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郎永淳對話一號店創始人于剛:新零售來臨,電商下一步在哪裡?

“2017世界電子商務大會”於4月12-13日在浙江義烏市舉行,在4月13日的大咖對話環節,

找鋼網創始人兼CEO郎永淳(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對話崗嶺集團董事長(原一號店創始人于剛),共話“新零售來臨,電商下一步”。

於剛表示,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粗放式的增長,和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過了。現在大家做電商,必須要深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怎麼樣為顧客提供價值。還有一個就是如何提升效率,通過供應鏈管理,有效供應鏈管理,通過大資料對顧客行為的瞭解,

不斷的提升轉化率,讓獲客成本更低,讓網站更有黏性,不斷提升顧客體驗,這才是電商的生存和發展的根基。

談到醫藥電商,於剛預計,將來的醫療健康行業,任何一個人隨時隨地可以上網找醫生。將來可能絕大多數時間,給你看病的,給你診斷的,是個機器人,而且最後提出的治療方案,比專家醫生還要好。

以下為對話實錄(品途商業評論根據大會速記整理,

未經本人確認):

郎永淳:今天非常高興作為對話的主持人來和電商的前輩于剛先生做一個對談。一說到電商,總有一個人是繞不開的,總有一個公司是繞不開的,那就是阿裡巴巴。我們看到去年馬雲在闡述阿裡巴巴新的戰略的時候提到一個五新,這跟電商非常有密切關係的就是新零售的這樣一個概念的提出。于剛先生是1號店的創始人和締造者,您也是做了很多年的零售,

也做了很多年的電商,您對於新零售有什麼樣的觀察?

於剛:很高興能和郎老師一起對話。五新是指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其實新零售的概念,本身不那麼新。很早就提出了全管道零售的概念,我大概在2010年的時候,在中國零售的領袖峰會上,當時也提出來,將來是無商不電商,那個時候還做了一個調查,在場的兩百多位傳統零售的企業,有多少人做電商,

在用互聯網?大概百分之二十幾。現在可以看到,幾乎百分之八九十都已經走到線上,也看到很多的電商開始進軍線下。

其實,我們的觀念都在改變。以前我們叫做管道為王,現在實際上是顧客為王。就是說,新零售零售是什麼概念?線上和線下的有機融合,因為顧客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線上和線下提供的是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體驗,比如說電商是什麼優勢?它有7×24的服務,

不受時間限制,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一網可以服務全國乃至全球。它可以不受貨架限制,增加品類增加品種只是增加伺服器。它還有大資料,可以分析顧客的行為,根據這些分析的行為給顧客做精准化的行銷和個性化的服務。但是顧客也有很多線下的購物的需求,比如說體驗式行銷,需要看一看、試一試、摸一摸,才決定購買。或者他希望馬上看到,即時可得,看到就拿走。或者他希望跟店員交互,互相溝通了以後,讓店員給他出出主意,最後來決定買哪一個。

所以說現在所有的管道都是圍繞著顧客,怎麼樣為顧客提供最大價值和便利性。

郎永淳:這實際上是一個觀念的轉變。以前可能更多的沒有在意我們的顧客的感受,現在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要更多的從消費端考慮他的一系列的需求,怎麼樣創造需求滿足需求。您也是做了很多年零售,對於零售會有自己的更深刻的認知。對於傳統的零售,有什麼樣的建議?對於他們的轉型升級有什麼樣的建議?

於剛:首先看到全管道的零售,新零售的概念,線上線下有機融合,這是趨勢也是必需。首先互聯網大潮湧過來的時候,它是不可阻擋的,也是不可逆的。對於每一個企業來講,最好是擁抱變化,擁抱互聯網時代。我覺得得接受這種新零售的概念,就是說怎麼樣讓線上和線下有機融合起來,怎麼樣去圍繞著顧客,為顧客創造最大價值。我覺得這是所有的零售所必須要做的。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其實線上和線下也有各自的局限性,線下店面的成本比較高,需要很多人員。線上現在流量的成本也不低了,實際這種有機的融合是最好的。而且這種融合以後,更能滿足顧客的真實需求。比如我現在做的是互聯網醫藥健康,大家知道這個領域裡面又有行業壁壘又有政策壁壘,網上政策是不允許售賣處方藥的,但是店裡是可以售賣處方藥的但是國務院檔裡面可以有線上下單,但是由網店,店取或者店送,可以是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線上接受訂單之後,由店完成履單,這也是一種有機的融合。

