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智慧家居企業逐“智慧”勿忘家居本質,用戶要的不僅僅是智慧化

智慧家居正在成為當下最熱的一個風口。ABI Research2016年預測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智慧家居市場規模將達700億美元,而我國到2018年智慧家居市場規模預計超過200億美元,未來兩年年複合增速超過50%,

智慧家居市場正處於發展上升期。

正是這樣巨大的市場機遇,互聯網企業、傳統家電企業以及其它行業的巨頭,紛紛將目光彙聚於此。但在智慧家居這個風口上,絕大多數企業都在追逐“智慧”,而忽略了“家居”。

不被智慧“綁架”

在智慧家居的熱潮之下,

無論是巨頭還是創業企業,都無形中被帶進了一個誤區:智能化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們看到現在有不少智慧產品停留在為智慧而智慧的階段。讓電器聯上網,加一個APP,好像就是智慧了,但實際應用起來可能比以前還麻煩,甚至挑戰用戶的智商。

用戶就常遇到一個困惑:現在很多不錯的酒店,窗簾都變成遙控的了。但是每一家的遙控面板都不同,甚至有的還搞得非常複雜,

曾見過一個窗簾遙控器面板上有15個按鍵,密密麻麻的小字告訴你每個按鍵的功能,讓使用者一度以為自己的智商有缺陷。

“用戶要的不是智慧化,而是更好的體驗,比如更方便、更愉悅、更健康、更安全。”很多智慧家電的設計初衷背離了產品本身的功能,而過分強調所謂的智慧。

現在很多產品的智慧化,是從廠商角度出發的一種思維。而在消費者看來,“以愛為源泉,以用戶為中心,

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設計他們使用體驗更好的產品,創新就不會走上歪路。”

如何在智慧化的過程中避免走入誤區?

“智慧家電的標準是一定要有價值,提供有價值的功能,有度才有價值。”茅忠群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並從中得到啟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核心是“中庸之道”,

“中”的基本含義就是“無過無不及”,“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有度”。“智慧技術只是實現用戶更好體驗的途徑或者說工具,我們不能本末倒置,不能為智慧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