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任澤平:為“絲路”鋪上“金磚”——廈門金磚峰會將譜寫怎樣的交響樂?

引子

廈門金磚國家峰會舉行在即,方正證券任澤平認為,在“一帶一路”同“金磚峰會”的疊加作用下,如下投資主線值得關注:廈門區域經濟發展;以高鐵、通信、電力設備為代表的中國高端製造業出海;

一帶一路”推動優勢基建產能輸出。

由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以及南非(2011年加入)所組成金磚五國,已經成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自2009年以來,歷屆金磚國家峰會確立主題,總結成果,推進金磚成員合作機制的成熟化。在中國的推動下,金磚國家與“一帶一路”互利共贏,共謀發展,邁向新階段。2017年金磚國家峰會花落廈門,也將給廈門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外貿易等方面帶來更多發展契機。

一、 金磚國家為世界經濟注入新能量

1.1 “金磚國家”的緣起

“金磚四國”源自英文BRIC一詞,原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經濟增長最為迅猛的四個發展中國家的首字母縮寫: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因與英文單詞的磚(Brick)發音類似而得名。

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後改稱為“金磚國家”(BRICS),其運作機制也逐漸固定化、常態化。

金磚國家的標誌是五國國旗的代表顏色做條狀圍成的圓形,象徵著“金磚國家”的合作、團結。金磚國家遵循開放透明、團結互助、深化合作、共謀發展原則和“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國家精神,致力於構建更緊密、更全面、更牢固的夥伴關係,強調戰略性務實合作,即從新興大國的整體利益出發,

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以互利共贏為目標、以開放透明為前提、以機制建設為保障,擴寬合作領域,最大程度分享合作成果。

1.2 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

2010年12月南非加入後,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範圍從歐洲、亞洲、拉丁美洲擴大到了非洲,進一步提高在國際舞臺的影響。2010年“金磚五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總量的18.9%,貿易額占世界的17.1%。2016年,金磚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總量的已達22.4%,

較2010年上升3.5個百分點,人口占比世界總人口的41.7%,商品貿易總額占世界貿易總額16.4%,石油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1.1%。金磚國家的發展體現了當代國際力量對比的量變和質變進程,順應了當代國際潮流的趨勢。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是建立在平等協商基礎上的國際治理機制,將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1.3 金磚國家合作助力“一帶一路”

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與“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用的建設理念不謀而合。金磚國家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是大勢所趨,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可實現更廣泛、更包容、更多樣性的發展。2010年來,金磚國家發展快速,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從12%上升到23%,貿易總額從11%上升到16%,對外貿易投資從7%上升到12%。

2016年,中國向金磚成員貿易出口額達到1305.6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6.2%,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額的41.1%。推動金磚國家經濟貿易合作,本身就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的重要手段。俄羅斯和印度目前都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藍圖規劃中,中國與俄印兩國就“一帶一路”不斷進行協調,推進戰略對接,實現互利共贏、共謀發展。在“一帶一路”合作上,南非、巴西雖非沿線國家,但可以其他形式參與到“一帶一路”合作中,發揮各自的資源稟賦優勢,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以此帶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合作關係的構建。

二、 峰會構建合作長效機制,“中國智慧”功不可沒

金磚國家峰會是全球最具有潛力的經濟合作組織形式之一,自2009年以來已舉行八屆,其議題由早期的呼籲建立多元化的貨幣體系、商議合作與協調機制,到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並在農業、經貿等方面展開廣泛的合作。其中,從早期的促成峰會機制常態化,到推動金磚銀行落地,以及進一步探索“金磚+”的對話模式,“中國智慧”功不可沒。

2.1 歷屆峰會主題;從框架到解決方案

金磚國家峰會的召開,定主題明確發展方向,拓展發展領域,使“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逐步成熟,作為全球新興經濟體代表“金磚五國”的國際影響力也日益增強。