另外大家知道,比如互聯網醫院,它可以通過視頻通過電話,給病人看診、複診、會診,但是真正的治療和最後的檢查,很多是需要線下去完成。這種線上線下的融合是有機的。

郎永淳:我特別佩服于剛董事長,您現在新創業的項目是有行業的壁壘政策的壁壘,您還是毅然決然的又投入到一次新的創業過程當中。因為您知道,就像您所建議的那樣,互聯網所帶來的變化是不可逆的,我們要主動擁抱這種變化創造一系列的可能。

作為一個連續的創業者,在創業道路上肯定有很多的經驗,也會有一些教訓,並且也會有很多自己的觀察。未來的創業的機會,您覺得還會有哪些?對我們的創業者有什麼樣的建議?

於剛:首先我可以告訴大家的就是中國創業的機會是非常多的,而且互聯網真正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來,產生的意義是深遠的。到去年年底,中國的線民已經達到了7.31億,網購人群超過了4.5億。也就是中國的線民超過了歐洲的人口,網購的滲透率也超過了64%。這個資料是非常驚人的。雖然現在因為基數大了,增速變緩了,但是中國這個市場是巨大的,真正的互聯網對我們生活的滲透,雖然整個的增速是超過了歐美,但是還有巨大的機會。

比如說現在很多新的領域,我進入的是互聯網醫療健康,美國是三萬億美金的市場,這個機會巨大。另外像人工智慧,像虛擬實境、大資料、可穿戴設備,這些領域都有巨大的機會。但是有幾點我覺得可以跟創業者分享的,互聯網這種燒錢的時代過去了,從我們一開始在考慮創業的項目的時候,就應該做一個健康的商務模式,它是可持續的,不需要大量的燒錢才能做出來。現在資本市場也非常理性,這是一個。

第二個,我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因為摩爾定律讓時間軸大幅度壓縮了,也就是說我們的機會的時間窗是非常之短的。我們任何時候看到一個機會,就得快速決策。

郎永淳:要不然稍縱即逝。

於剛:稍縱即逝,機會就稍縱即逝。再有一點,我認為很多時候一個創新的項目,或者一個創業項目,你必須要丟掉過去的很多包袱。因為這些包袱,你如果不去自己革自己的命的話,別人就會來革你的命。我記得當年蘇寧開始做電商的時候,張近東就說這樣一句話,我要麼就等死,要麼就找死。等死是別人的選擇,找死是我自己的選擇。所以蘇甯開始做電商,我認為轉型還是比較成功的。

實際上現在也是一樣,你要做任何的新的創業專案或者是企業在做轉型的時候,你必須敢於自己革自己的命,因為你不革自己的命,別人就會革了你的命。當年我做1號店,做移動購物的時候,那時候誰也看出不清,覺得怎麼可能在這麼小的手機上,這麼小的屏怎麼做搜索?怎麼比價?內容描述怎麼樣才可能完整?那時候沒人看好這個。但是我們非常勇敢的投入了這個,大家可以看到,從第一年的銷售2%不到,後來到百分之十幾、二十幾、三十幾。現在在網上購藥的,我的1藥網,手機購藥的超過了80%。也就是說我們基本跨越了PC年代,直接進入了移動互聯的時代。

現在整個的線民中間,超過95%的都是移動線民,這就是趨勢。將來幾乎絕大多數的,甚至是所有的,購物也好服務也好,都通過移動設備進行了。

郎永淳:要主動把握一種趨勢,把握稍縱即逝的視窗期,並且要主動革自己的命,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瞭解未來技術演進的趨勢,包括資本的一系列的推動力。這其中可能就在於我們對未來應該有什麼樣的判斷。去年互聯網圈很多人都在提,現在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了,您怎麼看?

