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雲南:探訪兩棵樹王

雲南松王

鐵杉王

“這棵是最大的雲南松嗎?”

“不是,在前面。”

“那這棵是嗎?”

“也不是,還在前面。”

……

聽說在雲南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兩王”——雲南松王和鐵杉王,在到達保護區的第一天,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去探訪。穿行在通直挺拔的雲南松林裡,看到稍大一點的雲南松,我們就忍不住興奮地問一同前行的護林員。

“雲南松王有上百年樹齡了,它比我們剛才看到的那些雲南松更粗更高大。”該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副局長李權張說。

“在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松是最大的植被類型,有8710.2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60.2%。這裡生長著全省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原始雲南松林。”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該自然保護區科研所負責人徐會明適時地給我們科普,“雲南松自然更新快,目前存活百年的雲南松少之又少。

”百年樹齡的雲南松存世較少,可能還有另外一種原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煉鋼鐵時,砍伐大樹當柴燒,我們今天看到的較大點的雲南松是當年保留下來的小樹。”該自然保護區59歲的老職工李英亮介紹。

朝著雲南松王的方向,我們成了“好奇寶寶”,一路探尋它的前世今生,爭取在接近它之前,對它有更深地瞭解。“1988年,我在巡山時,在一處陡坡處發現了兩棵很大的雲南松,

是之前沒有過的,但由於當時科研手段落後,一直沒有準確的資料。”該自然保護區苗尾管護站站長李玉紅,已在該保護區工作了30年,他是雲南松王的發現者。

我們繼續前行,腳步越來越重,風景越來越美。穿過一處草木茂盛、滿眼綠色的“仙境”地帶,腳下越來越難行,在“山窮水盡”時,我們迎來了“柳暗花明”。兩棵胸徑粗大、樹幹通直、高聳入雲的雲南松,赫然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激動地爬到樹腳,張開雙臂丈量它的胸徑,可2個人合圍也沒夠到彼此的手指。

“右手邊這棵較大一點,它的胸徑1.16米、樹高超過30米,樹齡有120餘年,是目前在保護區內發現的最大的雲南松,也是目前我省發現最大的雲南松,是當之無愧的雲南松王。”徐會明說。相比翻山越嶺拜訪雲南松王,我們找到鐵杉王相對容易得多。鐵杉王在管護站不遠的一處陡峭斜坡上,

除了山路濕滑難行外,距離非常近。“雲南鐵杉林分佈面積是保護區中僅次於雲南松的植被類型,有不乏百年樹齡的鐵杉古樹,是保護區旗艦物種——滇金絲猴的重要棲息地。”李權張說,鐵杉林外觀整齊,林冠蒼翠、秀麗,樹幹挺直高大。

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鐵杉王樹下,仰視它,只見它冠如巨傘,枝繁葉茂,雄偉壯麗。我們繞到它的另一邊,在下面竟發現一個一米多高的、長長的樹洞,樹洞不深,黑漆漆的。“這像是大火燒過的痕跡,還有旁邊的樹樁,也是大火燒過一樣。1988年我發現時,由樹樁倒下的樹幹還在,和這棵‘鐵杉王’像是‘夫妻樹’,被燒掉太可惜了。”李玉紅說。“鐵杉王胸徑1.6米,高近30米,樹齡約200年。”徐會明說,“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砍伐,天池邊很難見到較大的鐵杉了,在滇金絲猴生活的地方森林保存較完整的區域可能有更大的鐵杉,但這一棵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一棵。”

一棵樹齡100餘年,一棵約200年。曾經,“兩王”見證了森林被損毀;今朝,“兩王”見證著植被的恢復。探訪到倖存下來的“兩王”,是我們的幸運,也是我們的遺憾。幸運的是,我們見到了“兩王”,能一睹真容;遺憾的是,我們只見到了“兩王”,沒有見到更多的100年樹齡的雲南松和200年樹齡的鐵杉。

但願我們的後代能見到。

雲報集團融媒體記者朱金磊/文 陳飛 顧彬/圖

(責編:朱紅霞、楊良旺)

樹洞不深,黑漆漆的。“這像是大火燒過的痕跡,還有旁邊的樹樁,也是大火燒過一樣。1988年我發現時,由樹樁倒下的樹幹還在,和這棵‘鐵杉王’像是‘夫妻樹’,被燒掉太可惜了。”李玉紅說。“鐵杉王胸徑1.6米,高近30米,樹齡約200年。”徐會明說,“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砍伐,天池邊很難見到較大的鐵杉了,在滇金絲猴生活的地方森林保存較完整的區域可能有更大的鐵杉,但這一棵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一棵。”

一棵樹齡100餘年,一棵約200年。曾經,“兩王”見證了森林被損毀;今朝,“兩王”見證著植被的恢復。探訪到倖存下來的“兩王”,是我們的幸運,也是我們的遺憾。幸運的是,我們見到了“兩王”,能一睹真容;遺憾的是,我們只見到了“兩王”,沒有見到更多的100年樹齡的雲南松和200年樹齡的鐵杉。

但願我們的後代能見到。

雲報集團融媒體記者朱金磊/文 陳飛 顧彬/圖

(責編:朱紅霞、楊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