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毛的最後一封信》——解三毛之謎

1991 年 1 月 4 日淩晨,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在臺北榮總醫院自殺身亡,

掀起軒然大波。而三毛並未留下任何遺書,至今,三毛之死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20 年之後的 2011 年 1 月 4 日,長江文藝出版社舉辦《三毛的最後一封信》新書發佈會,該書收錄了有關於三毛的大量珍藏照片、信劄和史料,文化界、文學界名人推薦等。三毛生前的摯友、忘年交、該書作者眭澔平首次披露 20 年前三毛死前的最後一封信和最後一個電話,並帶來了大量三毛遺物,向世人展示三毛這位傳奇女性的大愛、才情與寂寞。

本書的出版,正是因為三毛生前曾與眭澔平約定合出一本書,合走一段路,合作一張唱片。為了這一份故人留下的“功課”,眭澔平走上了三毛未完成的旅途,接續三毛在文學、音樂和旅行上的夢想,用 20 年的時光、20個三毛的故事、20 首紀念三毛的歌曲,20 段三毛塵封的錄音、20 幅為三毛創作的畫卷,以及 20 年 180 多個國家的旅行記錄,為三毛、為讀者,
也為自己寄出“給三毛的一封信”。

臺灣文壇名家司馬中原在本書序中直言,三毛親口說,臺灣有位深知我心的老弟,但他太癡太傻,我根本不可能嫁給他,但我不能不說:我真的很愛他。而這個人正是本書作者、臺灣才子眭澔平。

作品——三毛的最後一封信充滿隱喻 1991 年,三毛的離世為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謎團——三毛之死究竟是意外事故,還是計畫已久

的自殺?三毛離世前的最後一年究竟是何種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三毛離世之前有沒有留下什麼留言、遺書?三毛的最後一封信、最後一個電話究竟給了誰?

在三毛離世的前幾天,三毛偷偷地將她人生中的最後一封信夾在她的最後一本新書《滾滾紅塵》中,送給了來醫院看望她的眭潞平,並在臨死前的最後一天將電話打到眭澔平家,可惜眭澔平並未在家,電話留聲機真實地記錄下了三毛生前最後的聲音。

直到三毛離開人世,眭潞平才在西伯利亞飛馳的火車上意外發現了三毛偷偷藏匿給他的最後一封信,而該信被心思巧妙的三毛夾在了書中男女主人公生離死別的一場戲中。

在三毛留給眭澔平的最後一封信中,三毛寫到“我走了,這一回是真的”等話語,直接流露出去意已決的決心,信中共含有 12 個密碼,包括:“小熊”、“敦煌飛天”、“自製心太強”、“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鑰匙、“起碼一百把交給誰”、“白色的那只小熊”、“不肯擦上一點點口紅 親得有點灰撲撲的”、“火車、汽車“、“夜雨敲窗”、“松了衣袖”、“我要走了”、“愛人 同志”。

這些“密碼”均是三毛生前最後一年中與眭澔平共同的默契與秘密——有的展現了三毛的大愛與寂寞,有的清晰地揭示了三毛當下的心情狀態:如“小熊”是三毛對眭潞平這個真摯熱情的好友的昵稱;敦煌飛天則是對生死的另類而美麗的解讀;口紅是象徵內心狀態的暗語;愛人同志是對人生伴侶的嚮往;夜雨敲窗、松掉衣袖則是兩人共同熱愛的詩句。

三毛人生的最後一封信可謂“字中有字,信中有信”,到處充滿著微妙的隱喻。本書中,眭澔平首次將信中三毛藏匿的這 12 個密碼一一解讀,讓三毛迷瞭解三毛如何以愛而生,以愛而死。

評價——三毛體認文學智慧超張愛玲?