於剛:其實互聯網上半場跟下半場大概的區分,我的理解是這樣,大家認為這種用戶紅利,也就是用戶爆發式增長,粗放式的增長,和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過了。大家可以看到,強者恒強,大家從開始很多垂直性的切入,慢慢到了綜合性的電商平臺性的電商。現在大家做任何的電商,必須要深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怎麼樣為顧客提供價值。這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個就是如何提升效率,通過供應鏈管理,有效供應鏈管理,通過大資料對顧客行為的瞭解,不斷的提升轉化率,讓獲客成本更低,讓網站更有黏性,不斷提升顧客體驗,這才是電商的生存和發展的根基。

我覺得現在還有一個領域是非常重要的,將來對電商具有很深遠的意義的,就是人工智慧。你可以想像,人工智慧去年一個黑天鵝事件,就是人工智慧打敗了人類的圍棋冠軍,大家認為圍棋是人類維護自己尊嚴的最後一個堡壘,結果被AlphaGO給打敗了。而且可以說是完敗,李世石是4:1輸掉。後來又跟中國所有的冠軍們,九段的棋手們,60:0,完勝。今年又有新的進展,不光是對高度複雜需要大量計算能力的遊戲也好問題也好,人工智慧可以解決,最近大家也可以看到,(冷撲大師)擊敗了國際上著名的德撲選手。大家知道德撲是非對稱資訊非完整資訊的,牽涉到人的情緒和情感的遊戲,人工智慧也可以打敗。也就是說,大家逐漸可以看到,人工智慧在未來,大家要接受這個事實,它來得比我們想像的要快,它的能力比我們想像的更強大。

我就在預期,將來我們的醫療健康行業,任何一個人隨時隨地可以上網找醫生。可是大家能想像嗎?將來可能絕大多數時間,給你看病的,給你診斷的,是個機器人,而且他給你的診斷,給你最後提出的治療方案,比專家醫生還要好。因為每一個專家只不過是個大資料空間的一個點,他的知識是有限的,他的經驗是有限的,他所能看到的是片面的。而這種人工智慧,它是根據大資料的分析,成千上萬個醫生的經驗的彙集、智慧的彙集,在所有這麼多病人中、病例中的綜合和總結,最後給你提出一個比較完整的,考慮方方面面的最後一個解決方案的話,我認為比一個醫生給你看的更完整,實際上這已經被證實了,最近IBM的沃森機器人,可以看腫瘤的拍片,它得出的治療方案和找出的病症,跟專家醫生是一樣的。將來還有很多專家醫生看不到的地方它可以看得到,我覺得這一點將來其實這個未來,來得比我們想像的更快更早。

郎永淳:其實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六十年,在去年是突飛猛進,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我看您是特別強調技術在未來的應用,您現在做醫藥電商,醫藥電商並不像大家所期待的那麼火爆。它遇到的難點是什麼?未來你會用什麼樣的技術什麼樣的佈局推動醫藥電商的進一步的發展?

於剛:大家可以看到,整個電商的進化是一步一步來的,你如果回顧一下電商之路的話,最早它衝擊的是圖書、音像,然後才開始是3C數碼,然後是服裝、母嬰,等我做1號店做快消品的時候已經比較晚了,2008年左右的時間,比圖書音像晚了十年。每往後推進一步都有新的壁壘,圖書、音像比較簡單,圖書的話價值低,物流容易,後來做服裝有退換貨的麻煩,後來做吃的喝的,整個保質期、供應鏈管理變得非常複雜。現在大家開始衝擊生鮮,因為保鮮度,整個物流業是很難的。

做醫藥電商有它的壁壘,比如有政策壁壘、行業壁壘,但是這個互聯網大潮沖過來的時候,是沒有一個行業一個領域可以滿意,只不過是遲和早的時間上的差別。我們現在遇到最大壁壘,幾個,一個就是政策壁壘,網售處方藥是禁止的。還有是醫保,醫保是非常區域化的。還有行業壁壘,比如如何保障每一盒藥都是可以追蹤,可以追溯的,可以保證安全的。一個是顧客,我們要教育顧客,很像2008、2009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在做一號點的時候,那個時機,但是它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我們的佈局是這樣,首先我們有B2C這一塊,有兩千多萬的顧客。一方面為大眾解決他們買藥難、買藥貴、看病難的問題。我們有網路醫院,可以線上通過視頻通過電話給病人看診,可以開電子處方,可以通過網路藥房履單。我們還有B2B這一塊,因為中國的醫藥的B2B的環節是非常長的,而且成本是很高的。互聯網可以在這方面大有作為。我們還有藥交所,藥品交易中心可以説明醫院、診所、藥房,在上面招投標,它是個陽光透明公平公正的平臺,可以降低採購成本,縮短中間的環節,讓整個採購環節變得非常透明。

郎永淳:模式上看既有B2C也有B2B,從產業鏈和供應鏈來講已經做好了全產業鏈的供應鏈的優化的工作。我們非常想知道的是,您認為中國電商的國際化步伐會是什麼樣的趨勢?

