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紅樓夢》裡的薛姨媽,為什麼一直賴在賈府不走?

薛姨媽一家總賴在賈府,等同于堂堂薛家只能依附于賈家,原因無非是薛家式微,為保身而需要尋個靠山。

薛家究竟已衰頹至何等境地,用五個字形容,有亡族之危(主要指徹底失去貴族身份)。

相比于四大家族的其餘三家,薛家早已權勢無存,其僅剩的“巨額財富”在有心人眼裡只會是一塊誘人的“魚肉”,財帛動人心,何況薛蟠動輒惹禍,要算計薛家的人有的是可乘之機。

薛蟠祖父輩、父輩盡已凋零,自己又是個紈絝渾人,只圖享樂不通事務,

薛家全賴著薛姨媽、薛寶釵母女並幾個忠心的老家人勉力支撐,可即便苦心經營也依舊難止頹勢,薛家母女自然只得另謀出路。

最有效的辦法當然是尋個牢固的靠山。

寶釵很懂事,願意委屈自己來迎合現實,她放棄了詩詞曲賦,學會了管理家族,

被迫得老到成熟,奔波於人情俗務。而這一切種種,只因為她是薛家的女兒,就算犧牲自我,也要想方設法為母分憂,挽救家族。

上上之選自然是與皇家結親,如此不但能保住地位,甚至能夠重振旗鼓,再現往日榮光,只是此項全賴運氣,相信薛家母女也只是抱著試一試沒有壞處的念想。

其次才是賈家,理由有三。

一、賈家在當時的四大家族中,算是最繁盛的一家,庇護薛家的能力自然最強。

二、王夫人和王熙鳳現為榮國府內宅的當家人,與薛姨媽還是血脈至親。

三、薛寶釵與賈寶玉這對表姐弟年齡相仿有望親上加親。

除卻賈家,薛家其實還有王家可選,只是鄙人覺得王家終究不如賈家,理由同樣有三。

其一,王子騰升遷外放,王家無人再可管束薛蟠,一旦薛蟠惹禍,王子騰即便有心維護也是遠水難解近火,遠不如賈府可靠。

其二,從王夫人和王熙鳳的表現來看,

王家人的性格普遍有些執拗霸道,不易相處,而賈家家風寬厚,卻是要好相處得多。

其三,王家是四大家族裡唯一一個仍以武事立族的,其餘三家則已俱是書香世家,第七十回王子騰之女出嫁,賈母和王夫人均未去,只派了鳳姐、寶釵、寶玉、黛玉、探春前去,

僅此一筆帶過,竟無向來喜好結識女兒的寶玉如何興頭期待的描述,可見王家教育女兒遵循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窠臼,這點從王夫人及王熙鳳的表現也可察知。寶釵已經夠孤獨了,若再住到王家,無可釋悶的日子真不知要如何挨過。

“金玉良緣”雖是一場漏洞百出的戲碼,但它的聲勢曾在元春端午賜禮時達至頂峰,奈何史老太君棋高一著,硬是將之打壓了下去,我想薛家母女不是沒有意識到賈母的態度,只是形勢所迫,哪怕只剩百分之一的希望,她們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爭取,這種盡人事聽天命的思維轉變,或許也是寶釵黛玉後來能夠相互理解的契機(黛玉是愈大愈想得透,寶釵是越來越看得淡)。

然而我還是心有不解,薛家為何非要維繫那豪門貴族的身份,冒著被賈家拖入更大危機的風險,甚至甘願為此犧牲尊嚴和寶釵的幸福,小富而安的生活又有何不可?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硬是將之打壓了下去,我想薛家母女不是沒有意識到賈母的態度,只是形勢所迫,哪怕只剩百分之一的希望,她們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爭取,這種盡人事聽天命的思維轉變,或許也是寶釵黛玉後來能夠相互理解的契機(黛玉是愈大愈想得透,寶釵是越來越看得淡)。

然而我還是心有不解,薛家為何非要維繫那豪門貴族的身份,冒著被賈家拖入更大危機的風險,甚至甘願為此犧牲尊嚴和寶釵的幸福,小富而安的生活又有何不可?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