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0後博導來了!80後緊握住了保溫杯,中年危機不可怕,最可怕

真是活久見!誰都不曾想到,一個普通的保溫杯也能火成這樣。

故事源自一位攝影師去給黑豹樂隊拍照,看見鼓手趙明義端著保溫杯喝水,禁不住感慨:

“不可想像啊!當年鐵漢一般的男人,

如今端著保溫杯向我走來”。

很快,網友都把注意力盯在了”中年危機”上,保溫杯也成了”中年危機”的代名詞。很多人自嘲、自黑、焦慮。

“我好像看到了以後的自己”...

“明義哥,你怎麼到這個地步了?”...

中年危機本就是一個容易戳中淚點、引發共鳴的話題,

如今借著保溫杯的“東風”又一次刷屏了。

這不,還沒等小編從中年危機的恍惚中走出來,卻又被這條新聞徹底擊垮了。

消息稱,浙江大學出了位90後女博導。是的,90後博導來啦!學霸+女神=學神!

這位年輕的楊教授出生于1990年6月5日,20歲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24歲博士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

楊樹,這位高顏值學神,帶著90後的標籤向我們宣佈——她走向了學術前臺。

這一下,網友徹底炸開了鍋。

“對比之後,我仰天長問:我還有什麼臉活著?”

“實力打臉!”

“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只能呵呵呵。”

而80後只好默默的緊握住了保溫杯。

關於中年危機

關於年齡的焦慮,是現代社會經久不衰的話題。每一次關於“中年”的討論,除了調侃、傲嬌、自嘲之外,都混合著真實的焦慮和不甘。“中年危機”這個曾經還很遙遠的詞,忽然就殺到了80後、90後的面前。

而其實真正的中年人是不談中年危機的。他們把自己藏起來,不示弱,也不逞強。他們從不談論自己。倒是80後、90後更喜歡談論中年危機。

那麼,中年危機是什麼?網友總結得好——就是怕,

沒有安全感。

人到中年,青春不再,曾經光彩照人,皮膚吹彈可破,如今美顏相機都無力回天,還要在家庭、工作中各種勞心勞力。中年男性更是如此,上有老下有小,隨時面對事業、健康、婚姻等各種“關卡”,抗風險能力薄弱;論感情,常常“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論身體,體力減弱,精力衰退,隨時“感覺身體被掏空”……

當然也會有人成為像陳道明、吳秀波那樣的魅力大叔,但更多人都成了被稱為“大爺”的中年糙漢子。

中年危機不可怕,人口老齡化才可怕!

既然說到中年危機,我們就先來看一組資料。通過觀察2010年人口結構圖,1950年、1960年和1980年附近人口出生率出現明顯的高峰,這就是我國的三次“嬰兒潮”。從下圖可以看出,第三次“嬰兒潮”出現在1980年到1990年,也就是今天叫喊中年危機這一代。

對此,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1953和1962年是政策支持生育,出現嬰兒潮容易理解,但是1982年中國開始嚴格落實計劃生育,為什麼出生率還是有明顯增長呢?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代際關係,1962年第二波“嬰兒潮”到了生育年齡,生出了第三波“嬰兒潮”。

第三次生育高峰出生的80後,他們才30多歲,而90年出生的還不到30歲,為什麼對中年危機如此敏感?

我們先看一組關於人口預測的資料:

聯訊證券研究的新的人口預測曲線顯示,我國人口高峰期在2029年,人口最多達到14.4945億,與聯合國預測人口最高峰2030年(聯合國預測是以5年為單位)的14.4112億比較接近。

資料顯示,調整後的生育率計算出的加權總和生育率在1.84上下波動,這說明我國婦女已經是每人生育2個小孩了,尤其是2011年到2020年是一個生育率小高峰,2016年達到1.92。

這說明如果我國近年來的生育率有所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更大比例的女性進入育齡期(第三波嬰兒潮的女性已經進入20~30歲生育最旺盛的時期),而非是放開二胎政策導致。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未來的老齡人口是多少?