於剛:我覺得中國電商的國際化,有很多的優勢。第一,中國的電商的發展速度,雖然它沒有美國那麼成熟,但是中國的電商發展速度是遠超過歐美的。中國的政策對跨境電商是非常支持的。這幾年政府出了一系列的跨境電商的優惠的政策,政府也在鼓勵一帶一路。我覺得中國做跨境電商,也是有一些天然優勢。一方面我們的電商發展很快,我們給自己設了比較高的標杆。比如說物流配送,你收貨三天五天甚至一個多星期,不覺得是回事情,可我們的顧客的要求,我們在中國幾乎要求,大城市裡面要求是當天可以收到貨或者次日可以收到貨。要是兩天收不到貨就感到非常著急了。所以我們設了比較高的標杆。加上中國製造,中國的商品,像義烏這麼多的小商品,中國有非常多的優質的商品可以輸送到全球,也受全球消費者的歡迎。

郎永淳:您從物流的角度比較了中美兩國消費者對電商的不同期待,我們順著這個問題繼續往下深入一些,您認為中國的電商和美國的電商,有什麼樣的不同?對於中國的電商在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期待?這也是最後一個問題了。

於剛:這其實挺有意思,我自己也是交了很多學費,才發現在中國做電商,我們的消費者的習慣和我們的所有的購物的行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最早的時候做1號店的時候,我們的網站跟亞馬遜差不了太多,很乾淨很短,內容很多圖片,後來發現我們的消費者並不喜歡這樣,他們喜歡很熱鬧,一個首頁可以很長很長,可以拉七八頁乃至上十頁這麼長。上面很多的連結很多的閃耀的連結,而且顧客也很少用導航條,不像美國消費者都是用導航條做來回的翻頁。中國的消費者喜歡把所有的網頁全打開,然後互相之間跳轉。所以我們是有很多的差別的。

你也可以看到,國際的電商在中國也鮮有成功的,很少有成功的。國際電商的理念就是說,我一網覆蓋全國,一網覆蓋全球,當時我們做了一個,根據IP位址來決定你是哪個城市的顧客,我就展現什麼樣的網頁。我們知道哈爾濱的顧客和昆明的顧客需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就讓我們提升了轉化率百分之十幾。而且而這種做法是靠機器做的,是很智慧化的。

後來我們準備做千人千面,但是我們從千人四面開始做,我們把顧客群分成男性顧客、女性顧客,女性顧客又分成是媽媽還是未婚,或者是一個新客,這樣大幅提升我們的轉化率。也就是在中國,我們的電商雖然引入了很多大量的國際優秀電商的很多的商務模式也好做法也好,但是我們也有大量自己的創新。而且這種創新讓我們能夠在中國市場上可以迅速的發展。

美國電商我覺得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以前亞馬遜,我為亞馬遜服務過幾年,我認為它對鼓勵創新上,敢於自己革自己命這方面,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亞馬遜推出電子書的時候,在公司是遭到很多的反對聲音的。因為它的BMVD,這是它的最大的品類,電子書會把自己這個品類有很大的衝擊,但是它義無反顧的推動了電子書。而Kindle,也成了它非常大的盈利點。這些年的很大的發展點。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郎永淳:革命,創新,包括於總用自己的實戰經驗跟大家做了寶貴的分享,這些都是沉甸甸的乾貨,並且也都是通過實戰交出了一系列的學費,獲得了寶貴的經驗。非常感謝於總的分享,讓我們用掌聲感謝他。

看到就拿走。或者他希望跟店員交互,互相溝通了以後,讓店員給他出出主意,最後來決定買哪一個。

所以說現在所有的管道都是圍繞著顧客,怎麼樣為顧客提供最大價值和便利性。

郎永淳:這實際上是一個觀念的轉變。以前可能更多的沒有在意我們的顧客的感受,現在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要更多的從消費端考慮他的一系列的需求,怎麼樣創造需求滿足需求。您也是做了很多年零售,對於零售會有自己的更深刻的認知。對於傳統的零售,有什麼樣的建議?對於他們的轉型升級有什麼樣的建議?

