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盤點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蚱蜢,你都知道幾種?

如果那你和小編一樣是85後,相信你對蚱蜢一定不會陌生,我們小的時候,電腦還不普及,並不像現在這樣到處都是電子產品,可以隨意打發時間。尤其是當夏天到來的時候更是難熬,

躺在椅子上出汗,出去玩也出汗,但是同樣會出汗,我當然是選擇出去瘋,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同我一樣哦。那時候的夏天別的沒有,蚱蜢確實特別多,去草叢裡溜達一圈,劈裡啪啦能飛出一堆,所以那時候往往大家都會手癢去逮上那麼幾隻玩耍,有些特別瘋的孩子還能整整抓滿一瓶,簡直6的飛起。

那麼玩歸玩,你抓到的蚱蜢很多都是不一樣的,可是你對這些不同的蚱蜢種類又瞭解多少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普及一下吧,

不求你瞭解多少,看看下面這些你都見過嗎?

蝗蟲,它是蝗科直翅目昆蟲,也俗稱“蚱蜢”,種類很多,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常見的蝗蟲主要有稻蝗、東亞飛蝗、紅後負蝗、臺灣大蝗、擬稻蝗、臺灣稻蝗、沙漠蝗蟲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東亞飛蝗。身體呈黃褐色,這是危害性比較大的蝗蟲種類之一,中國史籍中的蝗災,主要就是東亞飛蝗,先後發生過800多次。

你如果見到過蝗災,便有機會看見那鋪天蓋地,

密密麻麻的飛蝗,往往所處之處,寸草不生,真是苦了莊稼漢們(密集恐懼症者慎入)。

中華稻蝗。在我國北方地區常見稻蝗有中華稻蝗、日本稻蝗、小稻蝗、長翅稻蝗、無齒稻蝗5種,均隸屬直翅目斑腿蝗科昆蟲,其中中華稻蝗為優勢種,占稻蝗總數的85%以上。

這種蝗蟲危害稻田,在長江流域及華南稻區危害較重。

但是咱們今天不細扯它的危害,主要是緬懷一下童年,所以上面的知識介紹權當科普。平心而論,這種蝗蟲的體色亮麗,顏值在蝗蟲裡面算是高的了,相比于上面的東亞飛蝗確實好看了不少。

紅後負蝗。體色單純綠色或褐色,頭部尖長,因此俗稱“尖頭蚱蜢”,是臺灣最常見的負蝗。

你也別說臺灣了,在我所看見過的蝗蟲裡面,也就屬這貨登場次數最多了,而且這種負蝗也是被人叫做蚱蜢次數最多的,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蝗蟲是屬於頭比較圓的那一類,所以更習慣稱它蚱蜢。而且相比於其他蝗蟲,這種紅後負蝗抓起來比較容易,跳的不算高,飛的也相對不算遠。

臺灣大蝗。是臺灣所有蝗蟲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雌蟲身長大於雄蟲,體色為鮮豔的綠色,頭、胸具凹凸不平的瘤斑,複眼下方具一條黃色的縱紋。

這種不僅大,而且還是肌肉猛蝗,蝗蟲中的戰鬥蝗,看它粗壯的大腿和腳上的一排倒刺,威風凜凜。而且它彈跳力很強,小編曾把它和一隻螳螂放在一起,最後螳螂被它蹬死了,戰鬥力可見一斑。還穿著一身綠,可謂是蝗蟲中的特種兵。

沙漠蝗蟲。分佈於北非、東非和南非,破壞性極大,飛到哪裡,哪裡就會一片荒蕪。

和東亞飛蝗一樣,屬重大蝗災之一,它們曾給北美洲西部的開拓者帶來過巨大災難。但好在這一種蝗蟲於1902年就已經滅絕了,是最大、最具有破壞性的昆蟲群體。

笨蝗。大型的短翅蝗蟲,通常土色,前翅短小而易於識別。廣泛分佈于華北地區,在不同的地方 ,群眾所叫的名稱有所不同。

這哥們兒真的需要加強顏值,灰頭土臉難登大雅之堂。一般我們常見的笨蝗就是上面圖片裡那種,灰褐色短小型,像是蝗蟲中的土行孫。而且一般抓到它以後它吐的黑色液體是最多的,簡直是愛乾淨的人的手指剋星。

