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熱點】餓了麼和百度外賣組“CP”外賣江湖下半場將如何玩?

千龍網綜合報導 在屢傳緋聞之後,在今年七夕前夕,

百度外賣最終和餓了麼組了“CP”。

隨著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的靴子落定,外賣市場“三進二”淘汰賽也無懸念的結束了。

自此,外賣市場從最初蜂擁而上的大大小小平臺,到此後的“三足鼎立”, 發展到眼下的“兩強爭霸”格局,“下半場”對決即將拉開帷幕。

從表面上看是餓了麼和美團之間的戰爭,背後卻是阿裡和騰訊在掰手腕。外賣下半場,1+1能否大於2?是雙方進入相持階段,還是競爭更加白熱化?燒錢搶市場的現象還會重現嗎?“二合一”的歷史會重演嗎?

【事件】餓了麼“吞下”百度外賣

8月24日下午,餓了麼宣佈合併百度外賣。

合併完成後,百度外賣成為餓了麼的全資子公司。百度外賣仍以獨立的品牌和運營體系發展,包括管理層在內的人員架構保持不變。

據瞭解,阿裡巴巴為此次交易向餓了麼提供了融資支援。百度通過換股方式也成為餓了麼的股東。阿裡巴巴和百度承諾,

將給予新平臺在流量入口、智慧技術、金融保險等領域的全方位、更大力度的支持。

自此百度外賣的“賣身大戲”終於落幕。事實上,近兩年百度外賣不斷傳出“賣身”消息,買家也一再生變,“新美大”(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網合作後的名稱)、順豐都曾被傳是“接盤俠”。

【影響】餓了麼市場份額將超5成

在網路訂餐各平臺共同努力下,外賣已確立為中國人繼做飯、堂食之後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外賣行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社會和經濟價值。近日,艾媒諮詢發佈2017上半年中國線上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分析師預測,2017年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將達2045.6億元,增速為23.1%。外賣三巨頭中,餓了麼以41.7%的份額繼續領先。

競爭格局方面,外賣市場的份額集中度進一步加劇。

其中,餓了麼以41.7%的份額保持領先,美團外賣以41%隨其後,百度外賣則仍然保有13.2%的份額。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二者一旦合併,份額將超過5成,這將極大改變目前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的相持局面。

創立於2008年的餓了麼,目前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服務於旗下蜂鳥即時配送平臺的註冊配送員達300萬人。日前,比達諮詢也公佈了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互聯網協力廠商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互聯網協力廠商外賣的用戶人數已經突破2.4億,環比增長率達25.3%。同時,在APP月活與日活用戶數上,餓了麼依然牢牢佔據雙榜首——餓了麼月活用戶數達到了3547萬人,日活用戶數達到347萬人。

百度外賣于2014年成立,主打中高端市場,超過百萬優質商家入駐,目前覆蓋300多個城市,用戶數超1億,擁有業界領先的智慧物流調度系統。2016年第一季度,百度外賣完成以百度為主的B輪融資,當時估值24億美元。

【市場】餓了麼對手僅剩美團

儘管餓了麼表示,合併之後百度外賣仍以獨立的品牌和運營體系發展,包括管理層在內的人員架構保持不變,但是藍紅兩大外賣平臺聯手確實意味著,中國外賣市場已從餓了麼、百度外賣、美團三國鼎立時期,餐飲O2O市場進入了藍黃雙雄格局。

阿裡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稱,阿裡與餓了麼達成戰略合作一年來,為雙方用戶創造了巨大價值。餓了麼目前為止確立的市場地位,也證明了管理團隊卓越的戰略眼光和執行力。阿裡支持餓了麼整合外賣市場,相信餓了麼合併百度外賣後將能鞏固領跑優勢,集團亦將在流量、融資等方面繼續給予新平臺大力支持。

美團外賣官方表示,“感謝每一位同行者,外賣行業走到今天,是市場上每位參與者相互成就的過程。不管行業格局如何變化,不變的是以客戶為中心。外賣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我們願意和同行者共同努力,做大外賣市場,提升行業規範,踐行社會責任,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2016年1月,美團點評正式宣佈完成33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估值180億美元。2017年8月,美團點評被傳開始新一輪融資,但美團點評官方表示“沒有此事”。

隨著百度的出局,外賣已經演變成阿裡與騰訊之間的戰爭。誰將一統江湖,將讓外賣下半場看起來充滿更多的戲劇色彩。

【收購背後】

在這場交易中餓了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市場,百度則甩掉了這個燒錢的“副業”,騰出手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人工智慧領域,而阿裡則完成新零售的一次佈局。

誰撮合了這次交易?

