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誠品書店創始人離世引發討論,實體書店的價值在哪裡?

7月18日,經誠品集團確認,誠品書店創始人、董事長吳清友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病逝,享年66歲。吳清友先生因創辦著名連鎖書店誠品書店而廣為人知。

吳清友先生創辦的誠品書店屬於24小時營業,與商場複合經營,商業與文化並行,就如同吳先生曾說的話:“我們會面對現實經營的壓力,但沒有商業,誠品不能活;可是沒有文化,誠品也不想活了。”至今,已堅持了28年的誠品書店模式不僅為眾多讀者提供了優質的服務,還影響了整個中國的書店行業。

但2015年,大陸首家誠品書店在蘇州開業時,這種曾讓誠品書店轉虧為盈的書店商場複合經營模式也被一些讀者如此批評著:“不以賣書為主的書店已經不再是書店”。

互聯網對實體書店產生衝擊

互聯網商務的發展,帶動了網上書店的迅速發展。

據相關資料的評估,2010年,我國網上書店銷售額為50億元,而到了2016年,銷售額則達到了365億元。與此同時,實體書店的銷售額則從2015年的344億元降到了2016年的336億元,負增長2.33%。2016年,我國網店規模首次超過了實體書店。

大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偏向呢?

此外,方便快捷而且更便宜、環保的電子書憑藉著它的優勢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實體書店造成著衝擊。

實體書店就這樣運營不下去了嗎?並不是這樣。

實體書店已經開始了轉型

這對實體書籍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網路帶給這些書店的不止衝擊,更多的是機遇。對於文化,永遠不會有衰亡之說,因為文化能夠不斷地開拓創新、自我進步,每一次變革都能夠再次釋放出更強的美麗,

激發起更澎湃的生命力。承載文化的書店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