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指南車是黃帝發明的嗎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在於,他眾多的發明創造千百年來一直引領世界潮流。古代的四大發明也一直為世人津津樂道。比如指南針,它的出現不僅為軍隊的征戰提供了幫助,

還為航海事業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最早為全球一體化開闢了路徑。

指南針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誰發明的呢?

西晉崔豹《古今注》說:“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宋代劉恕的《通鑒外記》記載:“蚩尤作大霧,

軍士昏迷。軒轅作指南車以示四方。”

他們認為是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車。

但南朝梁沈約在《宋書·輿服志》裡作了更為詳細地記載:“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士皆惑。黃帝令風後作指南車,以別四方。

指南車,一名司南車。上有仙人,車雖轉而手常南指。”

沈約認為是黃帝令部下風後做的。

風後是誰呢?相傳黃帝與蚩尤相戰,十五年不勝,打了九次敗仗。黃帝憂心仲仲,日夜盼望有賢能的人助他滅蚩尤。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大風吹走了天下的塵垢。接著又夢見一個人手執千鈞之弩驅羊數萬。

醒來後暗想,風,號令而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難道有姓風名後的人嗎?千鈞之弩,是希望力能致遠,驅羊數萬,是牧人為善,難道有姓力名牧的人?於是派部下在天下訪尋。結果在海隅找到了風後,在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便以風後為相,力牧為將,終於打敗了蚩尤。其實,風後,是個漁民,聰慧過人,是黃帝在海邊打魚時發現的;力牧,是個獵人,
武藝高強,是黃帝在狩獵時發現的。由此可見,指南車是黃帝時期發明的,但發明人並不是黃帝。

指南車是指南針的前身,戰國時被改進為更方便攜帶的司南,就是大家在教科書上見到盤子上放一個勺子的那種;宋時出現了指南魚、指南龜,沈括在此基礎上製作了更為精密的羅盤,

並在南宋初年經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這大概就是指南針的發展史。總之,它離不開黃帝。

相傳黃帝時期,還有很多發明創造。除造指南車以辨方向外,還有播百穀草木,馴養畜禽;削木為船,以抗水患;伐木造室,建築宮殿。其妻嫘祖教民栽桑養蠶,抽絲制衣。大臣曹胡發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則做了鞋子。百姓從此穿上了衣服。大撓制定天干地支用來計算年月日,後人稱之為“黃帝曆”,俗稱“黃曆”。容成製作蓋天(渾天儀),觀察天象。倉頡始創象形文字。伶倫作律,榮猿鑄鐘和五音。與岐伯、雷公探研醫藥,防治疾病,而後傳為《黃帝內經》。

黃帝麾下的上述能人中,不少是炎帝舊臣。

黃帝時期的發明創造數不勝數,許多沿用至今。這表明,一個成就千秋大業的君主,必須要有不拘一格的識人慧眼和海納百川的用人氣度,只有凝聚天下英才與自己同心同德,依靠最大多數的人民群眾,才能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後代人把這個時代的輝煌歸於它的領導者 ,也就理所當然了。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項重大貢獻。它是誰最早發明於何時,是誰人發明的已不重要了,一句話,它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正如毛澤東主席說的那樣:“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其妻嫘祖教民栽桑養蠶,抽絲制衣。大臣曹胡發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則做了鞋子。百姓從此穿上了衣服。大撓制定天干地支用來計算年月日,後人稱之為“黃帝曆”,俗稱“黃曆”。容成製作蓋天(渾天儀),觀察天象。倉頡始創象形文字。伶倫作律,榮猿鑄鐘和五音。與岐伯、雷公探研醫藥,防治疾病,而後傳為《黃帝內經》。

黃帝麾下的上述能人中,不少是炎帝舊臣。

黃帝時期的發明創造數不勝數,許多沿用至今。這表明,一個成就千秋大業的君主,必須要有不拘一格的識人慧眼和海納百川的用人氣度,只有凝聚天下英才與自己同心同德,依靠最大多數的人民群眾,才能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後代人把這個時代的輝煌歸於它的領導者 ,也就理所當然了。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項重大貢獻。它是誰最早發明於何時,是誰人發明的已不重要了,一句話,它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正如毛澤東主席說的那樣:“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