阿裡巴巴為此次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提供融資支援。阿裡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稱,阿裡支持餓了麼整合外賣市場,相信餓了麼合併百度外賣後將能鞏固領跑優勢,集團亦將在流量、融資等方面繼續給予新平臺大力支持。

這次交易當然也得到了百度集團的支援。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表示,很高興看到百度外賣與餓了麼聯姻,相信整合的資源和技術能力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佳的消費體驗。

百度外賣也在內部郵件中表示,“百度和阿裡巴巴也將給予我們全方位、更大力度的支持。這也意味著,從此我們將獲得雙倍的資源支持。”

賣家:百度甩掉包袱一身輕?

曾經,百度外賣被百度視為自己在O2O領域的“一手好牌”。2015年6月,百度CEO李彥宏曾宣佈,要在3年內投資200億元在糯米、外賣等O2O領域,並以此實現人與服務的連接。

然而,時隔一年多,在2016年百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李彥宏明確表示,公司降低了糯米和百度外賣的消費補貼和行銷費用。“如果真的做不過,就不做,該做的決斷也要做。”李彥宏的表態被業界解讀為:百度外賣在百度體系中從“寵兒”變身“棄兒”。

在此微妙的轉變背後,是百度全面投入人工智慧的戰略轉型。對資金補貼、線下運維、人力等資源均消耗頗大的外賣業務,與承載百度轉型重任的人工智慧相比,不能說毫不相關,但至少相關性較弱。

一邊是百度這座“大山”的集團資源不再傾斜,另一邊,餓了麼和美團激戰正酣,不斷侵蝕外賣市場份額。據昨天Trustdata最新公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賣O2O行業發展分析報告》,2017年上半年,美團外賣、餓了麼分別佔據外賣市場份額的45.2%、36.4%,百度外賣僅剩6.3%,被前兩家甩開甚遠,外賣市場的“雙雄爭霸”戰局已越來越明顯。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百度之所以要甩掉外賣包袱,一是因為經營確實不理想,二是百度戰略發展方向轉移。

買家:餓了麼看上百度外賣白領客戶

在業內看來,百度外賣的發展重點一直不是低端商戶,而是中高端的白領外賣市場。最開始,百度外賣就把重點放在白領市場和專門的配送團隊建設上。通過自有專門配送團隊的建設提高服務品質,通過簽約高端商戶契合了白領人群的消費需求。百度外賣在白領市場優勢明顯。

因此,出售百度外賣吸引了美團、順豐、餓了麼等公司前來洽談,百度外賣的特點最終引起了餓了麼的重視。

有分析人士指出,百度有一些中高端客戶資源,與現在低端客戶的餓了麼形成互補,美團客戶比較豐富,另外百度外賣的技術也是餓了麼看中的一塊資產。

餓了麼的大本營在上海,它的優勢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在華北地區,美團和百度外賣的勢頭更強一些。

易觀分析師楊旭認為,餓了麼接手百度是看重百度外賣的商戶、用戶、騎手。“百度一直走的是高端和白領用戶的定位,是品質外賣的模式,所以餓了麼可以接入百度品質商戶的合作。這個季度開始,所有外賣平臺的運營力都是不足的,天氣熱加上外賣小哥的離職情況,所以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也可以補充一些騎手進來。”

目前,餓了麼和美團之間的爭奪格外激烈,雙方的市場份額也是此消彼長,楊旭表示,餓了麼接手百度外賣後會進一步鞏固餓了麼的市場地位。

幕後:阿裡巴巴 新零售戰略的又一次佈局

阿裡巴巴公佈的最新財務報告顯示,2017年4月,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進一步增持了餓了麼,總投資金額為4億美元。在此次投資完成之後,阿裡系對餓了麼的持股比例為32.94%,已取代餓了麼管理團隊,成為餓了麼最大股東。

其實,在2014年5月之前,美團還屬於阿裡系,但隨著美團點評合併,阿裡和美團也就此“決裂”。

業內普遍認為,餓了麼接盤百度外賣是阿裡在新零售戰略上的又一次佈局。阿裡的戰略是向線下發展,滲透到與支付相關的各個場景,這必然會跟美團業務產生衝突。2016年4月,餓了麼整合阿裡旗下的口碑,為口碑平臺的外賣服務提供運營支撐。今天的阿裡正在構建新零售大生態圈,失去了對美團的控制權之後,餓了麼+百度外賣的合體對阿裡的意義就顯得更加重要。

