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引資政策再升級:分管部委負責明確行業開放時間表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團隊頻繁出現貿易保護主義舉動之際,中國吸引外資政策再次升級。

繼《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稱“引資20條”)今年1月發佈後,

《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8月16日下發,極力推進各部委層面在積極利用外資方面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的22條細分內容,都具體到了分管部門,並在“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對外開放範圍”方面,要求“明確對外開放時間表、路線圖”。

(插圖:劉飛)

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司官員梁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面對逆全球化風險、資本外流壓力和國際競爭新格局,國家對積極利用外資、促進外資增長更加重視,推出了涉及各個層面、各種類型的“外資新政”。

梁國勇尤其注意到了“深化外商投資企業管理資訊共用和業務協同”這一項,“多部委資訊共用是多年的難點,推動難度很大。”

某直轄市商委負責人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證實,

1月份的檔側重於要求各地方制定具體實施意見,此次的《通知》則側重於明確各中央部委之間的分工合作。最重要的是,《通知》的發佈明確了積極利用外資的方向,提振了信心。此外,一些地方已出臺的相關政策也吸收納入了《通知》,接下來,各地還將陸續出臺相關執行細則。

吸引外資政策不斷升級

今年1月以來,中國不斷釋放出擴大開放的信號,吸引外資的政策力度也逐漸升級。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1月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傳遞出重要信號:力挺全球化,中國的大門始終向世界敞開。同一日,中國政府網發佈了“引資20條”。

在諸多曾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和專家看來,這份通知裡的20條措施,每一條都堪稱重磅,直指外資對華市場准入的痛點。

隨後幾個月間,湖北、江蘇、福建、浙江、上海、四川、廣西、江西、河南等十餘地發佈了地方版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新政。

服務業成為本輪開放的重中之重,各地都給出了個性化方案。

例如,上海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提出,“爭取在金融、電信、互聯網、文化、文物、維修、航運服務等專業服務業領域和先進製造業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 先行先試”。在總部經濟發展方面,支援在滬地區總部和總部型機構集聚業務、拓展功能、提升能級;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政府科技計畫專案。

上述內容在《通知》中也出現了類似提法。比如,在“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對外開放範圍”中,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黨政部門、部委按職責分工負責,持續推進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製造、船舶設計、支線和通用飛機維修、國際海上運輸、鐵路旅客運輸、加油站、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呼叫中心、演出經紀、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明確對外開放時間表、路線圖。

一位元負責外資在華事務的業內人士尤其注意到,《通知》還設立專門條款回應了此前一些擔憂的輿論,包括“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對於境外投資者在境內依法取得的利潤、股息等投資收益,可依法以人民幣或外匯自由匯出”。

進入部委層面協調

在上半年吸引外資政策不斷升級的背景下,長三角等外資活躍地區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便利措施已經讓他們在程式上、費用上獲益,但在整體政策走向上,仍有疑問。

對於《通知》,上述業內人士整體認為:“是一個明確方向的指引性內容,有待下一步各地細則來明確。”

梁國勇認為,服務業的開放政策是今年中國吸引外資規模保持穩定的關鍵。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知》在國家級開發區、人才出入境等具體問題上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並責令各部門分工負責。另外,《通知》還涉及了營商環境方面一些深層次問題,提出了提高外資品質的一些具體要求,並明確鼓勵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些都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數月在細節和技術性問題上的磨合,部委層面的合作也逐步進入議事日程。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6月28日發佈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下稱《目錄》)。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發現,政策參與者和業界都認為,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大幅簡化外資並購企業手續,降低制度性☆禁☆交易成本。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30日在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今年出現了負增長,要引起高度重視。必須破除制約投資的各種羈絆,提振國內外投資者信心。

商務部資料顯示,2017年1~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854.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2%。考慮到與去年同期人民幣整體的貶值水準,若以美元計,下降幅度可能更大。

隨後,李克強7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引進外資力度,營造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環境。

商務部7月30日公佈《關於修改〈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自公佈之日起實施。此次修改的核心是:對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對上市公司實施戰略投資,不涉及特別管理措施和關聯並購的,適用備案管理。

數位經歷過此類並購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從條文上看,就是從原來的審批變成了備案,但仍有一些問題尚待細則明確。

明確對外開放時間表、路線圖。

一位元負責外資在華事務的業內人士尤其注意到,《通知》還設立專門條款回應了此前一些擔憂的輿論,包括“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對於境外投資者在境內依法取得的利潤、股息等投資收益,可依法以人民幣或外匯自由匯出”。

進入部委層面協調

在上半年吸引外資政策不斷升級的背景下,長三角等外資活躍地區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便利措施已經讓他們在程式上、費用上獲益,但在整體政策走向上,仍有疑問。

對於《通知》,上述業內人士整體認為:“是一個明確方向的指引性內容,有待下一步各地細則來明確。”

梁國勇認為,服務業的開放政策是今年中國吸引外資規模保持穩定的關鍵。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知》在國家級開發區、人才出入境等具體問題上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並責令各部門分工負責。另外,《通知》還涉及了營商環境方面一些深層次問題,提出了提高外資品質的一些具體要求,並明確鼓勵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些都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數月在細節和技術性問題上的磨合,部委層面的合作也逐步進入議事日程。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6月28日發佈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下稱《目錄》)。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發現,政策參與者和業界都認為,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大幅簡化外資並購企業手續,降低制度性☆禁☆交易成本。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30日在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今年出現了負增長,要引起高度重視。必須破除制約投資的各種羈絆,提振國內外投資者信心。

商務部資料顯示,2017年1~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854.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2%。考慮到與去年同期人民幣整體的貶值水準,若以美元計,下降幅度可能更大。

隨後,李克強7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引進外資力度,營造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環境。

商務部7月30日公佈《關於修改〈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自公佈之日起實施。此次修改的核心是:對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對上市公司實施戰略投資,不涉及特別管理措施和關聯並購的,適用備案管理。

數位經歷過此類並購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從條文上看,就是從原來的審批變成了備案,但仍有一些問題尚待細則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