2013年3月召開第五屆金磚國家峰會,以金磚國家與非洲:致力於發展、一體化和工業化的夥伴關係為主題,設立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進一步增加金磚國家之間的經貿和投資往來。

2014年7月召開第六屆金磚國家峰會,以包容性增長的可持續解決方案為主題,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立應急儲備機制,成為BRICS發展的里程碑。

2016年10月召開第八屆金磚國家會議,以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決方案為主題,探討設立金磚國家評級機構的可能性,同時五國協調加強在農業、教育、科技、文化、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合作。

2.2 金磚銀行“資金池”為合作保駕護航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於2015年7月21日落戶中國上海,作為金磚合作機制下成立的首個實體機構正式啟動。在其創立過程中,中國無論是在資金募集還是在專案運作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3年3月,第五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決定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將簡化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與貸款業務,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2014年7月15日金磚國家發表《福塔雷薩宣言》宣佈,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初始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並由各創始成員均攤,總部設在中國上海;並建立金磚應急儲備安排,旨在向陷入經濟危機的國家提供援助的經濟穩定基金,儲備基金為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提供410億美元,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分別提供180億美元,南非提供50億美元。該銀行將為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深化務實合作提供融資保障,並用於應對金融突發事件。

2016年,金磚銀行批准了7個貸款專案,總金額逾15億美元,其中中國項目占比達24.3%。2016年7月,新開發銀行公佈首批5個貸款項目,包括中國智慧新能源示範專案、巴西可再生能源轉貸項目、印度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轉貸項目、南非輸電網絡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轉型項目、俄羅斯水力發電和綠色能源項目,貸款金額分別為5.25億元人民幣、3億美元、2.5億美元、1.8億美元和1億美元。2016年11月,新開發銀行董事會批准了兩個新的貸款項目,包括中國福建莆田平海灣風電專案和印度中央邦道路專案,貸款金額分別為20億元人民幣和3.5億美元。

2016年7月,新開發銀行正式發行第一隻綠色金融債券,債券規模為3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5年。開創了多邊開發銀行獲准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綠色金融債券的先例。此外,新開發銀行非洲區域中心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成立並正式運營。這將為未來新開發銀行拓展非洲專案奠定基礎。

2017年7月6日,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行長卡馬特稱,銀行預計2017年批准10-15個貸款專案,貸款規模預計達25億到30億美元。2017-2018年裡銀行正在儲備的專案已經有23個,規模達60億美元,其中在中國有5個專案,規模在17億美元左右,均為主權貸款,將集中在綠色能源以及地鐵、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2.3 金磚峰會中國作用凸顯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金磚峰會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國之一,中國對於俄羅斯、巴西和南非的石油、鐵礦石和有色金屬等原材料資源都有較大需求。而作為新興國家的領頭羊,中國經濟對其他金磚國家的經濟也具有巨大的外溢效應,這也使得保持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穩定將更多依賴中國。從資料上看,2016年中國GDP達到11.2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14.8%;占金磚國家GDP總額的66.5%,進出口貿易額占比更是達到69.8%。

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是其他金磚成員最主要的交易夥伴。當前中國是俄羅斯、巴西、南非的第一大交易夥伴,印度的第二大交易夥伴。2016年中俄貿易額達到了695.3億美元,同比增長2.2%,占俄羅斯進出貿易額的14.9%;中國與巴西進出口貿易額585.0億美元, 對華出口額351.3億美元,占雙邊貿易總額的60.1%,中國是巴西第一大出口貿易國;中印雙邊貿易總額711.8億美元,自華進口582.6億美元,占雙邊貿易額的81.9%,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進口國;中南雙邊貿易總額204.0億美元,自華進口136.0億美元,同比增長18.1%。

金磚成員也是中國不可或缺的交易夥伴,2017年上半年中國前十大交易夥伴,包括了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中國對三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額均占中國進口貿易總額約2%。

