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杜佳楣:怎樣讓你的孩子不止對你說“Hello”?

很多星兒在習得一項技能後只能在有限的環境中使用,究其原因,是因為期望行為習得之後的泛化沒有做好。那麼如何進行泛化呢?泛化的含義是什麼呢?

泛化

是指當某一反應與某種刺激形成條件聯繫後,

這一反應也會與其它類似的刺激形成某種程度的條件聯繫,這一過程稱為泛化。

在ABA訓練中,通俗地講,泛化是指在訓練情境之外,所有相關的刺激出現時都出現這個行為。

很多家長通過一些行為改變技術,能夠使得自閉症兒童的期望行為增加。

但是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期望行為是增加了,但是多半是在訓練的環境中。

如煊煊聽到老師問“你好”的時候,她能回應老師“你好”。但是在幼稚園,小朋友跟煊煊說“你好”的時候,煊煊並不理睬小朋友。因此,雖然煊煊習得了一個期望行為,但是因為這個期望行為只能針對某個特定的人使用,所以功能性並不是太強。

這正是很多孤獨症孩子訓練時所面臨的問題,

很多孩子在習得一項技能後只能在有限的環境中使用,究其原因,是因為期望行為習得之後的泛化沒有做好。

因此,期望行為獲得後的泛化非常重要。當然,除了期望行為需要泛化之外,問題行為矯正之後也是需要泛化的。

下面我們介紹一些促進行為泛化的方法。

1 對所有出現的泛化進行強化

在上面的例子中,老師對煊煊說“你好”,煊煊能立即回應“你好”。

小朋友跟煊煊說“你好”,煊煊也能回應“你好”時,立即強化煊煊這種行為泛化。

這也提醒家長,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在康復中心表現的一些期望行為,是老師用了很多專業方法塑造出來的。回到家,當孩子出現期望行為的時候,家長覺得這是孩子理所當然應該出現的,或者有的家長只是給予了一些口頭讚美(訓練初期的孩子還是需要一些物質強化的),結果發現孩子在家的期望行為並沒有很穩定地出現。

可見,對所有出現的泛化進行強化是非常重要的。

2 訓練時儘量納入各種相關的刺激情景

在訓練的時候,要盡可能多地設計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景,家長提供的情景模型越多,孩子將來在現實生活中泛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教煊煊回應別人說“你好”,如果我們設想的物件情景越多越豐富,煊煊將來泛化這項技能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我們可以設想有些物件是小孩,有些是老人;有些是男人,有些是女人;或者有的對象很大聲地說“你好”,有的對象很小聲地說“你好”等等。

3 儘量地運用自然強化

所謂自然強化,就是行為本身帶來的結果正好是行為人所喜歡的,那麼這個結果就會強化行為更多地出現。因為這是行為自然就帶來的結果,因此稱為自然強化。

有時候,訓練時呈現給孩子的強化往往是非自然強化物。如在孩子出現期望行為時老師會呈現強化物給孩子,這個強化物是額外呈現給孩子的,而不是孩子的這個期望行為本身得到的。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自然強化和非自然強化的不同。

比如,訓練孩子練習摘草莓這個行為,假設孩子喜歡吃草莓,TA每次摘一個,就讓TA自己吃掉,這是自然強化;如果TA每摘一個,就給TA一塊餅乾(假設孩子也喜歡吃餅乾),這是非自然強化。

不管是否是自然強化,只要是強化物,就能增加行為出現的可能性。當然,自然強化物的優勢就是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這個行為發生都會出現被強化的結果。而非自然強化物就並非如此了,因為它不是行為自然的產生,是額外附加的,在有些環境下,這個額外附加的強化物因為種種原因可能很難呈現,這個強化就無法實現了,因此行為沒有得到強化,所以這個行為也是比較容易消退的。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練習摘草莓的行為時,草莓是自然會有的,但是摘草莓的人身上未必都一定帶著餅乾。

因此,我們在訓練孩子時,儘量使用自然強化物。

如老師教煊煊仿說,老師呈現一瓶泡泡水,示範說“泡泡”,煊煊跟著老師仿說“泡泡”,老師立即將泡泡吹給煊煊看。因為煊煊非常喜歡泡泡,所以她說“泡泡”的行為就被自然強化了。

如果讓煊煊仿說“泡泡”,然後又把泡泡水收起來,再給煊煊一塊餅乾,這就是一種非自然強化。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可能會問了:什麼是自然強化,什麼是非自然強化呢?