【追溯】外賣“三國”背後的資本博弈

起步較早的“餓了麼”,創立於2009年4月。從2014年開始,資本開始瘋狂地進入外賣行業。2014年5月,餓了麼拿到來自大眾點評的8000萬美元D輪融資。在大眾點評入股餓了麼之後,騰訊又於2015年1月和8月分別參與了餓了麼的D輪與F輪融資。2015年12月17日,阿裡巴巴投資餓了麼12.5億美元,正式成為餓了麼最大的後臺。

其實,餓了麼與百度外賣的合併也離不開阿裡巴巴的支持。據悉,阿裡巴巴為餓了麼與百度的合併提供了融資支援。百度通過換股方式也成為餓了麼的股東。阿裡巴巴和百度承諾,將給予新平臺在流量入口、智慧技術、金融保險等領域的全方位、更大力度的支持。

團購起家的美團,不甘心眼睜睜看著龐大的外賣市場落入他人之手。2013年10月,美團外賣應運而生,其日訂單量從1單到10萬單用了半年時間,而從10萬單到100萬單只用了兩個月。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2016年1月,美團點評合併後獲得了由騰訊、DST、摯信資本領投,國開開元、今日資本、淡馬錫等公司參投的超33億美元融資,但沒有原美團投資方之一阿裡巴巴的身影。

其實,在2011年,美團就獲得了來自阿裡巴巴領投的5000萬美元B輪融資,這筆錢也是美團得以在千團大戰中存活下來的關鍵。當時美團不僅要面對融了上億美元資金的把手網的競爭,還要面對騰訊推出的QQ團購以及與美國的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聯合投資成立的高朋網的競爭。

2014年2月,騰訊入股大眾點評。僅三個月後,阿裡跟進參與了美團的C輪3億美元融資,這也是阿裡最後一次投資美團。幾乎與此同時,百度外賣正式上線。

2014年5月20日,百度外賣正式推出,主打中高端白領市場。2015年7月,百度外賣成為百度“航母計畫”的首批專案:准許分拆融資,給予操盤團隊股份。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一度給予百度外賣高度重視,放出“拿200億來做好O2O”的豪言,定下在三年之內將百度外賣打造成千億級別的物流平臺的目標。

到了2015年下半年,大眾點評和美團在背後資本的主導下走到了一起,成為了“新美大”。就在那一刻,阿裡也與美團從“相愛”走向“相殺”。曾經獲得過阿裡巴巴的支持,但在尋求騰訊的投資後,美團和阿裡巴巴開始交惡。

據《財經》報導,美團創始人王興在美團、點評合併後拜訪了馬雲和逍遙子,希望和滴滴、快的合併時一樣,能同時得到阿裡和騰訊的支援,但阿裡認為美團只能在騰訊和阿裡之間選擇一方。由於阿裡一貫尋求絕對的控股權,騰訊並不要求對美團點評的控制權,王興則希望保持公司的獨立發展,最終王興選擇了騰訊,與阿裡漸行漸遠。

此後,阿裡巴巴開始出售美團股份,並且投了數十億美元扶植美團外賣最大的競爭對手餓了麼。雖然餓了麼此前拿過大眾點評的投資,但最終還是選擇聽命于大股東阿裡巴巴的安排。大眾點評也和餓了麼劃清界限,並簽署了限制性條款以及放棄了在餓了麼的董事會席位和投票權。

【聚焦】外賣江湖下半場:一場阿裡和騰訊的較量

從“三國殺”變“二人轉”,外賣市場本質是BAT之間在O2O領域的又一次較量。

三年前,資本相中了外賣這個領域。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在這一年開啟了聲勢浩大曠日持久的價格戰。如今,高額的補貼回憶還沒消散,豎在城頭的三面大旗就只剩下了兩面。

誰都知道,一線戰鬥的外賣平臺不過是書寫其背後資本意志的代言人。BAT在餐飲O2O的這場資本較量中,以百度放棄、阿裡強攻、騰訊奉陪繼續下半場。留在場上的玩家還剩美團與餓了麼,但其實背後是阿裡+百度所支持的餓了麼,與個性霸蠻又有騰訊流量支持的美團,雙方都是“狠角色”,在戰鬥結束前,誰都不會服輸。

根據TrustData在2017年8月發佈的報告,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賣市場交易額的份額中,美團外賣占比45.2%位居第一,餓了麼、百度外賣以36.4%和6.3%的市場份額居於二、三位。但艾媒諮詢資料顯示,在2017年的外賣市場中,餓了麼以41.7%的份額保持領先,美團外賣以41%緊隨其後,百度外賣則仍然保有13.2%的份額。