中國是金磚機制的堅定支持者和參與者,金磚國家合作是中國外交的重要方向。今年中國作為主席國,以“深化金磚夥伴關係,開闢更加光明未來”為主題,重點深化務實合作、加強全球治理、開展人文交流、推動機制建設等方面推進合作。中國將與其他四國一道,繼續築牢和充實金磚合作,拓展“金磚+”對話合作模式,構建廣泛夥伴關係,推動金磚機制穩步發展。在歷屆金磚國家峰會上,為加強金磚國家合作提供戰略指引,貢獻中國智慧。

2.4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金磚國家合作不斷推進

南非是非洲大陸的主要經濟體,農業、礦業、信息產業、新能源、核電建設、海洋經濟等是南非的優勢產業,中國與南非合作堅持政府塔臺、企業唱戲,以企業為主體,在投資、經貿往來、青年就業方面深入合作,互幫互助。2017年11月,“中國-南非地方政府對話會” 在成都舉行,主題為“以地方合作推動我們的‘一帶一路’”,南非將攜手中國共同落實好2015年達成的約翰尼斯堡行動計畫。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太業占世界重要地位。中俄積極開展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各方面的廣泛戰略合作。2017年7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雙方商定,繼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推動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雙方將在開放、透明和考慮彼此利益的基礎上,推動地區一體化進程,致力於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鞏固中俄關係發展的物質基礎。

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加大參與境外大型項目的力度,2015年5月19日,巴西政府宣佈獲得中國5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繼原材料之後,中國在巴西的第二代投資集中於重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2016年中國企業在巴西的投資為84.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3%。據資料處理公司Dealogic最新的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在巴西的投資額達到了61.8億美元。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經濟產業多元化。中印合作挑戰與機遇並存。印度中國工業園在2017年8月開工建設,所在地古吉拉突邦,是一個集生產加工、商品展示交易、倉儲物流、綜合配套服務為一體,產業形態多元、配套功能完備、產城一體化的現代化工業園。這個工業園覆蓋印度市場,向東盟、南非、歐洲、美洲輻射。

三、為“絲路”鋪上“金磚”:關注三條投資主線

當前無論是從國內環境,還是從國際格局來看,“一帶一路”都處在加速推進期,伴隨著未來“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走向縱深,將會有更多國家和地區加入到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中來,對於逐步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而言,也意味著未來存在更多機遇。伴隨著9月份金磚國家峰會的舉行,無疑會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的市場關注度。我們認為三條投資線索值得關注:首先,金磚國家峰會疊加“一帶一路”或將推動廈門基建、航運和地產等產業發展,關注廈門本地相關行業上市公司;其次,關注以高鐵、通信、電力設備等高端製造業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的對外推廣;第三條主線則是優勢產能的輸出,主要涉及建築,建材,機械等行業。

3.1 “海上絲路”疊加“金磚峰會”,關注廈門區域經濟發展

廈門作為中國國際航運中心之一,已被中國確定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廈門在“一帶一路”中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廈門長期深耕海陸空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外文化交流,廈門機場躋身國內五大口岸機場,已開通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等38條國際地區航線,擁有亞洲最大的飛機維修中心。廈門港是中國大陸四大油輪母港之一,集裝箱輸送量居國內第7,全球第15。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下,廈門於2015年8月開通了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這是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出的首條中歐、中亞班列,“陸絲”和“海絲”在廈門實現了無縫對接。“一帶一路”規劃沿著班列延伸,正為廈門外貿打開新的機遇視窗。自2015年投入運營以來,中歐班列對貿易的帶動效應逐漸顯現,已累計發運120列,總貨值逾17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全年對開2000列、8萬個集裝箱,貨值783億元。廈門今年4月開通了至莫斯科的貨運班列, 6月通過海鐵聯運方式把班列輻射延伸至東盟的幹線港巴生港,致力於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心樞紐城市。廈門認真落實“一帶一路”部署,“海絲”核心區建設加快推進,2016年對東盟出口1128.2億元,同比增長7.3%,對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1822.9億元,新增對外投資增長61.6%,中歐(廈門)國際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