於剛:首先看到全管道的零售,新零售的概念,線上線下有機融合,這是趨勢也是必需。首先互聯網大潮湧過來的時候,它是不可阻擋的,也是不可逆的。對於每一個企業來講,最好是擁抱變化,擁抱互聯網時代。我覺得得接受這種新零售的概念,就是說怎麼樣讓線上和線下有機融合起來,怎麼樣去圍繞著顧客,為顧客創造最大價值。我覺得這是所有的零售所必須要做的。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其實線上和線下也有各自的局限性,線下店面的成本比較高,需要很多人員。線上現在流量的成本也不低了,實際這種有機的融合是最好的。而且這種融合以後,更能滿足顧客的真實需求。比如我現在做的是互聯網醫藥健康,大家知道這個領域裡面又有行業壁壘又有政策壁壘,網上政策是不允許售賣處方藥的,但是店裡是可以售賣處方藥的但是國務院檔裡面可以有線上下單,但是由網店,店取或者店送,可以是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線上接受訂單之後,由店完成履單,這也是一種有機的融合。

另外大家知道,比如互聯網醫院,它可以通過視頻通過電話,給病人看診、複診、會診,但是真正的治療和最後的檢查,很多是需要線下去完成。這種線上線下的融合是有機的。

郎永淳:我特別佩服于剛董事長,您現在新創業的項目是有行業的壁壘政策的壁壘,您還是毅然決然的又投入到一次新的創業過程當中。因為您知道,就像您所建議的那樣,互聯網所帶來的變化是不可逆的,我們要主動擁抱這種變化創造一系列的可能。

作為一個連續的創業者,在創業道路上肯定有很多的經驗,也會有一些教訓,並且也會有很多自己的觀察。未來的創業的機會,您覺得還會有哪些?對我們的創業者有什麼樣的建議?

於剛:首先我可以告訴大家的就是中國創業的機會是非常多的,而且互聯網真正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來,產生的意義是深遠的。到去年年底,中國的線民已經達到了7.31億,網購人群超過了4.5億。也就是中國的線民超過了歐洲的人口,網購的滲透率也超過了64%。這個資料是非常驚人的。雖然現在因為基數大了,增速變緩了,但是中國這個市場是巨大的,真正的互聯網對我們生活的滲透,雖然整個的增速是超過了歐美,但是還有巨大的機會。

比如說現在很多新的領域,我進入的是互聯網醫療健康,美國是三萬億美金的市場,這個機會巨大。另外像人工智慧,像虛擬實境、大資料、可穿戴設備,這些領域都有巨大的機會。但是有幾點我覺得可以跟創業者分享的,互聯網這種燒錢的時代過去了,從我們一開始在考慮創業的項目的時候,就應該做一個健康的商務模式,它是可持續的,不需要大量的燒錢才能做出來。現在資本市場也非常理性,這是一個。

第二個,我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因為摩爾定律讓時間軸大幅度壓縮了,也就是說我們的機會的時間窗是非常之短的。我們任何時候看到一個機會,就得快速決策。

郎永淳:要不然稍縱即逝。

於剛:稍縱即逝,機會就稍縱即逝。再有一點,我認為很多時候一個創新的項目,或者一個創業項目,你必須要丟掉過去的很多包袱。因為這些包袱,你如果不去自己革自己的命的話,別人就會來革你的命。我記得當年蘇寧開始做電商的時候,張近東就說這樣一句話,我要麼就等死,要麼就找死。等死是別人的選擇,找死是我自己的選擇。所以蘇甯開始做電商,我認為轉型還是比較成功的。

實際上現在也是一樣,你要做任何的新的創業專案或者是企業在做轉型的時候,你必須敢於自己革自己的命,因為你不革自己的命,別人就會革了你的命。當年我做1號店,做移動購物的時候,那時候誰也看出不清,覺得怎麼可能在這麼小的手機上,這麼小的屏怎麼做搜索?怎麼比價?內容描述怎麼樣才可能完整?那時候沒人看好這個。但是我們非常勇敢的投入了這個,大家可以看到,從第一年的銷售2%不到,後來到百分之十幾、二十幾、三十幾。現在在網上購藥的,我的1藥網,手機購藥的超過了80%。也就是說我們基本跨越了PC年代,直接進入了移動互聯的時代。

現在整個的線民中間,超過95%的都是移動線民,這就是趨勢。將來幾乎絕大多數的,甚至是所有的,購物也好服務也好,都通過移動設備進行了。

郎永淳:要主動把握一種趨勢,把握稍縱即逝的視窗期,並且要主動革自己的命,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瞭解未來技術演進的趨勢,包括資本的一系列的推動力。這其中可能就在於我們對未來應該有什麼樣的判斷。去年互聯網圈很多人都在提,現在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了,您怎麼看?

