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造坦克出身 和大眾是親兄弟 入華十年卻淪為三流品牌

【車徒CarTube·故事匯】這篇文章一點也不標題黨,反而充滿了對這個富有經典情懷汽車品牌的同情。捷克最成功的企業之一,靠實幹起家,後被大家族收購,一百多年的製造技術積澱,

在進入中國11年的時間裡,卻淪為成了三流的車企,它就是:斯柯達。

昨天,全新上汽斯柯達明銳發佈了,做為2006年斯柯達進入中國市場後推出的第一款車型,在這十年的時間裡,明銳成為斯柯達品牌唯一的銷量擔當,但至今為止月銷成績始終處在第三梯隊。

而斯柯達的其他車型對於整個品牌的銷量貢獻,僅僅只是綠葉般的存在。

這個源自捷克優秀機械情懷的斯柯達,為何會一步步的沒落呢?

出自純正歐洲機械製造工藝的斯柯達成立於1895年,從一個自行車廠逐漸進入到汽車製造領域,並且在二戰時期進行中型和小型坦克的製造,其著名的斯柯達T-25和T-15在當時的戰場上被稱作陸地跑車。

戰爭時期結束後,斯柯達重新開始了汽車的設計與研發,最初樹立的目標是為歐洲乃至全球市場提供價廉質優的民用轎車,在1970年的時候,斯柯達的汽車就已經開始銷往中國,不過當時叫做“捷克高達牌”。

1991年斯柯達公司逐漸由捷克國家公有化走向財團私有化,之後被德國大眾集團分前後兩次將其並購,並在2000年成為德國大眾集團(VW)旗下的子品牌。在2006年,斯柯達正式與上汽集團合作並投產,成為繼大眾和奧迪之後,大眾集團內部銷量第三的子品牌。

但在過去十年的時間裡,斯柯達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價值遠不如自己的親兄弟大眾,

銷量差距更是誇張。雖然斯柯達的銷售策略是鎖定入門級民用轎車市場,帶著德系汽車的口碑希望快速建立品牌認知。但在車型陸續引入的同時,品牌價值卻並沒有並市場所發現,一時間,斯柯達被人搞不清楚到底是怎樣一個品牌,認可度難以提升。

中國市場一直處在激烈的入門轎車競爭中,而瞄準這塊土地的斯柯達一來就變的手忙腳亂,看不到章法。在上汽集團內,

從宏觀上看,內部的資源傾斜也更願意去扶持已經有牢靠品牌基礎的上汽大眾,至今為止,望眼欲穿的斯柯達仍然一臉茫然的看著這片土地。

去年,斯柯達想躋身更高一層的中型SUV市場推出了柯迪亞克,大幅面的廣告背後卻沒有換來市場的親昵,再次陷入僵化。柯迪亞克以每月5000台左右的銷量與三流車型形成競爭,在更加混亂的SUV市場風中淩亂。

雖然斯柯達還抱有著遠大的希望,想繼續挑戰電動車市場,但似乎應該最急於解決的是看清楚自己和中國市場究竟想要什麼。

祝斯柯達好運!

再次陷入僵化。柯迪亞克以每月5000台左右的銷量與三流車型形成競爭,在更加混亂的SUV市場風中淩亂。

雖然斯柯達還抱有著遠大的希望,想繼續挑戰電動車市場,但似乎應該最急於解決的是看清楚自己和中國市場究竟想要什麼。

祝斯柯達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