截至2016年底,金磚國家在廈門投資的項目已經有43個,廈門到金磚國家的投資達11個,協定投資額461.5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455.6萬美元。2016年廈門和其他金磚國家貿易額達到330億元,今年上半年,廈門自貿片區進口原產地為金磚國家的快件貨值1686.8萬元,同比增長1.32倍。

福建對金磚國家經貿往來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今年上半年,福建與金磚四國貿易額494.2億元,同比增長67.7%。其中,出口214.7億元,同比增長65%;進口279.5億元,同比增長69.8%。金磚國家資源富足,與福建省的產業結構有很強的互補性,而“金磚峰會”在廈門舉行,福建正以此為契機,積極拓展與金磚國家的經貿合作,將讓福建與金磚國家經貿更見緊密。

不僅對金磚國家貿易呈現增長,福建企業也掀起赴金磚國家的投資熱。福耀集團在俄羅斯投資的汽車優質浮法玻璃生產銷售項目進展順利,這是福建企業對金磚國家投資的最大手筆。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和中信保福建分公司分別與福建紫金礦業集團、福建省農資集團、福建省船舶集團等三家企業簽署了專項協定,重點支援紫金礦業集團的俄羅斯、南非專案;支持福建省農資集團開拓印度、巴西市場;支持福建省船舶集團開拓巴西市場。

3.2 高端製造業出海

以高鐵、通信、電力設備為代表的中國高端製造業將成為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中堅力量,為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發揮重要作用。

伴隨著我國製造業水準的不斷提升,以運輸設備、通信和電力設備等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其中高鐵和核電憑藉其世界領先的技術標準、低廉的造價和高效的建設速度,已經成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兩張名片。伴隨著我國通信技術的迅速提升,通信設備有望與高鐵和核電共同成為中國的“國家名片”,為提升中國製造業形象,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發揮重要作用。

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互聯互通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在這其中,通路、通網、通電又是其最為基礎和核心的內容。通過橫貫歐亞的鐵路網路的建設,將有助於提升道路通達水準、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目標的實現。而資訊網路的構建則有賴於無線通訊基站構建,跨境和洲際光纜鋪設,以及衛星資訊通道的覆蓋。對於能源方面的互聯互通,離不開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

3.3 “一帶一路”推動優勢產能輸出

2016年以來,PPP模式迅速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內的重要運作模式。其規模和落地率都呈現快速上升,而參與建設PPP項目的上市公司業績也都得到了顯著改善。

而從海外發展來看,PPP作為一種重要的直接融資模式,被廣泛運用海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與印尼合作的雅萬鐵路,中俄共同設計的莫斯科-喀山高鐵專案均是採用PPP模式,其示範效果明顯。

2017年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們認為PPP模式的成功有望在海外市場得到複製,PPP與“一帶一路”的融合,或將帶來1+1大於2的效果。建議關注基建產業鏈相關行業,包括建築、建材、機械、交通運輸等,尤其是其中海外業務占比較高的龍頭企業。

(本文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簡介:

任澤平,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董事總經理。

本期責任編輯:王向陽

2016年,中國向金磚成員貿易出口額達到1305.6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6.2%,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額的41.1%。推動金磚國家經濟貿易合作,本身就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的重要手段。俄羅斯和印度目前都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藍圖規劃中,中國與俄印兩國就“一帶一路”不斷進行協調,推進戰略對接,實現互利共贏、共謀發展。在“一帶一路”合作上,南非、巴西雖非沿線國家,但可以其他形式參與到“一帶一路”合作中,發揮各自的資源稟賦優勢,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以此帶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合作關係的構建。