於剛:其實互聯網上半場跟下半場大概的區分,我的理解是這樣,大家認為這種用戶紅利,也就是用戶爆發式增長,粗放式的增長,和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過了。大家可以看到,強者恒強,大家從開始很多垂直性的切入,慢慢到了綜合性的電商平臺性的電商。現在大家做任何的電商,必須要深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怎麼樣為顧客提供價值。這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個就是如何提升效率,通過供應鏈管理,有效供應鏈管理,通過大資料對顧客行為的瞭解,不斷的提升轉化率,讓獲客成本更低,讓網站更有黏性,不斷提升顧客體驗,這才是電商的生存和發展的根基。

我覺得現在還有一個領域是非常重要的,將來對電商具有很深遠的意義的,就是人工智慧。你可以想像,人工智慧去年一個黑天鵝事件,就是人工智慧打敗了人類的圍棋冠軍,大家認為圍棋是人類維護自己尊嚴的最後一個堡壘,結果被AlphaGO給打敗了。而且可以說是完敗,李世石是4:1輸掉。後來又跟中國所有的冠軍們,九段的棋手們,60:0,完勝。今年又有新的進展,不光是對高度複雜需要大量計算能力的遊戲也好問題也好,人工智慧可以解決,最近大家也可以看到,(冷撲大師)擊敗了國際上著名的德撲選手。大家知道德撲是非對稱資訊非完整資訊的,牽涉到人的情緒和情感的遊戲,人工智慧也可以打敗。也就是說,大家逐漸可以看到,人工智慧在未來,大家要接受這個事實,它來得比我們想像的要快,它的能力比我們想像的更強大。

我就在預期,將來我們的醫療健康行業,任何一個人隨時隨地可以上網找醫生。可是大家能想像嗎?將來可能絕大多數時間,給你看病的,給你診斷的,是個機器人,而且他給你的診斷,給你最後提出的治療方案,比專家醫生還要好。因為每一個專家只不過是個大資料空間的一個點,他的知識是有限的,他的經驗是有限的,他所能看到的是片面的。而這種人工智慧,它是根據大資料的分析,成千上萬個醫生的經驗的彙集、智慧的彙集,在所有這麼多病人中、病例中的綜合和總結,最後給你提出一個比較完整的,考慮方方面面的最後一個解決方案的話,我認為比一個醫生給你看的更完整,實際上這已經被證實了,最近IBM的沃森機器人,可以看腫瘤的拍片,它得出的治療方案和找出的病症,跟專家醫生是一樣的。將來還有很多專家醫生看不到的地方它可以看得到,我覺得這一點將來其實這個未來,來得比我們想像的更快更早。

郎永淳:其實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六十年,在去年是突飛猛進,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我看您是特別強調技術在未來的應用,您現在做醫藥電商,醫藥電商並不像大家所期待的那麼火爆。它遇到的難點是什麼?未來你會用什麼樣的技術什麼樣的佈局推動醫藥電商的進一步的發展?

於剛:大家可以看到,整個電商的進化是一步一步來的,你如果回顧一下電商之路的話,最早它衝擊的是圖書、音像,然後才開始是3C數碼,然後是服裝、母嬰,等我做1號店做快消品的時候已經比較晚了,2008年左右的時間,比圖書音像晚了十年。每往後推進一步都有新的壁壘,圖書、音像比較簡單,圖書的話價值低,物流容易,後來做服裝有退換貨的麻煩,後來做吃的喝的,整個保質期、供應鏈管理變得非常複雜。現在大家開始衝擊生鮮,因為保鮮度,整個物流業是很難的。

