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就是命,康熙竟把一個可以改變清朝滅亡命運的人給流放了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臺灣的明鄭政權。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甚至被部分人稱之為“千古一帝”。但就是這麼一位皇帝,
他做了一件改變清朝命運的事:流放了當時的武器專家戴梓,錯過了軍事裝備發展的大好時機,致使後來中國被洋槍,洋炮打開了國門。稍微對晚晴歷史有瞭解的人,都會悲歎於當時中國的固步自封,愚昧無知。但事實卻是:我們其實是有機會的。而這個機會就在一個叫戴梓的人身上:

25歲時,戴梓棄筆從戎,隨軍征討吳三桂叛亂。由於戴梓對軍事形勢條分縷析,因此與康親王深為契合,

很受尊敬。據《清史稿》記載,戴梓曾向康親王獻“連珠火銃”,這種火銃形似機關槍,背上安有彈匣,一共可發28枚彈藥,可連續射擊,威力非常大。戴梓因為“連珠火銃”而名聲初顯。

火銃這種東西其實很早就傳入中國了,但是那個時候的火銃,一次只能開一槍,

用完就得裝彈藥,非常不便。而戴梓發明的連珠火銃卻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真不失為一次創舉。

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曾向康熙炫耀他們國家發明的“沖天炮”(又稱“子母炮”),並誇口說,“沖天炮”只有比利時人能造。結果南懷仁花了一年都沒有造出來,戴梓只用了8天時間就造成了,康熙大喜,將高炮命名為了“威遠將軍炮”,並將戴梓的名字刻在了上面。康熙帝率軍二次親征噶爾丹時,

就帶上了子母炮,僅向噶爾丹大營開了三炮,敵軍就嚇得敗逃。

康熙二十五年,荷蘭政府遣使來華。在荷蘭使節帶來的禮品中,有“蟠腸鳥槍”。荷蘭人很是囂張,暗諷中國製造不出如此精美的火器。康熙便命戴梓仿造該槍,很快戴梓就仿造了10支,

並由康熙回贈荷蘭來使,這令後者大為吃驚,狂打了荷蘭人的臉。

由於戴梓製造火炮,得到了康熙帝的嘉獎,使時在朝廷供職、也從事火器研究的比利時人南懷仁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南懷仁由嫉生恨,勾結起義軍叛徒陳通岩,向康熙帝奏本,誣陷戴梓暗通東洋(即日本),使戴梓獲罪,舉家被流放至盛京(今瀋陽)。

戴梓先後在盛京和鐵嶺流放長達35年,無一日不盼著沐皇恩,得赦回京。然而,一盼35年,始終未能再回故里。最終鬱鬱寡歡,因病而逝,享年78歲。

像戴梓這樣不可多得軍事人才,卻因人嫉妒而被埋沒。想必戴梓到死之時,都含著一口恨和遺憾吧。雖然康熙足以稱得上明君,但因為時代局限性,致使一位軍事專家埋沒了自己的才能,也使中國失去了一次追趕世界的機會。這不免讓人為戴梓的遭遇感到歎息,也為當時的中國而感到歎息。

也使中國失去了一次追趕世界的機會。這不免讓人為戴梓的遭遇感到歎息,也為當時的中國而感到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