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GS4、博越運到韓國,現代

在25日開幕的成都車展上,北京現代將有一款小型SUV、一款全新中高級轎車隆重上市,並有一款全新小型車同期開啟預售。

北京現代的一舉一動將影響整個韓系車在華走勢。

成都車展並非A級車展,一個車企能展示一台改款車就算不錯了,北京現代卻擺出了如此之大的陣仗,就是希望能提振低迷已久的士氣。作為韓系車的支柱企業,北京現代的一舉一動將影響整個韓系車在華走勢。

現代-起亞高層被GS4、博越所震撼

說到韓系車,

其實主要就是兩個合資公司——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兩者已經很清楚的知道目前韓系車所面臨的困境:在中國品牌和日系車上下夾擊下,市場份額大幅下滑,舉步維艱,“薩德”導彈問題只是個導火索。

兩大韓系合資公司的母公司現代-起亞可不是這樣認為,他們的印象還是這樣的:韓系車的產品力還遠遠領先於中國品牌,主要是在市場運作層面出了點問題。

對於少來中國市場的管理層來說,

這也容易理解,先進一方通常會瞧不起落後的一方,這些偏見在日系和法系等合資公司也大量存在。

現代-起亞高層看見GS4、博越後非常震驚。

為了扭轉這一認知,DearAuto獲悉,韓系合資公司此前曾運了兩台中國品牌的SUV—GS4和博越前往韓國,現代-起亞高層看到這兩車後就傻了,沒想到中國能造出這樣顏值的車型;當得知價格後(10萬起),他們簡直要瘋了,中國車企可以把成本控制到這樣的程度。要知道,成本控制也是韓系車的一貫優勢之一。

事實上,不僅僅是現代-起亞感受到了中國品牌的壓力,

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大眾也不例外。德國大眾曾派人來中國拆哈弗H6,給了個80的高分,得出的結論是,大眾體系無法用這樣的成本造這樣的車。

韓系車市場份額大降 被中國品牌SUV搶了不少份額

韓系車的困境雖然在2年前初露端倪,但真正惡化是在今年3月“薩德”導彈事件發酵之後。

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現代-起亞汽車在中國總銷量為 43 萬輛,同比銳減 46.7%。其中,北京現代累計銷量下降幅度達42.4%,

曾經位居前四的它已經跌出了前十,東風悅達起亞累計銷量同比下滑 55%。

韓系車今年上半年在華份額幾乎腰斬。

韓系車成為今年來表現最差的車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韓系車在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從去年的7.3%下降至3.8%,幾乎腰斬。

回顧以前,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崛起,得益於兩個時機,其一是 2010 年開始的,中國國內對日系車的消費抵觸結束了日系車在中國超過 10 年的好時光,出現大片空白市場。其二是 2012 年開始的,韓系車設計風格改變,流體雕塑式外形設計成為韓系車的代表符號。

現在這兩個條件都消失了:這一波的日系車攻擊洶湧,從韓系車中搶走不少用戶;而中國品牌尤其是SUV憑藉良好的設計和性價比優勢,從韓系車中搶走了很多份額。

2017年3月,有媒體分析指出,韓系車的主要問題出在SUV上,今年3月韓國汽車品牌僅占中國SUV市場的6%,較2009年的18%大幅滑落。

今年7月韓系車有所回暖,但最好的途勝也只能位居第十五位。

以傳祺GS4和博越為例,兩者目前位居國內SUV銷量榜前五,與韓系SUV龍頭全新途勝、KX5相比,在車身尺寸、設計方面相差不大,但是價格相差5-6萬元。所以GS4和博越的月銷量可以超過2萬輛,而途勝最多只有1萬輛,這已經是韓系SUV中銷量最高的了。

韓系車還是有機會的

儘管正處於困難時期,但韓系車並不是說沒有機會的,現代-起亞仍是全球第五大汽車企業,在美國、歐洲等市場表現不差,證明其實力仍在。另外,其性價比優勢在合資產品中還佔有優勢,可靠性也不差。

