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朋友圈“爆款”的保溫杯,還有什麼比中年危機更可怕?

最美不過夕陽紅

最熱不過保溫杯

網路時代

總不缺少“流行段子”作談資

這次捲入其中的

是喝水的“保溫杯”

事情起源於網上的一則爆料

保溫杯、手串、背心、啤酒肚,這幾乎成了時下中年男人們流行的標配。

不過,這些行頭,如果是出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還不足為奇,但偏偏這次帶貨的重量級人物,是當年玩搖滾紅到發紫的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熟悉的旋律還回蕩在耳邊,但,昔日反叛到不可一世的搖滾青年,

如今卻跟保溫杯同框。畫風反差之大,難怪連攝影師都感慨:曾經的搖滾青年,如今也走向了保健之路。

一時間,70後、80後甚至90後群體也紛紛開始拿保溫杯自嘲:“人到中年,連喝啤酒都想放兩粒枸杞”。

甚至有人不服氣:“記住,中年危機最後的倔強,絕不拿泡著枸杞的保溫杯!”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原本,“中年危機”在心理學上是被解釋為“男人四十綜合征”的。這麼看,似乎跟20多歲的年輕人沒有多少關係。但隨著生活壓力加大、工作節奏加快,來自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方面的危機感,早已不僅僅局限于中年人。

面對疾病與衰老,醉心養生保健之術;面對壓力和煩惱,選擇在虛幻世界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這似乎成為很多人釋放自我甚至逃避現實的選擇。

但泡著枸杞的保溫杯真的可怕嗎?當然不。真正可怕的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往往也是在這個時候,抓住人們的這種危機心理,捧上一碗“毒雞湯”!

比如——

鼓吹“真正修煉的人不會得病”

邪教組織“法淪功”的頭目李洪志,

抓住人們對健康的渴求,不斷鼓吹生老病死是“業力”回報,稱習練“法淪功”能讓人遠離疾病,從而引誘不明真相的群眾誤入“法淪功”的大門。

李洪志鼓吹:“生老病死都是有因緣關係的,都是業力回報,你欠了債就得還”。他還宣揚,“真正修煉的人是不會得病的,也不會遇到什麼危險……真正要治好人的病,必須是真正修煉的人……練功的人的功自動就在消滅病毒和業力。吃藥是把業力壓了回去,

就不能夠清理身體,因此也就不能治病。”

然而,不少人正是因為聽信了他的歪理邪說,結果一命嗚呼。僅在今年,就先後曝出有“法淪功”骨幹賴善桃、蒯紅兵等因輕信“法淪功”邪說而耽誤病情、醫治無效死亡的消息。而李洪志的母親蘆淑珍,也於2016年因病去世。

鼓吹“圓滿升天”追求虛無縹緲的極樂

李洪志還常宣揚“法淪功”能度人到天堂,稱通往天堂的路,什麼都是金的,從而引誘不明真相的群眾對“法淪功”描述的極樂世界充滿幻想。甚至有人為了追求“圓滿升天”,不惜自殺、殺人……比如,曾震驚中外的天安門自fen事件,就是因“法淪功”癡迷者聽信李洪志的“升天”邪說,相信“去掉常人執著,包括對生命的執著”,結果造成2死3重傷的悲劇。

鼓吹“法輪世界”給予扭曲的心理寄託

人到中年,逐漸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和目標。每個人對這些問題都有其各自的看法,而李洪志針對人們心中的困惑,以一系列的歪理邪說,荒謬地解釋信徒心理的困惑和現實的困境,滿足他們對虛幻境界的渴望與追求,從而讓“法淪功”習練者得到心理平衡,陷入自我膨脹和自我癡迷狀態,自認為在“法淪功”的世界裡找到了心理寄託。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不少人為尋求精神寄託而習練“法淪功”,逐漸接受了李洪志的心理暗示,步入精神陷阱。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不能自拔,精神世界完全被李洪志的歪理邪說壟斷,出現病態似的執著瘋狂、心理偏執和是非顛倒,成為頑固癡迷者。

其實,與其在中年時面對青春的消逝、情懷的遠去而自顧自憐,不如振作精神、保持激情,對批評有耐受,對質疑有容忍,對褒獎有自知,讓“保溫杯”能端得起,也能放得下。

畢竟

對於人生而言

中年危機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沒有面對它的勇氣

既然年少輕狂時的我們都能心有猛虎

歷練成熟後的我們

又為何不能細嗅保溫杯?

甚至有人為了追求“圓滿升天”,不惜自殺、殺人……比如,曾震驚中外的天安門自fen事件,就是因“法淪功”癡迷者聽信李洪志的“升天”邪說,相信“去掉常人執著,包括對生命的執著”,結果造成2死3重傷的悲劇。

鼓吹“法輪世界”給予扭曲的心理寄託

人到中年,逐漸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和目標。每個人對這些問題都有其各自的看法,而李洪志針對人們心中的困惑,以一系列的歪理邪說,荒謬地解釋信徒心理的困惑和現實的困境,滿足他們對虛幻境界的渴望與追求,從而讓“法淪功”習練者得到心理平衡,陷入自我膨脹和自我癡迷狀態,自認為在“法淪功”的世界裡找到了心理寄託。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不少人為尋求精神寄託而習練“法淪功”,逐漸接受了李洪志的心理暗示,步入精神陷阱。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不能自拔,精神世界完全被李洪志的歪理邪說壟斷,出現病態似的執著瘋狂、心理偏執和是非顛倒,成為頑固癡迷者。

其實,與其在中年時面對青春的消逝、情懷的遠去而自顧自憐,不如振作精神、保持激情,對批評有耐受,對質疑有容忍,對褒獎有自知,讓“保溫杯”能端得起,也能放得下。

畢竟

對於人生而言

中年危機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沒有面對它的勇氣

既然年少輕狂時的我們都能心有猛虎

歷練成熟後的我們

又為何不能細嗅保溫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