如下圖所示,未來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2050年以前一直高速上升,占26.31%,而此時正好第三波嬰兒潮都已老去,意味著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再看我國2050年人口分佈圖,可以看到,我國在2020年左右又有一波“小嬰兒潮”,我們稱之為“第四波嬰兒潮”,這波嬰兒潮主要是第三波“嬰兒潮”生出來的,值得關注的是,第四波“嬰兒潮”後的人口逐漸穩定減少。

老齡化意味著老年人口多,需要勞動力人口來撫養,那老齡化情況下勞動力撫養壓力會增加多少?

聯訊證券以60歲為節點,之前作為勞動力人口,之後作為老年人口劃分計算老年人撫養比和少兒撫養比,發現總體來看,我國少兒撫養比相對平穩。

但是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我國的老年人撫養比在一路走高,2017年我國撫養比是0.5,意味著每兩個勞動力合力撫養一個人,但是到2050年撫養比接近0.9,意味著一個勞動力就要撫養將近一個人。

所以,如果你是第三波嬰兒潮出生的,你兒子很大可能是第四波嬰兒潮,等到你老了(2050年),你的下一代撫養小孩和老人的壓力是你現在的兩倍。

按照目前的趨勢,人口老齡化似乎勢不可擋,所以老齡化的社會中,勞動力不足是最大的問題。

如此看來,80後、90後還在爬坡,但他們要面對的未來是:前邊有一大群人需要去贍養,後邊卻來者寥寥。

啥都別說了,小編先去泡杯枸杞,緩緩神...

粉絲們臨走前記得點贊鼓勵!原創雖不易,有君伴我行。動動拇指,點亮財富熱能,升騰心靈之翼!

對此,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1953和1962年是政策支持生育,出現嬰兒潮容易理解,但是1982年中國開始嚴格落實計劃生育,為什麼出生率還是有明顯增長呢?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代際關係,1962年第二波“嬰兒潮”到了生育年齡,生出了第三波“嬰兒潮”。

第三次生育高峰出生的80後,他們才30多歲,而90年出生的還不到30歲,為什麼對中年危機如此敏感?

我們先看一組關於人口預測的資料:

聯訊證券研究的新的人口預測曲線顯示,我國人口高峰期在2029年,人口最多達到14.4945億,與聯合國預測人口最高峰2030年(聯合國預測是以5年為單位)的14.4112億比較接近。

資料顯示,調整後的生育率計算出的加權總和生育率在1.84上下波動,這說明我國婦女已經是每人生育2個小孩了,尤其是2011年到2020年是一個生育率小高峰,2016年達到1.92。

這說明如果我國近年來的生育率有所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更大比例的女性進入育齡期(第三波嬰兒潮的女性已經進入20~30歲生育最旺盛的時期),而非是放開二胎政策導致。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未來的老齡人口是多少?

如下圖所示,未來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2050年以前一直高速上升,占26.31%,而此時正好第三波嬰兒潮都已老去,意味著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再看我國2050年人口分佈圖,可以看到,我國在2020年左右又有一波“小嬰兒潮”,我們稱之為“第四波嬰兒潮”,這波嬰兒潮主要是第三波“嬰兒潮”生出來的,值得關注的是,第四波“嬰兒潮”後的人口逐漸穩定減少。

老齡化意味著老年人口多,需要勞動力人口來撫養,那老齡化情況下勞動力撫養壓力會增加多少?

聯訊證券以60歲為節點,之前作為勞動力人口,之後作為老年人口劃分計算老年人撫養比和少兒撫養比,發現總體來看,我國少兒撫養比相對平穩。

但是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我國的老年人撫養比在一路走高,2017年我國撫養比是0.5,意味著每兩個勞動力合力撫養一個人,但是到2050年撫養比接近0.9,意味著一個勞動力就要撫養將近一個人。

所以,如果你是第三波嬰兒潮出生的,你兒子很大可能是第四波嬰兒潮,等到你老了(2050年),你的下一代撫養小孩和老人的壓力是你現在的兩倍。

按照目前的趨勢,人口老齡化似乎勢不可擋,所以老齡化的社會中,勞動力不足是最大的問題。

如此看來,80後、90後還在爬坡,但他們要面對的未來是:前邊有一大群人需要去贍養,後邊卻來者寥寥。

啥都別說了,小編先去泡杯枸杞,緩緩神...

粉絲們臨走前記得點贊鼓勵!原創雖不易,有君伴我行。動動拇指,點亮財富熱能,升騰心靈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