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河南最美村官”候選人董海濤:扶貧一線就是戰場

當兵23年,林州的每座山都曾是他的訓練場;當兵23年,林州的每個村鎮他都曾駐足或經過。帶著對太行山的眷戀,董海濤重回山村,擔任林州市五龍鎮城峪村第一書記。

 副團長又有了新“戰場”

1990年3月,董海濤從老家河北唐山應徵入伍到新鄉部隊,一干就是23年,並在安陽娶妻生子。在部隊的出色表現,使他從一名列兵逐步升任被譽為“猛虎團”的副團長。

2013年初,從部隊轉業到安陽市直機關工委工作。對他來說,林州的山山水水都曾是他成長的“戰場”,

留下了太多足跡:實兵實彈演習、野營拉練、野外駐訓、搶修紅旗渠、“非典”幫扶收麥,可以說,是林州的山水養育了一支部隊,也培育了他。他對林州、對太行山有太多的感情和依戀。安陽市委選派機關優秀幹部任職第一書記,他主動請纓,從此,脫貧攻堅又成了他的“新戰場”。

上任前,董海濤利用週末以“驢友”身份專門到村瞭解村情民情。到林州駐村任第一書記,他走訪貧困戶,

與村民拉家常,不管誰家有婚喪嫁娶、大事小情,他都要到場,村裡老人因病住院,他都去看望慰問。麥收搶種時,他深入到田間,幫助年老體弱群眾割麥子、扛麥子,群眾們說,這個城裡人還能幹這樣的活,真不錯!

到群眾中去,董海濤瞭解到很多情況,很快進入了角色。

班子又有了主心骨

城峪村兩委班子年齡整體偏大,還有的身體不好,整體戰鬥力不強。董海濤和村幹部逐個談心,重溫黨章和入黨誓詞,點燃起所有黨員幹部心中的熊熊火苗。

董海濤與村兩委班子一起,分析研究工作,制定方案,加強內部治理,開展交心通氣,帶頭參加清垃圾、掃街道、挑秸杆等勞動,在班子裡樹立起了威信,得到了班子和群眾的認可。

城峪村雖然脫貧,但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後,他帶領班子,跑了多個上級主管部門,爭取一事一議專案、水網改造項目、機井配套項目、農忙路建設項目等。因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專案自籌資金非常困難,他又跑上級有關部門,千方百計爭取資金,還主動拿出工資,捐款4000餘元加以落實,專案逐步落地。今年6月,董海濤帶領班子從美化村貌入手,對全村進行了白化,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為了更加準確瞭解全村473戶的資訊,他讓做專業資料工作的妻子也加入到識別隊伍中來,一起核對、查詢資訊,準確掌握了全村各戶的基本收入情況,為精確錄入資訊提供了依據。資料上報後,沒有因不準確進入貧困戶的資訊回饋。

認真細緻的工作態度,城峪村工作起色很大,鎮領導說,城峪村來了個責任心強,工作放心的村幹部。我們幹部都這樣,哪兒還有幹不好的工作。

 第一書記兼職當了董老師

來城峪村前,董海濤以“驢友”身份,到城峪村“摸底”,當他得知該村還有40歲左右的婦女不識字、沒上過學的時候,很是震驚。

上任第一天,他立刻就去了育有94名學生的非完小學,孩子們的學習條件讓他心酸:凳子需要從家裡帶,課桌破舊得已不能再修,釘子紮破了學生的手,纏著膠布,書包只能放在上。他用手機拍了照片,跑相關單位,寫申請,經過安陽市教育局協調,從安陽市21中運來了100套桌椅,為學生們進行了全部更換,學生再不用從家裡帶凳子了。對於董海濤來說,他辦了件小事,但卻了卻了校長心中的一件大事。

現在,董海濤受邀當了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去年春節前,他還利用自已的書法愛好,加班加點,為村民義寫春聯幾百幅。群眾們說,董書記的字寫得真好,今年我們家不用買對子了。

對聯,成了第一書記和群眾的連心帶。(聶磊 王子良)

 第一書記兼職當了董老師

來城峪村前,董海濤以“驢友”身份,到城峪村“摸底”,當他得知該村還有40歲左右的婦女不識字、沒上過學的時候,很是震驚。

上任第一天,他立刻就去了育有94名學生的非完小學,孩子們的學習條件讓他心酸:凳子需要從家裡帶,課桌破舊得已不能再修,釘子紮破了學生的手,纏著膠布,書包只能放在上。他用手機拍了照片,跑相關單位,寫申請,經過安陽市教育局協調,從安陽市21中運來了100套桌椅,為學生們進行了全部更換,學生再不用從家裡帶凳子了。對於董海濤來說,他辦了件小事,但卻了卻了校長心中的一件大事。

現在,董海濤受邀當了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去年春節前,他還利用自已的書法愛好,加班加點,為村民義寫春聯幾百幅。群眾們說,董書記的字寫得真好,今年我們家不用買對子了。

對聯,成了第一書記和群眾的連心帶。(聶磊 王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