在臺灣,眭澔平是家喻戶曉的電視臺新聞主播和電臺音樂總監,他曾被評為臺灣三大電視新聞主播、臺灣十大報告文學作家,並因為豐富的人生經歷而被票選為“臺灣人最羡慕的人生”。

從西班牙迦納利三毛故宅,到三毛筆下的非洲撒哈拉沙漠,20 年間,眭澔平從未停下腳步。至今他已走過 180 多個國家,在三毛去世 20 周年之時,交上了由 20 個與三毛有關的故事、20 幅追溯三毛一生的圖畫、20 首紀念三毛的歌曲組成的約定了 20 年的“功課”,即“給三毛的一封回信”。

回顧自己 20 年傳奇的經歷,以及創作《三毛的最後一封信》中的奇幻體驗,眭澔平說:“我感覺自己仿佛成為三毛的‘眼睛’,和所有陪伴三毛走過 48 年傳奇人生的朋友,以及每一位看過三毛著作的讀者,一同為擁有‘三毛’這份共同的美好記憶而觸動柔軟的心弦。”

在完成了這封信之際,眭潞平也走到了與三毛去世時相仿的年齡,他也深刻體會到人生中能夠有一份彼此深知的情誼、一個旗鼓相當的靈魂至交,是何等難能可貴的事情。誠如三毛母親在本書隨帶光碟中的錄音留言所說: “我心裡都覺得很安慰,因為三毛有那麼好的一個朋友,那真是不容易 真是希望三毛在天上,看到眭澔平為她所做的,她一定在上面,跟平常你兩個人在一起一樣,她會大笑 ”

享譽臺灣文壇的司馬中原老先生指出:三毛在文字表達上的“才情”也許略遜于張愛玲一分、但她體認文學的大智慧,卻遠超張愛玲七分。三毛是樞紐時代的大丫頭,乃百年難遇的謫仙人物。

三毛人生的最後一封信可謂“字中有字,信中有信”,到處充滿著微妙的隱喻。本書中,眭澔平首次將信中三毛藏匿的這 12 個密碼一一解讀,讓三毛迷瞭解三毛如何以愛而生,以愛而死。

評價——三毛體認文學智慧超張愛玲?

在臺灣,眭澔平是家喻戶曉的電視臺新聞主播和電臺音樂總監,他曾被評為臺灣三大電視新聞主播、臺灣十大報告文學作家,並因為豐富的人生經歷而被票選為“臺灣人最羡慕的人生”。

從西班牙迦納利三毛故宅,到三毛筆下的非洲撒哈拉沙漠,20 年間,眭澔平從未停下腳步。至今他已走過 180 多個國家,在三毛去世 20 周年之時,交上了由 20 個與三毛有關的故事、20 幅追溯三毛一生的圖畫、20 首紀念三毛的歌曲組成的約定了 20 年的“功課”,即“給三毛的一封回信”。

回顧自己 20 年傳奇的經歷,以及創作《三毛的最後一封信》中的奇幻體驗,眭澔平說:“我感覺自己仿佛成為三毛的‘眼睛’,和所有陪伴三毛走過 48 年傳奇人生的朋友,以及每一位看過三毛著作的讀者,一同為擁有‘三毛’這份共同的美好記憶而觸動柔軟的心弦。”

在完成了這封信之際,眭潞平也走到了與三毛去世時相仿的年齡,他也深刻體會到人生中能夠有一份彼此深知的情誼、一個旗鼓相當的靈魂至交,是何等難能可貴的事情。誠如三毛母親在本書隨帶光碟中的錄音留言所說: “我心裡都覺得很安慰,因為三毛有那麼好的一個朋友,那真是不容易 真是希望三毛在天上,看到眭澔平為她所做的,她一定在上面,跟平常你兩個人在一起一樣,她會大笑 ”

享譽臺灣文壇的司馬中原老先生指出:三毛在文字表達上的“才情”也許略遜于張愛玲一分、但她體認文學的大智慧,卻遠超張愛玲七分。三毛是樞紐時代的大丫頭,乃百年難遇的謫仙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