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韓系車在中國的銷量環比6月份大幅增長,途勝重回月銷1萬的門檻。

全新途勝月銷重回1萬,對韓系車是個巨大鼓舞。

北京現代副總經理、銷售本部副本部長吳周濤接受採訪時坦言,之所以遇到這麼大的困難,主要還是企業內部的問題。過去,北京現代的發展順風順水,內部缺乏危機意識,沒有居安思危,並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前幾年,我們的關注點都在賣車上,疏忽了品牌力的提升、產品線的佈局以及對中國消費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

韓系車企也在積極思變。北京現代位於煙臺的研發中心已聘請大眾中國的首席設計師,重點開發面向中國本土的汽車產品。今年7月,北京現代將發佈一款基於原有車型基礎上改造的純電動車;明年,北京現代全新研發且配裝了中國本土電池的電動車也將上市,以積極迎合中國電動車熱潮。

起亞受到的衝擊比現代還要大。

受傷程度更大的東風悅達起亞,目前也在國內佈局了9款車型,覆蓋轎車、SUV和新能源領域。仔細梳理東風悅達起亞下半年的新車產品計畫,可以發現,年內還將有6款新車投放市場,其中包括兩款新能源車型以及首款跨界車型。新產品的密集推出或有助於東風悅達起亞提升市場銷量。

幾乎腰斬。

回顧以前,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崛起,得益於兩個時機,其一是 2010 年開始的,中國國內對日系車的消費抵觸結束了日系車在中國超過 10 年的好時光,出現大片空白市場。其二是 2012 年開始的,韓系車設計風格改變,流體雕塑式外形設計成為韓系車的代表符號。

現在這兩個條件都消失了:這一波的日系車攻擊洶湧,從韓系車中搶走不少用戶;而中國品牌尤其是SUV憑藉良好的設計和性價比優勢,從韓系車中搶走了很多份額。

2017年3月,有媒體分析指出,韓系車的主要問題出在SUV上,今年3月韓國汽車品牌僅占中國SUV市場的6%,較2009年的18%大幅滑落。

今年7月韓系車有所回暖,但最好的途勝也只能位居第十五位。

以傳祺GS4和博越為例,兩者目前位居國內SUV銷量榜前五,與韓系SUV龍頭全新途勝、KX5相比,在車身尺寸、設計方面相差不大,但是價格相差5-6萬元。所以GS4和博越的月銷量可以超過2萬輛,而途勝最多只有1萬輛,這已經是韓系SUV中銷量最高的了。

韓系車還是有機會的

儘管正處於困難時期,但韓系車並不是說沒有機會的,現代-起亞仍是全球第五大汽車企業,在美國、歐洲等市場表現不差,證明其實力仍在。另外,其性價比優勢在合資產品中還佔有優勢,可靠性也不差。

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韓系車在中國的銷量環比6月份大幅增長,途勝重回月銷1萬的門檻。

全新途勝月銷重回1萬,對韓系車是個巨大鼓舞。

北京現代副總經理、銷售本部副本部長吳周濤接受採訪時坦言,之所以遇到這麼大的困難,主要還是企業內部的問題。過去,北京現代的發展順風順水,內部缺乏危機意識,沒有居安思危,並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前幾年,我們的關注點都在賣車上,疏忽了品牌力的提升、產品線的佈局以及對中國消費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

韓系車企也在積極思變。北京現代位於煙臺的研發中心已聘請大眾中國的首席設計師,重點開發面向中國本土的汽車產品。今年7月,北京現代將發佈一款基於原有車型基礎上改造的純電動車;明年,北京現代全新研發且配裝了中國本土電池的電動車也將上市,以積極迎合中國電動車熱潮。

起亞受到的衝擊比現代還要大。

受傷程度更大的東風悅達起亞,目前也在國內佈局了9款車型,覆蓋轎車、SUV和新能源領域。仔細梳理東風悅達起亞下半年的新車產品計畫,可以發現,年內還將有6款新車投放市場,其中包括兩款新能源車型以及首款跨界車型。新產品的密集推出或有助於東風悅達起亞提升市場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