1+1能否大於2?雖然不同的數字源得出的答案相反,但在現階段都不能代表最終的答案。這原本就是一場剛剛開始的新戰鬥。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後,阿裡巴巴對外賣市場的重視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市場猜測,假以時日,阿裡便會將口碑、餓了麼和百度外賣整合在一起,與美團進行一場網約車般的燒錢鏖戰。

而美團也有倔強的底氣,強勢的老闆、不差錢的資本,以及深耕多年的流量入口,讓他在面對對手們的聯合時表現得毫無壓力,“我們已經回應了,很大氣。”

【猜想】

新一輪補貼大戰一觸即發?

據艾媒諮詢近日發佈了2017上半年中國線上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2017年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將達2045.6億元,增速為23.1%。對於不斷增大的網路外賣市場,從三國殺到雙龍會的演變中,補貼的變化讓消費者最為敏感。

對於外賣要走打車軟體“老路”的擔憂,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隨著提供的服務內容差異越來越小,外賣平臺之間的競爭將會集中在平臺的技術、資料、服務等方面。隨著商戶差異的縮小以及補貼不斷減少,讓消費者決定選擇哪個平臺訂餐的關鍵點將會是平臺提供的服務及使用者體驗,而這也將是下一步外賣平臺“決戰”的關鍵。

但他也認為,補貼不會驟然下降,即便收購確定,兩強相爭局面出現。但是,市場格局仍沒有確定,外賣平臺中仍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平臺商在服務、產品、食品安全方面的努力就仍將繼續。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O2O部助理分析師陳禮騰則給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表示,隨著外賣大戰“玩家”的減少,各平臺對於市場有更多的話語權, 除非二者再次爆發新一輪的“大戰”,否者補貼力度將逐漸降低。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阿裡和騰訊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代言人,面對合併之後新的市場格局,雙方仍處於貼身肉搏階段,新一輪的補貼大戰仍有可能出現。

“二合一”歷史會重演嗎?

在餓了麼確定收購百度外賣後,外賣業實現了三進二,網約車合併的歷史似乎在重演。對此,一位網友開玩笑稱,以後高峰時段叫外賣是不是也要競爭加價?這種可能存在嗎?

有業內觀點認為,就外賣這個行業而言,服務單一、商業模式相對清晰,和打車出行等應用一樣,屬於專注於極致化的單一環節生活服務。資本驅動合併後,勢必會加速整個行業的規模化盈利進程。畢竟,高度集中的發展方向是市場選擇的必然要求。

對此,IT分析師唐欣認為,外賣最終“二合一”有一定可能性,外賣同網約車一樣,都是規模效應明顯,體量越大,運營效率越高。如果美團沒有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和餓了麼展開燒錢大戰,有可能造成更多的虧損,屆時資本方促成兩家合併的意願可能會更加激烈。

【回顧】那些“在一起”的經典案例

1+1能否大於2?

在科技圈,“在一起”早已不算是新鮮的話題。滴滴與快的、58同城與趕集網、美團與大眾點評、攜程與去哪兒、百合網與世紀佳緣……在每一個從“相殺到相愛”的故事背後,有資本的推動、有為了“止血”的共同壓力、亦有面對強勁對手時的利益驅動。總之,大家的共同願望就是“1+1>2”式的勝利。美好的願望是否均已實現?我們不妨再來簡單回顧下那些“在一起”的經典案例。

滴滴和快的

2015年的情人節,滴滴與快的正式宣佈“在一起”,當時快的打車CEO呂傳偉發內部郵件表示“惡性的大規模持續燒錢的競爭不可持續;合併是雙方的所有投資人共同的強烈期望;除了財務因素外,合併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在此之前,據悉僅在2014年上半年,滴滴、快的發動的“燒錢大戰”補貼就超過24億元。

而在合併後,滴滴作為新公司的主導,很快完成了整合以及對快的品牌的徹底消亡。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完成整合之後,滴滴的日活躍用戶數量和平均用戶時長都有明顯的提升。

58同城和趕集網

相信不少人還記得趕集網曾經邀請姚晨錄製的騎驢趕集的廣告。在2015年4月5雙方合併之前的電視廣告大比拼,可謂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資本主導了雙方的合併。在58同城CEO姚勁波看來,合併的效果一定是1+1>2的,他曾表示“等於2我們就不做了,這個消息傳出來之後,58同城的股價漲了30%,所以市場非常期待這個交易。”