二、 峰會構建合作長效機制,“中國智慧”功不可沒

金磚國家峰會是全球最具有潛力的經濟合作組織形式之一,自2009年以來已舉行八屆,其議題由早期的呼籲建立多元化的貨幣體系、商議合作與協調機制,到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並在農業、經貿等方面展開廣泛的合作。其中,從早期的促成峰會機制常態化,到推動金磚銀行落地,以及進一步探索“金磚+”的對話模式,“中國智慧”功不可沒。

2.1 歷屆峰會主題;從框架到解決方案

金磚國家峰會的召開,定主題明確發展方向,拓展發展領域,使“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逐步成熟,作為全球新興經濟體代表“金磚五國”的國際影響力也日益增強。

2013年3月召開第五屆金磚國家峰會,以金磚國家與非洲:致力於發展、一體化和工業化的夥伴關係為主題,設立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進一步增加金磚國家之間的經貿和投資往來。

2014年7月召開第六屆金磚國家峰會,以包容性增長的可持續解決方案為主題,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立應急儲備機制,成為BRICS發展的里程碑。

2016年10月召開第八屆金磚國家會議,以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決方案為主題,探討設立金磚國家評級機構的可能性,同時五國協調加強在農業、教育、科技、文化、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合作。

2.2 金磚銀行“資金池”為合作保駕護航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於2015年7月21日落戶中國上海,作為金磚合作機制下成立的首個實體機構正式啟動。在其創立過程中,中國無論是在資金募集還是在專案運作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3年3月,第五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決定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將簡化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與貸款業務,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2014年7月15日金磚國家發表《福塔雷薩宣言》宣佈,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初始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並由各創始成員均攤,總部設在中國上海;並建立金磚應急儲備安排,旨在向陷入經濟危機的國家提供援助的經濟穩定基金,儲備基金為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提供410億美元,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分別提供180億美元,南非提供50億美元。該銀行將為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深化務實合作提供融資保障,並用於應對金融突發事件。

2016年,金磚銀行批准了7個貸款專案,總金額逾15億美元,其中中國項目占比達24.3%。2016年7月,新開發銀行公佈首批5個貸款項目,包括中國智慧新能源示範專案、巴西可再生能源轉貸項目、印度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轉貸項目、南非輸電網絡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轉型項目、俄羅斯水力發電和綠色能源項目,貸款金額分別為5.25億元人民幣、3億美元、2.5億美元、1.8億美元和1億美元。2016年11月,新開發銀行董事會批准了兩個新的貸款項目,包括中國福建莆田平海灣風電專案和印度中央邦道路專案,貸款金額分別為20億元人民幣和3.5億美元。

2016年7月,新開發銀行正式發行第一隻綠色金融債券,債券規模為3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5年。開創了多邊開發銀行獲准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綠色金融債券的先例。此外,新開發銀行非洲區域中心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成立並正式運營。這將為未來新開發銀行拓展非洲專案奠定基礎。

2017年7月6日,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行長卡馬特稱,銀行預計2017年批准10-15個貸款專案,貸款規模預計達25億到30億美元。2017-2018年裡銀行正在儲備的專案已經有23個,規模達60億美元,其中在中國有5個專案,規模在17億美元左右,均為主權貸款,將集中在綠色能源以及地鐵、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2.3 金磚峰會中國作用凸顯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金磚峰會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國之一,中國對於俄羅斯、巴西和南非的石油、鐵礦石和有色金屬等原材料資源都有較大需求。而作為新興國家的領頭羊,中國經濟對其他金磚國家的經濟也具有巨大的外溢效應,這也使得保持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穩定將更多依賴中國。從資料上看,2016年中國GDP達到11.2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14.8%;占金磚國家GDP總額的66.5%,進出口貿易額占比更是達到69.8%。

