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司機的你~這6個汽車小知識你知道嗎?

發生車禍,除了車門車窗你知道哪裡還能逃生嗎?

為什麼發動機要安裝在車頭?

為什麼車盤在左邊而不是在右邊?

(網路配圖)

小小的車卻包涵著很大的學問在裡面,今天小編帶來了6個關於汽車的冷知識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1

為什麼大客車和貨車的輪轂是前凸後凹?

其實大客車用的輪轂前後都是凸面朝外,

凹面朝內。之所以讓凹面朝內,是因為凹面的部分可以有更大的空間來安裝刹車及轉向系統。而至於為什麼後輪看上去是凹的,那是因為前輪為了便於轉向只安裝了一個輪胎,而後輪考慮到承載重量就安裝了兩個輪胎,而裝了兩個輪胎之後,外側輪胎就用凸面和汽車內側輪胎固定連接,視覺效果就是凹面。

2

油門和刹車為什麼不各方一邊

(網路配圖)

很多新手司機在開車的時候,都會因為緊張而誤把油門當刹車,把刹車當油門踩,從而釀成慘劇。那為什麼不把油門和刹車分別設計在一邊然後由左腳和右腳來分別控制呢?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還是為了安全考慮。

汽車最初的設計都是使用手動擋,左腳用來控制離合器,右腳控制油門和刹車。但現在自動擋的車變得越來越多,油門和刹車還是被放在了一起,這樣設計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延續人們的駕駛習慣。試想,如果把自動擋車的油門和刹車各自放在一邊,即便習慣了這種設計,

但此時再去開手動擋車,把刹車當油門踩的機率想必肯定會更高。

而把刹車和油門設計在一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希望駕駛員能夠在刹車和油門之間二選一,右腳不是踩著油門前進,那就得放在刹車上,為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提前做好準備。

此外,對於現在的車來說,即便刹車和油門同時踩下,系統也會預設刹車優先原則。所以綜上所述,右腳同時控制刹車和油門無疑是最科學的設定。

3

為什麼汽車後視鏡的外側有條線?

很多人在購車之後都會發現左後視鏡外側有一條線,甚至認為這是車輛製造過程之中的瑕疵。其實不然,這條線的設計是為了擴大行車時的視野、縮小視野盲區,給駕駛員並線、轉彎以及觀察車輛後方情況時提供一定的安全幫助。

4

汽車安全氣囊的壽命期限是多久?

理論上汽車的安全氣囊應該和整車的使用壽命一致,但安全氣囊的實際壽命卻並沒有那麼長。如果安全氣囊在8-10年之後都沒有起爆更換過,那它的品質也很難保證。一般安全氣囊的指示燈在車輛啟動或行駛過程中不停閃爍火或者常亮,就表示氣囊出現了故障,需要及時去到4S店檢查、更換。

5

手動擋可以不踩離合器掛擋?

沒錯,手動擋的車的確可以不踩離合器掛擋。主要的秘訣就是保持轉速一致。具體該怎麼做呢?打個比方,3擋下車速在50km/h,轉速在2500轉,而在4擋車速在50km/h行駛時轉速在1800轉。此時在3擋下將車加至50km/h,松油門,不踩離合,將擋位拉到空檔(因為松油門瞬間,齒輪間咬合力減小),當發動機轉速掉落至1800轉時,再將擋位掛入3擋即可。但動作要快而准,千萬不能強行掛入,否則很容易傷變速箱。

6

車內也有“逃生艙”

如果不幸發生車禍或者車輛被水淹,車門,車窗,天窗都可以是逃生通道。但如果車輛被擠壓變形,門窗無法打開,此時後備箱也能成為你逃生的通道。危機時刻,爬到後排,將第二排座椅放倒,鑽到後備箱中,找到後備箱開啟開關,便能順利逃生。

這些冷門小知識你們學到了嗎?關於汽車的小知識還有很多哦~下次小編繼續為你帶來好的汽車知識呦~

_END_

值班編輯:劉濤

其實不然,這條線的設計是為了擴大行車時的視野、縮小視野盲區,給駕駛員並線、轉彎以及觀察車輛後方情況時提供一定的安全幫助。

4

汽車安全氣囊的壽命期限是多久?

理論上汽車的安全氣囊應該和整車的使用壽命一致,但安全氣囊的實際壽命卻並沒有那麼長。如果安全氣囊在8-10年之後都沒有起爆更換過,那它的品質也很難保證。一般安全氣囊的指示燈在車輛啟動或行駛過程中不停閃爍火或者常亮,就表示氣囊出現了故障,需要及時去到4S店檢查、更換。

5

手動擋可以不踩離合器掛擋?

沒錯,手動擋的車的確可以不踩離合器掛擋。主要的秘訣就是保持轉速一致。具體該怎麼做呢?打個比方,3擋下車速在50km/h,轉速在2500轉,而在4擋車速在50km/h行駛時轉速在1800轉。此時在3擋下將車加至50km/h,松油門,不踩離合,將擋位拉到空檔(因為松油門瞬間,齒輪間咬合力減小),當發動機轉速掉落至1800轉時,再將擋位掛入3擋即可。但動作要快而准,千萬不能強行掛入,否則很容易傷變速箱。

6

車內也有“逃生艙”

如果不幸發生車禍或者車輛被水淹,車門,車窗,天窗都可以是逃生通道。但如果車輛被擠壓變形,門窗無法打開,此時後備箱也能成為你逃生的通道。危機時刻,爬到後排,將第二排座椅放倒,鑽到後備箱中,找到後備箱開啟開關,便能順利逃生。

這些冷門小知識你們學到了嗎?關於汽車的小知識還有很多哦~下次小編繼續為你帶來好的汽車知識呦~

_END_

值班編輯: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