不過,合併之後的故事大家也有目共睹,58趕集合併後似乎並沒有盡情享受到成為行業巨頭之後的暢快,在本地生活領域,隨著消費升級,在房產、家政、招聘等各垂直領域不斷有新的明星創業公司湧現,分類資訊類平臺已很難一家獨大。

【數據】

百度外賣大事記

2014.5

百度外賣上線

2015.6

李彥宏說要在 O2O 上投 200 億元

2015.7

百度外賣完成 2.5 億美元融資,李彥宏在財報分析會議上確認百度外賣將分拆獨立發展

2015.12

融資計畫書透露,2015 年,百度外賣日均訂單 100 萬單,平均每個配送員每天配送 20 個訂單,而 2015 年的總交易額將超過 80 億。

2016.3

百度外賣 B 輪融資完成

2016.8

傳言稱百度外賣和糯米將被賣給美團

2017.5

傳言稱百度外賣將出售給順豐

2017.8

餓了麼宣佈將與百度外賣合併

餓了麼大事記

2010.11

餓了麼手機網頁訂餐平臺上線

2011.3

餓了麼獲得金沙江創投百萬美元投資

2013.1

經緯中國投了數百萬美元 B 輪融資

2013.11

餓了麼獲得 2500 萬美元 C 輪融資,紅杉資本領投

2014.5

餓了麼獲得大眾點評 D 輪融資

2015.1

餓了麼獲得來自中信產業基金、騰訊等 3.5 億美元融資

2015.8

餓了麼獲得 6.3 億美元 F 輪融資

2015.11

獲得來自滴滴快的的戰略投資

2016.4

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入股餓了麼

2017.6

阿裡巴巴投給餓了麼 10 億美元融資

2017.8

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

美團外賣大事記

2013.11

美團外賣上線

2015.10

美團和大眾點評宣佈合併

2016.1

美團點評宣佈完成 33 億美元融資

2016.7

美團點評獲得來自華潤的億美元以上戰略投資

2017.6

美團外賣宣佈日完成訂單量突破 1200 萬、日交易額突破 5 億

結語:

資本市場的分分合合,大家已經見慣不驚。在普通消費者眼中,外賣平臺不管是三家、兩家、還是一家,也不管它是姓馬還是姓啥,最關注的還是價格和食品安全問題。

本文綜合自北京晨報 北京青年報 北京日報 經濟日報 新京報等。

2016年第一季度,百度外賣完成以百度為主的B輪融資,當時估值24億美元。

【市場】餓了麼對手僅剩美團

儘管餓了麼表示,合併之後百度外賣仍以獨立的品牌和運營體系發展,包括管理層在內的人員架構保持不變,但是藍紅兩大外賣平臺聯手確實意味著,中國外賣市場已從餓了麼、百度外賣、美團三國鼎立時期,餐飲O2O市場進入了藍黃雙雄格局。

阿裡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稱,阿裡與餓了麼達成戰略合作一年來,為雙方用戶創造了巨大價值。餓了麼目前為止確立的市場地位,也證明了管理團隊卓越的戰略眼光和執行力。阿裡支持餓了麼整合外賣市場,相信餓了麼合併百度外賣後將能鞏固領跑優勢,集團亦將在流量、融資等方面繼續給予新平臺大力支持。

美團外賣官方表示,“感謝每一位同行者,外賣行業走到今天,是市場上每位參與者相互成就的過程。不管行業格局如何變化,不變的是以客戶為中心。外賣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我們願意和同行者共同努力,做大外賣市場,提升行業規範,踐行社會責任,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2016年1月,美團點評正式宣佈完成33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估值180億美元。2017年8月,美團點評被傳開始新一輪融資,但美團點評官方表示“沒有此事”。

隨著百度的出局,外賣已經演變成阿裡與騰訊之間的戰爭。誰將一統江湖,將讓外賣下半場看起來充滿更多的戲劇色彩。

【收購背後】

在這場交易中餓了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市場,百度則甩掉了這個燒錢的“副業”,騰出手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人工智慧領域,而阿裡則完成新零售的一次佈局。

誰撮合了這次交易?

阿裡巴巴為此次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提供融資支援。阿裡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稱,阿裡支持餓了麼整合外賣市場,相信餓了麼合併百度外賣後將能鞏固領跑優勢,集團亦將在流量、融資等方面繼續給予新平臺大力支持。

這次交易當然也得到了百度集團的支援。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表示,很高興看到百度外賣與餓了麼聯姻,相信整合的資源和技術能力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佳的消費體驗。

百度外賣也在內部郵件中表示,“百度和阿裡巴巴也將給予我們全方位、更大力度的支持。這也意味著,從此我們將獲得雙倍的資源支持。”

賣家:百度甩掉包袱一身輕?