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是其他金磚成員最主要的交易夥伴。當前中國是俄羅斯、巴西、南非的第一大交易夥伴,印度的第二大交易夥伴。2016年中俄貿易額達到了695.3億美元,同比增長2.2%,占俄羅斯進出貿易額的14.9%;中國與巴西進出口貿易額585.0億美元, 對華出口額351.3億美元,占雙邊貿易總額的60.1%,中國是巴西第一大出口貿易國;中印雙邊貿易總額711.8億美元,自華進口582.6億美元,占雙邊貿易額的81.9%,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進口國;中南雙邊貿易總額204.0億美元,自華進口136.0億美元,同比增長18.1%。

金磚成員也是中國不可或缺的交易夥伴,2017年上半年中國前十大交易夥伴,包括了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中國對三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額均占中國進口貿易總額約2%。

中國是金磚機制的堅定支持者和參與者,金磚國家合作是中國外交的重要方向。今年中國作為主席國,以“深化金磚夥伴關係,開闢更加光明未來”為主題,重點深化務實合作、加強全球治理、開展人文交流、推動機制建設等方面推進合作。中國將與其他四國一道,繼續築牢和充實金磚合作,拓展“金磚+”對話合作模式,構建廣泛夥伴關係,推動金磚機制穩步發展。在歷屆金磚國家峰會上,為加強金磚國家合作提供戰略指引,貢獻中國智慧。

2.4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金磚國家合作不斷推進

南非是非洲大陸的主要經濟體,農業、礦業、信息產業、新能源、核電建設、海洋經濟等是南非的優勢產業,中國與南非合作堅持政府塔臺、企業唱戲,以企業為主體,在投資、經貿往來、青年就業方面深入合作,互幫互助。2017年11月,“中國-南非地方政府對話會” 在成都舉行,主題為“以地方合作推動我們的‘一帶一路’”,南非將攜手中國共同落實好2015年達成的約翰尼斯堡行動計畫。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太業占世界重要地位。中俄積極開展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各方面的廣泛戰略合作。2017年7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雙方商定,繼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推動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雙方將在開放、透明和考慮彼此利益的基礎上,推動地區一體化進程,致力於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鞏固中俄關係發展的物質基礎。

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加大參與境外大型項目的力度,2015年5月19日,巴西政府宣佈獲得中國5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繼原材料之後,中國在巴西的第二代投資集中於重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2016年中國企業在巴西的投資為84.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3%。據資料處理公司Dealogic最新的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在巴西的投資額達到了61.8億美元。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經濟產業多元化。中印合作挑戰與機遇並存。印度中國工業園在2017年8月開工建設,所在地古吉拉突邦,是一個集生產加工、商品展示交易、倉儲物流、綜合配套服務為一體,產業形態多元、配套功能完備、產城一體化的現代化工業園。這個工業園覆蓋印度市場,向東盟、南非、歐洲、美洲輻射。

三、為“絲路”鋪上“金磚”:關注三條投資主線

當前無論是從國內環境,還是從國際格局來看,“一帶一路”都處在加速推進期,伴隨著未來“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走向縱深,將會有更多國家和地區加入到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中來,對於逐步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而言,也意味著未來存在更多機遇。伴隨著9月份金磚國家峰會的舉行,無疑會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的市場關注度。我們認為三條投資線索值得關注:首先,金磚國家峰會疊加“一帶一路”或將推動廈門基建、航運和地產等產業發展,關注廈門本地相關行業上市公司;其次,關注以高鐵、通信、電力設備等高端製造業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的對外推廣;第三條主線則是優勢產能的輸出,主要涉及建築,建材,機械等行業。

