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寺院的“山門”指的是什麼?

山門又作“三門”,乃大乘佛教及叢林之象徵。本義為寺院正面的樓門,

為禪刹七堂伽藍之一。

後引申發展出以下幾種意思:第一、寺院正面、最外層的樓門,稱山門;第二、寺院的一般稱呼。通常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中,故凡寺院必有山林,因此稱山號、設山門,名“山門”;第三、泛指寺院為山門。後世即使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稱山門。第四、寺院全體有時亦稱山門。

禪宗盛行以後,寺院都設有山門,山門亦是寺院的大門,

或正門。

一般出家人修行,以寺院內為界限,僧侶沒有特殊情況,不能離開寺院。《百丈清規》將寺院的開山祖稱為開山,其他寺院稱為諸山,或採用山門作為一寺一山的稱呼。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中印國情不同,佛教也發生變化,山門隨之變革。印度出家僧眾按律制是托缽化緣,

行乞頭陀,沒有固定的場所。在中國,出家人居住的地方,多以寺院為主。後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及支柱,寺院道場稱為叢林。

中國佛教為了不違背佛陀制戒精神,一般禪宗僧侶在沒有悟道之前,以行腳參學為主。若悟道後,僧侶被請去擔任住持,但也是有年限的。因此中國佛教有這樣一句話流傳:“萬年常住流水僧。”寺院是基本固定的,但僧侶還是以流動為主。

其山門是寺院的代稱,亦是佛教的代稱。亦符合大乘佛教的核心精神,表達空、無相、無願的思想,故稱“三解脫門”,指得解脫至無餘涅槃之空、無相、無願等三種法門。

三門的內涵豐富,表法意義深遠。三門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脫門之表法意義。修行佛法的次第:信、解、行三者為象徵,非必有三扇門。

《佛地經論》卷一闡述:菩薩進趣菩提所修之三種法門。

即:(一)智慧門,知進守退為智,知空無我為慧;依智故不求自樂,依慧故遠離貪著。

(二)慈悲門,拔苦為悲,與樂為慈;依悲故拔一切眾生之苦,依慈故遠離無安眾生心。

(三)方便門,正直為方,外己為便;依正直故生憐憫一切眾生心,依外己故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智慧門屬自利,慈悲門屬利他,

方便門則自利利他雙行。然三門雖分,實則不二,智即悲,悲即智,是為智悲雙行以攝化眾生而成方便門。

圖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