達65億美元。

力爭將招商引資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上述負責人說。

營商:推出一系列創新、優惠政策 企業註冊時間縮至3天

迅速增加的內外資企業數量與重慶愈發優越的營商環境密不可分。

雖然掛牌時間不長,但是重慶自貿試驗區的各項改革創新工作已經逐次展開。記者瞭解到,重慶自貿試驗區確立了投資以自由化、便利化為核心,貿易以便利化為核心,金融以服務現代化和結算便利化為核心,監管方式以深化“放管服”為核心的制度創新重點,形成了投資領域31條創新措施,貿易領域48條創新措施,金融領域38條創新措施,事中事後監管24條創新措施。

與此同時,重慶市自貿試驗區辦公室還印發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的若干政策規定》,推出11項針對外商投資的鼓勵政策。

這一系列的政策迅速推動了重慶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的改善。據重慶市自貿試驗區辦公室的相關人士介紹,目前一家企業在自貿區試驗區成功註冊僅需三道程式:受理—審核—發照,其中審核環節主要包括核名、企業申請表及申請材料提交、發放通知書通知註冊等方面,一般的內外資及合資企業註冊都能在72小時內完成。

除此之外,重慶自貿試驗區的各片區以及重慶海關、國稅等單位也紛紛出臺系列優惠措施,助推重慶自貿試驗區的發展。

以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片區為例,其先後出臺了《兩江新區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服務實施意見》及企業註冊登記、項目建設管理並聯審批等綠色通道服務等制度,企業註冊登記審批時限從20個工作日壓縮至2個工作日;全面推行“多證合一”改革,“五證合一”辦理已實現100%全覆蓋,截至2017年6月,新區“五證合一”37700戶。

重慶海關在支援重慶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上也提供了諸多扶持措施。記者從重慶海關獲悉,截至8月,其支持自貿試驗區發展的22條措施已經全部落地。

海關關員正在重慶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查驗貨物。資料圖片

“從收集的回饋看,我們在全國首創的‘三自一簡’最受企業歡迎和好評:通過建立豐富的商品資料庫,重慶關區已實現了海關特殊區域內企業自主備案,自動審核率達到98.1%;允許企業自主核算週期內業務資料,並採用自主申報繳稅方式完成補稅,企業核銷作業工作量及時間減少2/3……如今企業單個業務的辦理時間也由原來的2-3天變為線上一次辦結。”重慶海關加工貿易監管處處長王文捷表示。

探索:加快構建多式聯運現代物流體系 建立區域聯動發展機制

來自商務部的消息顯示,自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各項工作都在穩步推進。據悉,目前第三批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確定的683項任務分工已經印發,7個省市和相關部門正在扎實推進相關的落實工作。

記者瞭解到,重慶自貿試驗區需要完成7大項改革政策和151項改革措施,其中屬於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共性改革舉措占比75%,剩下的25%則屬於重慶個性化改革措施。

“重慶方面的個性化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推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二是推動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重慶市自貿試驗區辦公室相關人士透露。

對於上述個性化舉措重慶已經給出了實施路徑。前者將加快構建多式聯運現代物流體系、以渝新歐為重點探索建立“一帶一路”倡議政策支持體系,探索陸上貿易規則話語權制定;後者則將積極探索建立區域聯動發展機制,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口岸服務輻射功能。

引人關注的是,重慶自貿區試驗區正嘗試形成自有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據介紹,在通關機制上,西永綜合保稅區的創新已經得到了認可。該綜保區在全國首創了多次進出境研發用樣機免於辦理強制性認證監管制度,以説明企業快速完成產品開發、測試、定型,促進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同時,西永綜保區還在探索國際鐵路行郵、國際鐵路供應鏈金融、國際鐵路外貿綜合服務、國際鐵路冷鏈進口等方面的新規則。

在通關機制上,西永綜合保稅區的創新已經得到了認可。資料圖片

此外,自貿試驗區與中新合作專案聯動發展也被國務院督察組作為經驗寫入了督察報告。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行政機制體制改革,深化負面清單管理和口岸開放,聚焦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和深化行政體制機制改革兩項重點任務,一體化推動自貿區建設和中新示範專案實現新突破。”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片區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目前中新合作專案的合作領域正在繼續拓展,以普洛斯金融、多式聯運物流項目、譽存科技中新企業大資料服務平臺專案等一批專案已經先後落地。

截至今年6月,中新示範專案已累計簽約專案90個,總金額約197億美元,其中已有39個項目落地,金額達6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