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夕來了,要不要和孩子聊聊愛情這點事?

昨天我爸在電話裡再一次強調了現階段的中心任務:帶個男朋友回家。嗯,大概從兩年前開始,不管聊什麼,最後都會回到這個話題上。

去年春節,從朋友的婚禮上回來,他看了我足足兩分鐘,過了半晌悠悠地來了一句:“要知道你現在這樣,高中就讓你談戀愛”。我媽和我哥都樂得不行。

還好,因為離家遠,爸媽只是口頭上催,沒採取行動。身邊沒戀愛的朋友,一個比一個慘,週末日常就是各種相親,一天跑三場。

認識一87年的姐姐,為了躲無比熱情的親(逼)友(婚)團,過年前幾天就跑廈門去了,大年初六回家晃一圈,初七神清氣爽去上班。

全家親戚齊上陣催婚不是一天兩天,我們吐槽父母的“神邏輯”也不止一天兩天,上學不許戀愛,畢業就逼婚,怎麼看都是個坑。

1

1

1

內斂含蓄的民族文化基因讓我們羞於說愛,

跟孩子聊愛情這件事本身,對很多中國父母來說是不太能接受的。

或是性格使然,單純說不出口;或是覺得有損父母威嚴;或是怕挑動孩子的心弦,影響學習。到了後面,看同事家小孫兒都能打醬油了,自己孩子還老神在在地一個人,又急得不行。

愛情和親情、友情一樣,是人類所能擁有的最美好的情感,不需要遮遮掩掩,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和孩子聊聊自己的愛情觀。以過來人的身份,和他/她一起尋找答案。

退一萬步講,你不告訴他/她,總有人會告訴他/她,到那時候,事情的走向或許就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了。

現在網路上的資訊太駁雜,亂七八糟的東西太多,成年人都容易迷失,更不用說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成型的孩子了。

1

2

1

在適當的時間,你可以和孩子聊聊愛情這件事本身,以平等的姿態。說到平等這一點,腦子裡第一個跳出來的人就是王菲。

大女兒童童接受採訪時,這樣總結家庭關係:“就是平等、尊重。我們家不管年齡大小,包括我妹妹,大家交流、決定事情,都是非常平等的。”

暫時忘記父母這個身份,把自己放在朋友的位置,和他/她溝通、交流、分享。遇到意見不一致,也別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到孩子身上,嘗試說服就好。

畢竟,多活幾十年,還能拿不下一個他/她?

不過要記住一點,命令式語氣只會讓人反感,表現在孩子身上則更明顯。想想和朋友是怎麼對話的,照著做就行。

1

3

1

如果孩子還是一派天真浪漫,可以一點點鋪墊,選幾首正面積極的愛情詩和孩子一起學習、賞析,比如舒婷的《致橡樹》;講幾個經典愛情寓言,借別人的嘴說你想說的話。

耳濡目染之下,不能保證孩子一定擁有正確的愛情觀,但起碼不會太差。至少他/她知道,愛是獨立,絕不依附。

1

4

1

如果孩子正是懵懵懂懂,情竇初開的年紀,你需要坐下來認真和他/她談談,互相交換對愛情的理解和看法。

這個階段,孩子對愛有了模糊的認識,武斷否定或是填鴨式灌輸都不可取,也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是正確的做法。

1

5

1

若孩子只是對愛情有憧憬,你可以聊聊,他/她那個年紀的自己,那會兒你對愛情的概念,有所期待抑或是一片空白。

這樣更有代入感,孩子也會覺得自己被信任,因為你願意和他/她分享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一段。分享彼此的秘密,擁有共同的秘密,都能讓兩個人迅速親密起來這一點,大家應該都知道吧。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讓孩子意識到父母也曾年輕過,不是生來就這樣。對絕大多說父母而言,兒女就是生活的重心。一切都很自然,父母沒有表示不滿,孩子也接受得坦然。

對孩子而言,他們生來就是父親、母親,要負責給自己安全感,卻沒想過,父母也曾有過肆意張揚的年少時光,不知道他們為自己犧牲了什麼。當孩子真正意識到父母也是這樣一路磕磕碰碰走來,學著為人母為人父,而非生來就是為自己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或許再面對父母的付出,就不再那麼理所當然了。

1

6

1

若孩子已經嘗到愛情的甜蜜與憂傷,別情緒高漲,就想著怎麼斬斷。伴隨鎮壓而來的往往是反抗,消極抵抗和積極抵抗性質一樣,前者並不比後者強。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第一步,贏得好感。肯定他/她擁有愛的能力,給出一個正面的回應:“真好,XX一定很優秀吧” “XX真幸運,有你這麼棒的人喜歡”。

