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媽說“站著吃藥”吸收更好?這是真的嗎?

吃藥這件事,想必大家都不覺得有啥可糾結的

無非是幾片藥混著幾口水,“咕咚”下肚

但南哥最近有友仔說

他媽媽一定要讓他站著吃藥

這又是什麼操作?

原來啊,這吃藥還真是一門學問

作為行醫多年的友仔的媽媽

開始跟南哥也普及起了知識

吃藥姿勢有講究 站著坐著要記牢

1

為什麼站著吃藥效果好?

目前的醫學研究發現,最科學的服藥姿勢是站立,因為站立時,人體食管呈自然垂直狀態,有利於藥物下行滑到胃裡,

便於儘快吸收。

英國醫學學報曾發表過一篇關於“服藥姿勢”的報告,其中,研究人員對口服“鋇餐”的病人進行X光觀察,結果發現,如果病人是站著吃藥,並用約60毫升的水沖服,藥物只要5秒就到達了胃部。

不過,很多人們站著吃藥時卻有個壞習慣:猛著仰起脖子,

把藥片一股腦兒地咽下去,實際上這種方法很危險,很容易嗆到水,因此,無論是站著吃藥還是坐著吃藥,動作還是輕柔點好。

一般內服藥的服用姿勢

成人服用膠囊、片劑、丸劑、散劑等固體劑型的藥物時,最好採用站立姿勢,這是因為借助體位與重力作用的關係,能促使藥物迅速落入食管,進入胃內。

方法是,先喝下一口溫水,再把藥片放入口中,然後再喝一口水,頭稍向後仰,

並作吞咽動作,使藥片隨著水流進入胃內,最後再喝60~150毫升的溫水幫助送服藥物,以確保藥物的溶解和稀釋。

在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再保持站姿1~3分鐘或隨意走動一會兒。

對於一些老年人或站立困難的患者,可採用坐姿,但要端直上身,以足量水送服藥。服藥後也應再稍坐片刻,讓藥能順利到達胃裡。

內服藥姿勢的禁忌

2

幹吞藥片或藥丸、飲水太少或服藥後立即臥床都是不行的,因為這樣很容易讓藥物粘在食管內或停留在食管的狹窄處。

藥物若在滯留處溶解,會使藥片周圍的食管壁受到很大的刺激,引起藥源性食管炎或食管潰瘍。

不過如果是服用睡眠誘導期短的安眠藥,吃完藥後倒是應該立即躺臥,以免發生意外。

此外,喝水可增加胃的排空速度,讓藥物更快到達小腸,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增加喝水量還可增加藥物溶解量,使吸收增加,提高血中藥物的濃度。

正確的“用水服藥”步驟圖如上,你學會了嗎?

特殊人群內服藥 用錯姿勢麻煩大

3

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站著

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時,常用急救法就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但與一般人不同;

此時的用藥姿勢最好用半臥的姿勢或坐著的姿勢,而不是站著或平躺著。坐著時,還應將身體緊靠在椅子上。

胃潰瘍用藥要分清“側臥位”

服用治療胃底後壁潰瘍的藥品時,吃完藥後最好仰臥一會兒。如果是服用治療胃體後側壁潰瘍的藥物,採用左側臥位用藥比較好。

喂寶寶吃藥得“慢條斯理”

年紀較小的寶寶需口服用粉劑、水劑、糖漿劑、片劑型的藥物時,要先把藥用溫開水溶解、調勻。其中片劑可將其壓碎溶化,控釋劑型等特殊劑型除外。

之後,將寶寶抱在懷中,呈半臥的姿勢。家長同時要適當固定住寶寶的手腳,用手捏住其下巴,先喂一小湯匙的溫開水,再用小湯匙裝著藥液,貼近口角緩緩倒入。最後,等寶寶咽下全部藥物後再放開下巴,並再喂一些溫開水。

注意:千萬不要從寶寶的嘴巴當中直接喂服,以免因寶寶咳嗆而使藥物誤入氣管。也不能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灌藥,這樣會造成異物窒息。

自行使用外用藥 用對姿勢很重要

4

“霧化吸入”治療

“霧化吸入”是兒童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治療方案,一般在坐著、躺著或側臥著時進行。

注意:年老體弱者或治療中極不配合的小孩要相對延長吸入時間,採用小霧量、時吸時停的吸入方法, 每2~3小時吸入1次。每次霧化後都要拍背片刻,使呼吸道內的痰痂脫落,便於痰液咳出。

使用哮喘氣霧劑

正確的使用姿勢:

① 病人先張口,微微仰頭。

② 先用力呼盡氣,再在開始吸氣時撳動氣霧劑的氣閥,同時深而緩慢地吸氣,儘量讓噴入的氣霧劑能隨氣流方向進入支氣管深部。

③ 在沒有不適的情況下,屏氣15~30秒,然後把口閉緊,用鼻慢慢呼氣。需重複用藥時,要間隔2~3分鐘。

注意:噴入時,噴嘴應與口腔保持垂直,這樣有利於藥物進入氣管。

哮喘平息後,再用半杯清水漱口,以免藥液沉積在口腔和食管黏膜上,破壞口腔正常菌群,導致黴菌生長,出現“鵝口瘡”。

使用咽喉噴劑

服用治療扁桃體炎、咽喉炎或口腔潰瘍的噴霧劑時,最好對著鏡子,找准位置後,讓噴霧劑對準喉部或患部噴,或將噴嘴口傾斜噴藥入口腔,讓藥液會粘附在口腔壁發揮作用。

在噴完藥物後,要屏氣數秒鐘以便藥物吸收。

外用滴耳液

作為一種外用藥,對於化膿性中耳炎的患者來說,使用滴耳液時也最好有他人協助。其步驟如下:

