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聯通聯手BAT等30家單位成立物聯網產業聯盟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物聯網大會上致辭。澎湃新聞記者 周玲 圖

8月25日,中國聯通混改方案披露後在廣州舉辦“中國聯通物聯網生態大會”。聯通的物聯網產業鏈合作夥伴共3000多人出席,會場位置不夠,許多人站著聽會,他們希望一睹混改後中國聯通新面貌和新戰略。

8月25日,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致辭稱,“按照本次混改方案,我們不僅要引入戰略投資者、創新商業合作模式、實現戰略業務協同,而且要以混改為契機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市場化激勵機制、加快提升企業活力。

當天,中國聯通在本次大會上發起成立中國聯通物聯網產業聯盟,成員企業包括航太科工集團、電子科技集團、樹根互聯、東軟、光啟互聯、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阿裡巴巴、騰訊、新華三、博世、海爾、上海諾基亞貝爾、霍尼韋爾、中興通訊、華為、漢威電子、聯想、川儀、軟通動力、英特爾、亞信、大唐、百度、宜通世紀、高通、昆侖海岸、思愛普、思科、愛立信等30家知名單位。

王曉初稱,創新業務發展是聯通混改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積極引入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與公司具有協同效應的戰略投資者,包括大型互聯網公司、垂直行業領先公司,在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開展深度戰略合作,聚合資源、整合優勢、能力互補、互利共贏,推動重點業務和產業鏈融合發展,培育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王曉初還表示,中國聯通的混改是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混改十六字方針的具體舉措,對於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先行先試的重大意義。

2017年8月25日-26日,由中國聯通、廣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聯通物聯網生態大會”在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正式召開。

本次大會以“沃聯天下、遇見未來”為主題,發佈了中國聯通物聯網新戰略和新舉措。

本次大會吸引了包括物聯網晶片領域、終端模組領域、網路通信領域以及主要行業領域的上千家物聯網企業參加,參會人數超過3000人。

王曉初稱,中國聯通在物聯網等領域開展深度戰略合作,推動重點業務和產業鏈融合發展,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全力建設“物聯網平臺+”,

打造共贏發展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圈則是創新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他提出四項倡議:第一,搶抓產業機遇,全力拓展物聯網產業發展新空間。第二,加強資源分享,持續打造中國聯通物聯網新能力。第三,深化市場化改革,有效激發協同發展新動力。第四,強化產業合作,共同開創共贏發展新局面。

本次大會上,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面向物聯網全產業鏈夥伴全面闡述了中國聯通在物聯網基礎能力和產業合作方面的策略。陸益民稱,在網路能力方面,中國聯通正在積極打造多樣化、個性化、複雜場景所需要的物聯網路,堅定不移地推進NB-IoT全國網路商用,加快推進eMTC試商用進程。

陸益民透露,目前中國聯通已在全國數十城市完成了NB-IoT試商用開通,全國300多城市具備快速接入NB-IoT網路的能力。同時,中國聯通也在北京、廣東等多個區域已經開通了eMTC試驗網,具備試商用條件。陸益民表示,中國聯通NB-IoT/eMTC可用網路頻率為900 MHz和1800MHz,並呼籲產業各方共同推動物聯網全頻模組成為物聯網產業的標配,乃至國家標準。

在平臺能力方面,陸益民稱,中國聯通物聯網基礎平臺在新一代連接管理能力安全、協作、洞察以及低功耗設備支援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在全球化方面,中國聯通已經具備多種技術能力説明客戶打造“一點接入、統一管理、高效服務、成本可控”的物聯網“全球連接”服務。

本次物聯網大會的主題是“沃聯天下、遇見未來”,中國聯通將持續打造物聯網新生態,培育壯大物聯網發展新動能,圍繞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5G及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共同開闢未來發展的新空間,打造智慧服務大生態。

陸益民稱,在網路能力方面,中國聯通正在積極打造多樣化、個性化、複雜場景所需要的物聯網路,堅定不移地推進NB-IoT全國網路商用,加快推進eMTC試商用進程。

陸益民透露,目前中國聯通已在全國數十城市完成了NB-IoT試商用開通,全國300多城市具備快速接入NB-IoT網路的能力。同時,中國聯通也在北京、廣東等多個區域已經開通了eMTC試驗網,具備試商用條件。陸益民表示,中國聯通NB-IoT/eMTC可用網路頻率為900 MHz和1800MHz,並呼籲產業各方共同推動物聯網全頻模組成為物聯網產業的標配,乃至國家標準。

在平臺能力方面,陸益民稱,中國聯通物聯網基礎平臺在新一代連接管理能力安全、協作、洞察以及低功耗設備支援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在全球化方面,中國聯通已經具備多種技術能力説明客戶打造“一點接入、統一管理、高效服務、成本可控”的物聯網“全球連接”服務。

本次物聯網大會的主題是“沃聯天下、遇見未來”,中國聯通將持續打造物聯網新生態,培育壯大物聯網發展新動能,圍繞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5G及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共同開闢未來發展的新空間,打造智慧服務大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