做醫藥電商有它的壁壘,比如有政策壁壘、行業壁壘,但是這個互聯網大潮沖過來的時候,是沒有一個行業一個領域可以滿意,只不過是遲和早的時間上的差別。我們現在遇到最大壁壘,幾個,一個就是政策壁壘,網售處方藥是禁止的。還有是醫保,醫保是非常區域化的。還有行業壁壘,比如如何保障每一盒藥都是可以追蹤,可以追溯的,可以保證安全的。一個是顧客,我們要教育顧客,很像2008、2009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在做一號點的時候,那個時機,但是它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我們的佈局是這樣,首先我們有B2C這一塊,有兩千多萬的顧客。一方面為大眾解決他們買藥難、買藥貴、看病難的問題。我們有網路醫院,可以線上通過視頻通過電話給病人看診,可以開電子處方,可以通過網路藥房履單。我們還有B2B這一塊,因為中國的醫藥的B2B的環節是非常長的,而且成本是很高的。互聯網可以在這方面大有作為。我們還有藥交所,藥品交易中心可以説明醫院、診所、藥房,在上面招投標,它是個陽光透明公平公正的平臺,可以降低採購成本,縮短中間的環節,讓整個採購環節變得非常透明。

郎永淳:模式上看既有B2C也有B2B,從產業鏈和供應鏈來講已經做好了全產業鏈的供應鏈的優化的工作。我們非常想知道的是,您認為中國電商的國際化步伐會是什麼樣的趨勢?

於剛:我覺得中國電商的國際化,有很多的優勢。第一,中國的電商的發展速度,雖然它沒有美國那麼成熟,但是中國的電商發展速度是遠超過歐美的。中國的政策對跨境電商是非常支持的。這幾年政府出了一系列的跨境電商的優惠的政策,政府也在鼓勵一帶一路。我覺得中國做跨境電商,也是有一些天然優勢。一方面我們的電商發展很快,我們給自己設了比較高的標杆。比如說物流配送,你收貨三天五天甚至一個多星期,不覺得是回事情,可我們的顧客的要求,我們在中國幾乎要求,大城市裡面要求是當天可以收到貨或者次日可以收到貨。要是兩天收不到貨就感到非常著急了。所以我們設了比較高的標杆。加上中國製造,中國的商品,像義烏這麼多的小商品,中國有非常多的優質的商品可以輸送到全球,也受全球消費者的歡迎。

郎永淳:您從物流的角度比較了中美兩國消費者對電商的不同期待,我們順著這個問題繼續往下深入一些,您認為中國的電商和美國的電商,有什麼樣的不同?對於中國的電商在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期待?這也是最後一個問題了。

於剛:這其實挺有意思,我自己也是交了很多學費,才發現在中國做電商,我們的消費者的習慣和我們的所有的購物的行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最早的時候做1號店的時候,我們的網站跟亞馬遜差不了太多,很乾淨很短,內容很多圖片,後來發現我們的消費者並不喜歡這樣,他們喜歡很熱鬧,一個首頁可以很長很長,可以拉七八頁乃至上十頁這麼長。上面很多的連結很多的閃耀的連結,而且顧客也很少用導航條,不像美國消費者都是用導航條做來回的翻頁。中國的消費者喜歡把所有的網頁全打開,然後互相之間跳轉。所以我們是有很多的差別的。

你也可以看到,國際的電商在中國也鮮有成功的,很少有成功的。國際電商的理念就是說,我一網覆蓋全國,一網覆蓋全球,當時我們做了一個,根據IP位址來決定你是哪個城市的顧客,我就展現什麼樣的網頁。我們知道哈爾濱的顧客和昆明的顧客需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就讓我們提升了轉化率百分之十幾。而且而這種做法是靠機器做的,是很智慧化的。

後來我們準備做千人千面,但是我們從千人四面開始做,我們把顧客群分成男性顧客、女性顧客,女性顧客又分成是媽媽還是未婚,或者是一個新客,這樣大幅提升我們的轉化率。也就是在中國,我們的電商雖然引入了很多大量的國際優秀電商的很多的商務模式也好做法也好,但是我們也有大量自己的創新。而且這種創新讓我們能夠在中國市場上可以迅速的發展。

美國電商我覺得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以前亞馬遜,我為亞馬遜服務過幾年,我認為它對鼓勵創新上,敢於自己革自己命這方面,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亞馬遜推出電子書的時候,在公司是遭到很多的反對聲音的。因為它的BMVD,這是它的最大的品類,電子書會把自己這個品類有很大的衝擊,但是它義無反顧的推動了電子書。而Kindle,也成了它非常大的盈利點。這些年的很大的發展點。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郎永淳:革命,創新,包括於總用自己的實戰經驗跟大家做了寶貴的分享,這些都是沉甸甸的乾貨,並且也都是通過實戰交出了一系列的學費,獲得了寶貴的經驗。非常感謝於總的分享,讓我們用掌聲感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