曾經,百度外賣被百度視為自己在O2O領域的“一手好牌”。2015年6月,百度CEO李彥宏曾宣佈,要在3年內投資200億元在糯米、外賣等O2O領域,並以此實現人與服務的連接。

然而,時隔一年多,在2016年百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李彥宏明確表示,公司降低了糯米和百度外賣的消費補貼和行銷費用。“如果真的做不過,就不做,該做的決斷也要做。”李彥宏的表態被業界解讀為:百度外賣在百度體系中從“寵兒”變身“棄兒”。

在此微妙的轉變背後,是百度全面投入人工智慧的戰略轉型。對資金補貼、線下運維、人力等資源均消耗頗大的外賣業務,與承載百度轉型重任的人工智慧相比,不能說毫不相關,但至少相關性較弱。

一邊是百度這座“大山”的集團資源不再傾斜,另一邊,餓了麼和美團激戰正酣,不斷侵蝕外賣市場份額。據昨天Trustdata最新公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賣O2O行業發展分析報告》,2017年上半年,美團外賣、餓了麼分別佔據外賣市場份額的45.2%、36.4%,百度外賣僅剩6.3%,被前兩家甩開甚遠,外賣市場的“雙雄爭霸”戰局已越來越明顯。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百度之所以要甩掉外賣包袱,一是因為經營確實不理想,二是百度戰略發展方向轉移。

買家:餓了麼看上百度外賣白領客戶

在業內看來,百度外賣的發展重點一直不是低端商戶,而是中高端的白領外賣市場。最開始,百度外賣就把重點放在白領市場和專門的配送團隊建設上。通過自有專門配送團隊的建設提高服務品質,通過簽約高端商戶契合了白領人群的消費需求。百度外賣在白領市場優勢明顯。

因此,出售百度外賣吸引了美團、順豐、餓了麼等公司前來洽談,百度外賣的特點最終引起了餓了麼的重視。

有分析人士指出,百度有一些中高端客戶資源,與現在低端客戶的餓了麼形成互補,美團客戶比較豐富,另外百度外賣的技術也是餓了麼看中的一塊資產。

餓了麼的大本營在上海,它的優勢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在華北地區,美團和百度外賣的勢頭更強一些。

易觀分析師楊旭認為,餓了麼接手百度是看重百度外賣的商戶、用戶、騎手。“百度一直走的是高端和白領用戶的定位,是品質外賣的模式,所以餓了麼可以接入百度品質商戶的合作。這個季度開始,所有外賣平臺的運營力都是不足的,天氣熱加上外賣小哥的離職情況,所以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也可以補充一些騎手進來。”

目前,餓了麼和美團之間的爭奪格外激烈,雙方的市場份額也是此消彼長,楊旭表示,餓了麼接手百度外賣後會進一步鞏固餓了麼的市場地位。

幕後:阿裡巴巴 新零售戰略的又一次佈局

阿裡巴巴公佈的最新財務報告顯示,2017年4月,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進一步增持了餓了麼,總投資金額為4億美元。在此次投資完成之後,阿裡系對餓了麼的持股比例為32.94%,已取代餓了麼管理團隊,成為餓了麼最大股東。

其實,在2014年5月之前,美團還屬於阿裡系,但隨著美團點評合併,阿裡和美團也就此“決裂”。

業內普遍認為,餓了麼接盤百度外賣是阿裡在新零售戰略上的又一次佈局。阿裡的戰略是向線下發展,滲透到與支付相關的各個場景,這必然會跟美團業務產生衝突。2016年4月,餓了麼整合阿裡旗下的口碑,為口碑平臺的外賣服務提供運營支撐。今天的阿裡正在構建新零售大生態圈,失去了對美團的控制權之後,餓了麼+百度外賣的合體對阿裡的意義就顯得更加重要。

【追溯】外賣“三國”背後的資本博弈

起步較早的“餓了麼”,創立於2009年4月。從2014年開始,資本開始瘋狂地進入外賣行業。2014年5月,餓了麼拿到來自大眾點評的8000萬美元D輪融資。在大眾點評入股餓了麼之後,騰訊又於2015年1月和8月分別參與了餓了麼的D輪與F輪融資。2015年12月17日,阿裡巴巴投資餓了麼12.5億美元,正式成為餓了麼最大的後臺。