第二步,建立信任。聊聊他/她那個年紀的自己,那個時候的愛情。這裡就不重複了,要看往上翻。

第三步,正確引導。尊重不等於放任自流,你需要告訴孩子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借用黃磊之前談早戀的一段話:

我女兒要15歲戀愛我覺得很正常,青春期懵懵懂懂的,情竇初開,這是人本身最天然的東西,我覺得是美好的,戀愛就是戀愛,哪有什麼早戀,這個詞兒就很混蛋。

你應該提醒他往一個更好的,健康的方向去引導。你們可以有適當的,男孩女孩在一起玩,但不要急於那麼早去嘗試性。如果真的去嘗試,也要保護好自己。

他/她需要知道,保護自己是第一位的。不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傷害對方,當然,也別給對方傷害自己的機會。

而你,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一點,不要過多追問、干涉細節,把握好“度”,什麼都想知道的結果可能就是,他/她什麼都不說。試著放手,試著相信孩子。

愛情是需要用一生去研究的課題,他/她必須自己去感知,去發現。你不可能一直替他/她做決定,況且聽不聽你的,還不一定呢。

也別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到孩子身上,嘗試說服就好。

畢竟,多活幾十年,還能拿不下一個他/她?

不過要記住一點,命令式語氣只會讓人反感,表現在孩子身上則更明顯。想想和朋友是怎麼對話的,照著做就行。

1

3

1

如果孩子還是一派天真浪漫,可以一點點鋪墊,選幾首正面積極的愛情詩和孩子一起學習、賞析,比如舒婷的《致橡樹》;講幾個經典愛情寓言,借別人的嘴說你想說的話。

耳濡目染之下,不能保證孩子一定擁有正確的愛情觀,但起碼不會太差。至少他/她知道,愛是獨立,絕不依附。

1

4

1

如果孩子正是懵懵懂懂,情竇初開的年紀,你需要坐下來認真和他/她談談,互相交換對愛情的理解和看法。

這個階段,孩子對愛有了模糊的認識,武斷否定或是填鴨式灌輸都不可取,也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是正確的做法。

1

5

1

若孩子只是對愛情有憧憬,你可以聊聊,他/她那個年紀的自己,那會兒你對愛情的概念,有所期待抑或是一片空白。

這樣更有代入感,孩子也會覺得自己被信任,因為你願意和他/她分享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一段。分享彼此的秘密,擁有共同的秘密,都能讓兩個人迅速親密起來這一點,大家應該都知道吧。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讓孩子意識到父母也曾年輕過,不是生來就這樣。對絕大多說父母而言,兒女就是生活的重心。一切都很自然,父母沒有表示不滿,孩子也接受得坦然。

對孩子而言,他們生來就是父親、母親,要負責給自己安全感,卻沒想過,父母也曾有過肆意張揚的年少時光,不知道他們為自己犧牲了什麼。當孩子真正意識到父母也是這樣一路磕磕碰碰走來,學著為人母為人父,而非生來就是為自己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或許再面對父母的付出,就不再那麼理所當然了。

1

6

1

若孩子已經嘗到愛情的甜蜜與憂傷,別情緒高漲,就想著怎麼斬斷。伴隨鎮壓而來的往往是反抗,消極抵抗和積極抵抗性質一樣,前者並不比後者強。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第一步,贏得好感。肯定他/她擁有愛的能力,給出一個正面的回應:“真好,XX一定很優秀吧” “XX真幸運,有你這麼棒的人喜歡”。

第二步,建立信任。聊聊他/她那個年紀的自己,那個時候的愛情。這裡就不重複了,要看往上翻。

第三步,正確引導。尊重不等於放任自流,你需要告訴孩子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借用黃磊之前談早戀的一段話:

我女兒要15歲戀愛我覺得很正常,青春期懵懵懂懂的,情竇初開,這是人本身最天然的東西,我覺得是美好的,戀愛就是戀愛,哪有什麼早戀,這個詞兒就很混蛋。

你應該提醒他往一個更好的,健康的方向去引導。你們可以有適當的,男孩女孩在一起玩,但不要急於那麼早去嘗試性。如果真的去嘗試,也要保護好自己。

他/她需要知道,保護自己是第一位的。不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傷害對方,當然,也別給對方傷害自己的機會。

而你,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一點,不要過多追問、干涉細節,把握好“度”,什麼都想知道的結果可能就是,他/她什麼都不說。試著放手,試著相信孩子。

愛情是需要用一生去研究的課題,他/她必須自己去感知,去發現。你不可能一直替他/她做決定,況且聽不聽你的,還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