自然強化是期望行為自然的產物,它必然會及時地強化期望行為,孩子的期望行為更容易穩定和泛化。但是自然強化物的不足之處在於並非所有的期望行為都會產生自然強化物。

非自然強化物因為不是期望行為本身產生的結果而是額外準備的,與期望行為的關聯性並不是很大。因此,它在泛化的時候缺陷更多一點,因為除了訓練環境之外,別的地方可能就不是很容易得到。

如孩子在訓練時出現期望行為,老師會呈現餅乾等強化物,而孩子如果在生活中,並非每個人在看到孩子期望行為的時候都會準備餅乾給孩子。但是非自然強化物的優勢就在於它可以操控,可以提前準備和規劃,所以在訓練中可以比較廣泛地使用。

因此在訓練中,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將非自然強化物和自然強化物結合使用。

上面主要是講了期望行為的泛化,對問題行為的消失來說,泛化也同樣存在。

比如,煊煊小時候睡覺哭鬧,我們對煊煊夜間哭鬧的行為進行消退,所以即使她哭,我們也不會去抱她。但是外婆來了以後,如果外婆不泛化這個問題行為的消退,也就是說外婆在煊煊哭鬧的時候去抱了煊煊,煊煊的這個問題行為的消退就很難實施下去了。

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對孩子的問題行為進行矯正時,不管什麼人,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實施同樣的標準,不然就容易出現問題行為的消失爆發,從而導致問題行為矯正的失敗。

如在孩子出現期望行為時老師會呈現強化物給孩子,這個強化物是額外呈現給孩子的,而不是孩子的這個期望行為本身得到的。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自然強化和非自然強化的不同。

比如,訓練孩子練習摘草莓這個行為,假設孩子喜歡吃草莓,TA每次摘一個,就讓TA自己吃掉,這是自然強化;如果TA每摘一個,就給TA一塊餅乾(假設孩子也喜歡吃餅乾),這是非自然強化。

不管是否是自然強化,只要是強化物,就能增加行為出現的可能性。當然,自然強化物的優勢就是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這個行為發生都會出現被強化的結果。而非自然強化物就並非如此了,因為它不是行為自然的產生,是額外附加的,在有些環境下,這個額外附加的強化物因為種種原因可能很難呈現,這個強化就無法實現了,因此行為沒有得到強化,所以這個行為也是比較容易消退的。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練習摘草莓的行為時,草莓是自然會有的,但是摘草莓的人身上未必都一定帶著餅乾。

因此,我們在訓練孩子時,儘量使用自然強化物。

如老師教煊煊仿說,老師呈現一瓶泡泡水,示範說“泡泡”,煊煊跟著老師仿說“泡泡”,老師立即將泡泡吹給煊煊看。因為煊煊非常喜歡泡泡,所以她說“泡泡”的行為就被自然強化了。

如果讓煊煊仿說“泡泡”,然後又把泡泡水收起來,再給煊煊一塊餅乾,這就是一種非自然強化。

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可能會問了:什麼是自然強化,什麼是非自然強化呢?

自然強化是期望行為自然的產物,它必然會及時地強化期望行為,孩子的期望行為更容易穩定和泛化。但是自然強化物的不足之處在於並非所有的期望行為都會產生自然強化物。

非自然強化物因為不是期望行為本身產生的結果而是額外準備的,與期望行為的關聯性並不是很大。因此,它在泛化的時候缺陷更多一點,因為除了訓練環境之外,別的地方可能就不是很容易得到。

如孩子在訓練時出現期望行為,老師會呈現餅乾等強化物,而孩子如果在生活中,並非每個人在看到孩子期望行為的時候都會準備餅乾給孩子。但是非自然強化物的優勢就在於它可以操控,可以提前準備和規劃,所以在訓練中可以比較廣泛地使用。

因此在訓練中,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將非自然強化物和自然強化物結合使用。

上面主要是講了期望行為的泛化,對問題行為的消失來說,泛化也同樣存在。

比如,煊煊小時候睡覺哭鬧,我們對煊煊夜間哭鬧的行為進行消退,所以即使她哭,我們也不會去抱她。但是外婆來了以後,如果外婆不泛化這個問題行為的消退,也就是說外婆在煊煊哭鬧的時候去抱了煊煊,煊煊的這個問題行為的消退就很難實施下去了。

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對孩子的問題行為進行矯正時,不管什麼人,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實施同樣的標準,不然就容易出現問題行為的消失爆發,從而導致問題行為矯正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