① 患者用藥前應先清洗耳腔,滴耳前須滴入3%雙氧水並等待幾分鐘,讓雙氧水與膿性分泌物充分浸潤,再將病側外耳道中分泌物或膿液清洗乾淨。

② 患者要側臥著,將要滴藥的耳朵側向上方,而滴藥者將患者的耳廓向後下牽拉,讓耳道變直,然後滴入3~5滴的滴耳液。如果雙耳都有炎症,應該先滴一側,等待一段時間再滴另一側。

③ 滴完藥後,患者要輕輕按壓耳屏,也就是耳前方突起部分幾下,並保持側臥幾分鐘,使藥液與中耳黏膜能充分接觸。然後在外耳道口塞入一個消毒棉球後才能坐起來,30分鐘後取出。

真是漲姿勢了

你平時吃藥是坐著吃還是躺著吃

評論區裡說說吧

正確的“用水服藥”步驟圖如上,你學會了嗎?

特殊人群內服藥 用錯姿勢麻煩大

3

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站著

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時,常用急救法就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但與一般人不同;

此時的用藥姿勢最好用半臥的姿勢或坐著的姿勢,而不是站著或平躺著。坐著時,還應將身體緊靠在椅子上。

胃潰瘍用藥要分清“側臥位”

服用治療胃底後壁潰瘍的藥品時,吃完藥後最好仰臥一會兒。如果是服用治療胃體後側壁潰瘍的藥物,採用左側臥位用藥比較好。

喂寶寶吃藥得“慢條斯理”

年紀較小的寶寶需口服用粉劑、水劑、糖漿劑、片劑型的藥物時,要先把藥用溫開水溶解、調勻。其中片劑可將其壓碎溶化,控釋劑型等特殊劑型除外。

之後,將寶寶抱在懷中,呈半臥的姿勢。家長同時要適當固定住寶寶的手腳,用手捏住其下巴,先喂一小湯匙的溫開水,再用小湯匙裝著藥液,貼近口角緩緩倒入。最後,等寶寶咽下全部藥物後再放開下巴,並再喂一些溫開水。

注意:千萬不要從寶寶的嘴巴當中直接喂服,以免因寶寶咳嗆而使藥物誤入氣管。也不能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灌藥,這樣會造成異物窒息。

自行使用外用藥 用對姿勢很重要

4

“霧化吸入”治療

“霧化吸入”是兒童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治療方案,一般在坐著、躺著或側臥著時進行。

注意:年老體弱者或治療中極不配合的小孩要相對延長吸入時間,採用小霧量、時吸時停的吸入方法, 每2~3小時吸入1次。每次霧化後都要拍背片刻,使呼吸道內的痰痂脫落,便於痰液咳出。

使用哮喘氣霧劑

正確的使用姿勢:

① 病人先張口,微微仰頭。

② 先用力呼盡氣,再在開始吸氣時撳動氣霧劑的氣閥,同時深而緩慢地吸氣,儘量讓噴入的氣霧劑能隨氣流方向進入支氣管深部。

③ 在沒有不適的情況下,屏氣15~30秒,然後把口閉緊,用鼻慢慢呼氣。需重複用藥時,要間隔2~3分鐘。

注意:噴入時,噴嘴應與口腔保持垂直,這樣有利於藥物進入氣管。

哮喘平息後,再用半杯清水漱口,以免藥液沉積在口腔和食管黏膜上,破壞口腔正常菌群,導致黴菌生長,出現“鵝口瘡”。

使用咽喉噴劑

服用治療扁桃體炎、咽喉炎或口腔潰瘍的噴霧劑時,最好對著鏡子,找准位置後,讓噴霧劑對準喉部或患部噴,或將噴嘴口傾斜噴藥入口腔,讓藥液會粘附在口腔壁發揮作用。

在噴完藥物後,要屏氣數秒鐘以便藥物吸收。

外用滴耳液

作為一種外用藥,對於化膿性中耳炎的患者來說,使用滴耳液時也最好有他人協助。其步驟如下:

① 患者用藥前應先清洗耳腔,滴耳前須滴入3%雙氧水並等待幾分鐘,讓雙氧水與膿性分泌物充分浸潤,再將病側外耳道中分泌物或膿液清洗乾淨。

② 患者要側臥著,將要滴藥的耳朵側向上方,而滴藥者將患者的耳廓向後下牽拉,讓耳道變直,然後滴入3~5滴的滴耳液。如果雙耳都有炎症,應該先滴一側,等待一段時間再滴另一側。

③ 滴完藥後,患者要輕輕按壓耳屏,也就是耳前方突起部分幾下,並保持側臥幾分鐘,使藥液與中耳黏膜能充分接觸。然後在外耳道口塞入一個消毒棉球後才能坐起來,30分鐘後取出。

真是漲姿勢了

你平時吃藥是坐著吃還是躺著吃

評論區裡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