其實,餓了麼與百度外賣的合併也離不開阿裡巴巴的支持。據悉,阿裡巴巴為餓了麼與百度的合併提供了融資支援。百度通過換股方式也成為餓了麼的股東。阿裡巴巴和百度承諾,將給予新平臺在流量入口、智慧技術、金融保險等領域的全方位、更大力度的支持。

團購起家的美團,不甘心眼睜睜看著龐大的外賣市場落入他人之手。2013年10月,美團外賣應運而生,其日訂單量從1單到10萬單用了半年時間,而從10萬單到100萬單只用了兩個月。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2016年1月,美團點評合併後獲得了由騰訊、DST、摯信資本領投,國開開元、今日資本、淡馬錫等公司參投的超33億美元融資,但沒有原美團投資方之一阿裡巴巴的身影。

其實,在2011年,美團就獲得了來自阿裡巴巴領投的5000萬美元B輪融資,這筆錢也是美團得以在千團大戰中存活下來的關鍵。當時美團不僅要面對融了上億美元資金的把手網的競爭,還要面對騰訊推出的QQ團購以及與美國的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聯合投資成立的高朋網的競爭。

2014年2月,騰訊入股大眾點評。僅三個月後,阿裡跟進參與了美團的C輪3億美元融資,這也是阿裡最後一次投資美團。幾乎與此同時,百度外賣正式上線。

2014年5月20日,百度外賣正式推出,主打中高端白領市場。2015年7月,百度外賣成為百度“航母計畫”的首批專案:准許分拆融資,給予操盤團隊股份。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一度給予百度外賣高度重視,放出“拿200億來做好O2O”的豪言,定下在三年之內將百度外賣打造成千億級別的物流平臺的目標。

到了2015年下半年,大眾點評和美團在背後資本的主導下走到了一起,成為了“新美大”。就在那一刻,阿裡也與美團從“相愛”走向“相殺”。曾經獲得過阿裡巴巴的支持,但在尋求騰訊的投資後,美團和阿裡巴巴開始交惡。

據《財經》報導,美團創始人王興在美團、點評合併後拜訪了馬雲和逍遙子,希望和滴滴、快的合併時一樣,能同時得到阿裡和騰訊的支援,但阿裡認為美團只能在騰訊和阿裡之間選擇一方。由於阿裡一貫尋求絕對的控股權,騰訊並不要求對美團點評的控制權,王興則希望保持公司的獨立發展,最終王興選擇了騰訊,與阿裡漸行漸遠。

此後,阿裡巴巴開始出售美團股份,並且投了數十億美元扶植美團外賣最大的競爭對手餓了麼。雖然餓了麼此前拿過大眾點評的投資,但最終還是選擇聽命于大股東阿裡巴巴的安排。大眾點評也和餓了麼劃清界限,並簽署了限制性條款以及放棄了在餓了麼的董事會席位和投票權。

【聚焦】外賣江湖下半場:一場阿裡和騰訊的較量

從“三國殺”變“二人轉”,外賣市場本質是BAT之間在O2O領域的又一次較量。

三年前,資本相中了外賣這個領域。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在這一年開啟了聲勢浩大曠日持久的價格戰。如今,高額的補貼回憶還沒消散,豎在城頭的三面大旗就只剩下了兩面。

誰都知道,一線戰鬥的外賣平臺不過是書寫其背後資本意志的代言人。BAT在餐飲O2O的這場資本較量中,以百度放棄、阿裡強攻、騰訊奉陪繼續下半場。留在場上的玩家還剩美團與餓了麼,但其實背後是阿裡+百度所支持的餓了麼,與個性霸蠻又有騰訊流量支持的美團,雙方都是“狠角色”,在戰鬥結束前,誰都不會服輸。

根據TrustData在2017年8月發佈的報告,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賣市場交易額的份額中,美團外賣占比45.2%位居第一,餓了麼、百度外賣以36.4%和6.3%的市場份額居於二、三位。但艾媒諮詢資料顯示,在2017年的外賣市場中,餓了麼以41.7%的份額保持領先,美團外賣以41%緊隨其後,百度外賣則仍然保有13.2%的份額。

1+1能否大於2?雖然不同的數字源得出的答案相反,但在現階段都不能代表最終的答案。這原本就是一場剛剛開始的新戰鬥。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後,阿裡巴巴對外賣市場的重視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市場猜測,假以時日,阿裡便會將口碑、餓了麼和百度外賣整合在一起,與美團進行一場網約車般的燒錢鏖戰。

而美團也有倔強的底氣,強勢的老闆、不差錢的資本,以及深耕多年的流量入口,讓他在面對對手們的聯合時表現得毫無壓力,“我們已經回應了,很大氣。”

【猜想】

新一輪補貼大戰一觸即發?