中華劍角蝗。體形細長中華劍角蝗中華劍角蝗,頭圓錐狀,明顯長於前胸背板,顏面強烈向後傾斜。觸角劍狀。前翅發達,端部尖,後翅淡綠色。後足股節及脛節綠色或 扁擔勾扁擔勾褐色。

這種蚱蜢和紅後負蝗很像,但是區別也不小。首先它的頭部更尖,身體更細更長,整體就像一把長劍。而且這貨飛的還是挺遠的,尤其是它飛的時候不像其他蝗蟲那麼安靜,而是會發出啪啪啪的聲音。抓捕難度高於它的親戚紅後負蝗。

那麼好了,我們常見的蝗蟲差不多就是這幾種了,如果你不是經常窩在家裡的宅男,相信基本上都見過,下面再附上幾張巨大蝗蟲的圖片:

哥們兒你手不痛嗎?

我次奧,其實小編都在懷疑這報導的真實性,這個大的像田雞……哦不,像三隻大公雞合體的東西真的是蝗蟲?

好了啥都不用說了,已加入肯德基豪華午餐……

也就屬這貨登場次數最多了,而且這種負蝗也是被人叫做蚱蜢次數最多的,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蝗蟲是屬於頭比較圓的那一類,所以更習慣稱它蚱蜢。而且相比於其他蝗蟲,這種紅後負蝗抓起來比較容易,跳的不算高,飛的也相對不算遠。

臺灣大蝗。是臺灣所有蝗蟲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雌蟲身長大於雄蟲,體色為鮮豔的綠色,頭、胸具凹凸不平的瘤斑,複眼下方具一條黃色的縱紋。

這種不僅大,而且還是肌肉猛蝗,蝗蟲中的戰鬥蝗,看它粗壯的大腿和腳上的一排倒刺,威風凜凜。而且它彈跳力很強,小編曾把它和一隻螳螂放在一起,最後螳螂被它蹬死了,戰鬥力可見一斑。還穿著一身綠,可謂是蝗蟲中的特種兵。

沙漠蝗蟲。分佈於北非、東非和南非,破壞性極大,飛到哪裡,哪裡就會一片荒蕪。

和東亞飛蝗一樣,屬重大蝗災之一,它們曾給北美洲西部的開拓者帶來過巨大災難。但好在這一種蝗蟲於1902年就已經滅絕了,是最大、最具有破壞性的昆蟲群體。

笨蝗。大型的短翅蝗蟲,通常土色,前翅短小而易於識別。廣泛分佈于華北地區,在不同的地方 ,群眾所叫的名稱有所不同。

這哥們兒真的需要加強顏值,灰頭土臉難登大雅之堂。一般我們常見的笨蝗就是上面圖片裡那種,灰褐色短小型,像是蝗蟲中的土行孫。而且一般抓到它以後它吐的黑色液體是最多的,簡直是愛乾淨的人的手指剋星。

中華劍角蝗。體形細長中華劍角蝗中華劍角蝗,頭圓錐狀,明顯長於前胸背板,顏面強烈向後傾斜。觸角劍狀。前翅發達,端部尖,後翅淡綠色。後足股節及脛節綠色或 扁擔勾扁擔勾褐色。

這種蚱蜢和紅後負蝗很像,但是區別也不小。首先它的頭部更尖,身體更細更長,整體就像一把長劍。而且這貨飛的還是挺遠的,尤其是它飛的時候不像其他蝗蟲那麼安靜,而是會發出啪啪啪的聲音。抓捕難度高於它的親戚紅後負蝗。

那麼好了,我們常見的蝗蟲差不多就是這幾種了,如果你不是經常窩在家裡的宅男,相信基本上都見過,下面再附上幾張巨大蝗蟲的圖片:

哥們兒你手不痛嗎?

我次奧,其實小編都在懷疑這報導的真實性,這個大的像田雞……哦不,像三隻大公雞合體的東西真的是蝗蟲?

好了啥都不用說了,已加入肯德基豪華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