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工智慧的進化之路:從弱人工智慧到超人工智慧

John McCarthy在1956年最早使用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個詞。他曾經吐槽說“一旦一樣東西用人工智慧實現了,

人們就不再叫它人工智慧了”。但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概念的普及,人們不再認為人工智慧只是未來的神秘事物,因為它已經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邊。

事實上,人工智慧的概念很寬,種類也很多。通常,按照水準高低,人工智慧可以分成三大類: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和超人工智慧。它們之間究竟有哪些區別與聯繫呢?

弱人工智慧

首先,弱人工智慧(ArtificialNarrow Intelligence/ANI),

只專注於完成某個特定的任務,例如語音辨識、圖像識別和翻譯,是擅長於單個方面的人工智慧。它們只是用於解決特定的具體類的任務問題而存在,大都是統計資料,以此從中歸納出模型。由於弱人工智慧智慧處理較為單一的問題,且發展程度並沒有達到模擬人腦思維的程度,所以弱人工智慧仍然屬於“工具”的範疇,與傳統的“產品”在本質上並無區別。

包括近年來出現的IBM的Watson和穀歌的AlphaGo,

它們是優秀的資訊處理者,但都屬於受到技術的限制的“弱人工智慧”。比如,能戰勝象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慧AlphaGo,它只會下象棋,如果問它怎樣更好地在硬碟上儲存資料,它就無法回答。

使用弱人工智慧技術製造出的智慧型機器,

看起來像是智慧的,但是並不真正擁有智慧,也不會有自主意識。

強人工智慧

強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Intelligence/AGI),屬於人類級別的人工智慧,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人類能幹的腦力活它都能勝任。它能夠進行思考、計畫、解決問題、抽象思維、理解複雜理念、快速學習和從經驗中學習等操作,並且和人類一樣得心應手。

“強人工智慧”系統包括了學習、語言、認知、推理、創造和計畫,目標是使人工智慧在非監督學習的情況下處理前所未見的細節,

並同時與人類開展互動式學習。在強人工智慧階段,由於已經可以比肩人類,同時也具備了具有“人格”的基本條件,機器可以像人類一樣獨立思考和決策。

創造強人工智慧比創造弱人工智慧難得多,我們現在還做不到。但在一些科幻影片中可以窺見一斑。比如,《人工智慧》中的小男孩大衛,以及《機械姬》裡面的艾娃。

超人工智慧

超人工智慧(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ASI)牛津哲學家、知名人工智慧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級智慧定義為“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大腦都聰明很多,包括科學創新、通識和社交技能”。

在超人工智慧階段,人工智慧已經跨過“奇點”,其計算和思維能力已經遠超人腦。此時的人工智慧已經不是人類可以理解和想像。人工智慧將打破人腦受到的維度限制,其所觀察和思考的內容,人腦已經無法理解,人工智慧將形成一個新的社會。

《復仇者聯盟》中的奧創、《神盾特工局》中的黑化後的艾達,或許可以理解為超人工智慧。

現在,人類已經掌握了弱人工智慧,它的每一步都是在向強人工智慧邁進。而超人工智慧超出了人類現有的認知範圍,甚至引發了人類“永生”或“滅絕”的哲學思考。人工智慧革命是從弱人工智慧,通過強人工智慧,最終到達超人工智慧的旅途。不管這個旅途有多長,不管人類的意願如何,不可否認,這一革命已經以不可逆之勢蓬勃開始了!

人工智慧將打破人腦受到的維度限制,其所觀察和思考的內容,人腦已經無法理解,人工智慧將形成一個新的社會。

《復仇者聯盟》中的奧創、《神盾特工局》中的黑化後的艾達,或許可以理解為超人工智慧。

現在,人類已經掌握了弱人工智慧,它的每一步都是在向強人工智慧邁進。而超人工智慧超出了人類現有的認知範圍,甚至引發了人類“永生”或“滅絕”的哲學思考。人工智慧革命是從弱人工智慧,通過強人工智慧,最終到達超人工智慧的旅途。不管這個旅途有多長,不管人類的意願如何,不可否認,這一革命已經以不可逆之勢蓬勃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