3.1 “海上絲路”疊加“金磚峰會”,關注廈門區域經濟發展

廈門作為中國國際航運中心之一,已被中國確定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廈門在“一帶一路”中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廈門長期深耕海陸空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外文化交流,廈門機場躋身國內五大口岸機場,已開通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等38條國際地區航線,擁有亞洲最大的飛機維修中心。廈門港是中國大陸四大油輪母港之一,集裝箱輸送量居國內第7,全球第15。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下,廈門於2015年8月開通了中歐(廈蓉歐)、中亞班列,這是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出的首條中歐、中亞班列,“陸絲”和“海絲”在廈門實現了無縫對接。“一帶一路”規劃沿著班列延伸,正為廈門外貿打開新的機遇視窗。自2015年投入運營以來,中歐班列對貿易的帶動效應逐漸顯現,已累計發運120列,總貨值逾17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全年對開2000列、8萬個集裝箱,貨值783億元。廈門今年4月開通了至莫斯科的貨運班列, 6月通過海鐵聯運方式把班列輻射延伸至東盟的幹線港巴生港,致力於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心樞紐城市。廈門認真落實“一帶一路”部署,“海絲”核心區建設加快推進,2016年對東盟出口1128.2億元,同比增長7.3%,對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1822.9億元,新增對外投資增長61.6%,中歐(廈門)國際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

截至2016年底,金磚國家在廈門投資的項目已經有43個,廈門到金磚國家的投資達11個,協定投資額461.5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455.6萬美元。2016年廈門和其他金磚國家貿易額達到330億元,今年上半年,廈門自貿片區進口原產地為金磚國家的快件貨值1686.8萬元,同比增長1.32倍。

福建對金磚國家經貿往來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今年上半年,福建與金磚四國貿易額494.2億元,同比增長67.7%。其中,出口214.7億元,同比增長65%;進口279.5億元,同比增長69.8%。金磚國家資源富足,與福建省的產業結構有很強的互補性,而“金磚峰會”在廈門舉行,福建正以此為契機,積極拓展與金磚國家的經貿合作,將讓福建與金磚國家經貿更見緊密。

不僅對金磚國家貿易呈現增長,福建企業也掀起赴金磚國家的投資熱。福耀集團在俄羅斯投資的汽車優質浮法玻璃生產銷售項目進展順利,這是福建企業對金磚國家投資的最大手筆。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和中信保福建分公司分別與福建紫金礦業集團、福建省農資集團、福建省船舶集團等三家企業簽署了專項協定,重點支援紫金礦業集團的俄羅斯、南非專案;支持福建省農資集團開拓印度、巴西市場;支持福建省船舶集團開拓巴西市場。

3.2 高端製造業出海

以高鐵、通信、電力設備為代表的中國高端製造業將成為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中堅力量,為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發揮重要作用。

伴隨著我國製造業水準的不斷提升,以運輸設備、通信和電力設備等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其中高鐵和核電憑藉其世界領先的技術標準、低廉的造價和高效的建設速度,已經成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兩張名片。伴隨著我國通信技術的迅速提升,通信設備有望與高鐵和核電共同成為中國的“國家名片”,為提升中國製造業形象,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發揮重要作用。

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互聯互通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在這其中,通路、通網、通電又是其最為基礎和核心的內容。通過橫貫歐亞的鐵路網路的建設,將有助於提升道路通達水準、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目標的實現。而資訊網路的構建則有賴於無線通訊基站構建,跨境和洲際光纜鋪設,以及衛星資訊通道的覆蓋。對於能源方面的互聯互通,離不開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

3.3 “一帶一路”推動優勢產能輸出

2016年以來,PPP模式迅速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內的重要運作模式。其規模和落地率都呈現快速上升,而參與建設PPP項目的上市公司業績也都得到了顯著改善。

而從海外發展來看,PPP作為一種重要的直接融資模式,被廣泛運用海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與印尼合作的雅萬鐵路,中俄共同設計的莫斯科-喀山高鐵專案均是採用PPP模式,其示範效果明顯。

2017年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們認為PPP模式的成功有望在海外市場得到複製,PPP與“一帶一路”的融合,或將帶來1+1大於2的效果。建議關注基建產業鏈相關行業,包括建築、建材、機械、交通運輸等,尤其是其中海外業務占比較高的龍頭企業。

(本文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簡介:

任澤平,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董事總經理。

本期責任編輯:王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