據艾媒諮詢近日發佈了2017上半年中國線上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2017年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將達2045.6億元,增速為23.1%。對於不斷增大的網路外賣市場,從三國殺到雙龍會的演變中,補貼的變化讓消費者最為敏感。

對於外賣要走打車軟體“老路”的擔憂,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隨著提供的服務內容差異越來越小,外賣平臺之間的競爭將會集中在平臺的技術、資料、服務等方面。隨著商戶差異的縮小以及補貼不斷減少,讓消費者決定選擇哪個平臺訂餐的關鍵點將會是平臺提供的服務及使用者體驗,而這也將是下一步外賣平臺“決戰”的關鍵。

但他也認為,補貼不會驟然下降,即便收購確定,兩強相爭局面出現。但是,市場格局仍沒有確定,外賣平臺中仍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平臺商在服務、產品、食品安全方面的努力就仍將繼續。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O2O部助理分析師陳禮騰則給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表示,隨著外賣大戰“玩家”的減少,各平臺對於市場有更多的話語權, 除非二者再次爆發新一輪的“大戰”,否者補貼力度將逐漸降低。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阿裡和騰訊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代言人,面對合併之後新的市場格局,雙方仍處於貼身肉搏階段,新一輪的補貼大戰仍有可能出現。

“二合一”歷史會重演嗎?

在餓了麼確定收購百度外賣後,外賣業實現了三進二,網約車合併的歷史似乎在重演。對此,一位網友開玩笑稱,以後高峰時段叫外賣是不是也要競爭加價?這種可能存在嗎?

有業內觀點認為,就外賣這個行業而言,服務單一、商業模式相對清晰,和打車出行等應用一樣,屬於專注於極致化的單一環節生活服務。資本驅動合併後,勢必會加速整個行業的規模化盈利進程。畢竟,高度集中的發展方向是市場選擇的必然要求。

對此,IT分析師唐欣認為,外賣最終“二合一”有一定可能性,外賣同網約車一樣,都是規模效應明顯,體量越大,運營效率越高。如果美團沒有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和餓了麼展開燒錢大戰,有可能造成更多的虧損,屆時資本方促成兩家合併的意願可能會更加激烈。

【回顧】那些“在一起”的經典案例

1+1能否大於2?

在科技圈,“在一起”早已不算是新鮮的話題。滴滴與快的、58同城與趕集網、美團與大眾點評、攜程與去哪兒、百合網與世紀佳緣……在每一個從“相殺到相愛”的故事背後,有資本的推動、有為了“止血”的共同壓力、亦有面對強勁對手時的利益驅動。總之,大家的共同願望就是“1+1>2”式的勝利。美好的願望是否均已實現?我們不妨再來簡單回顧下那些“在一起”的經典案例。

滴滴和快的

2015年的情人節,滴滴與快的正式宣佈“在一起”,當時快的打車CEO呂傳偉發內部郵件表示“惡性的大規模持續燒錢的競爭不可持續;合併是雙方的所有投資人共同的強烈期望;除了財務因素外,合併後可以避免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新公司可以馬上加速開展很多新的業務。”在此之前,據悉僅在2014年上半年,滴滴、快的發動的“燒錢大戰”補貼就超過24億元。

而在合併後,滴滴作為新公司的主導,很快完成了整合以及對快的品牌的徹底消亡。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完成整合之後,滴滴的日活躍用戶數量和平均用戶時長都有明顯的提升。

58同城和趕集網

相信不少人還記得趕集網曾經邀請姚晨錄製的騎驢趕集的廣告。在2015年4月5雙方合併之前的電視廣告大比拼,可謂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資本主導了雙方的合併。在58同城CEO姚勁波看來,合併的效果一定是1+1>2的,他曾表示“等於2我們就不做了,這個消息傳出來之後,58同城的股價漲了30%,所以市場非常期待這個交易。”

不過,合併之後的故事大家也有目共睹,58趕集合併後似乎並沒有盡情享受到成為行業巨頭之後的暢快,在本地生活領域,隨著消費升級,在房產、家政、招聘等各垂直領域不斷有新的明星創業公司湧現,分類資訊類平臺已很難一家獨大。

【數據】

百度外賣大事記

2014.5

百度外賣上線

2015.6

李彥宏說要在 O2O 上投 200 億元

2015.7

百度外賣完成 2.5 億美元融資,李彥宏在財報分析會議上確認百度外賣將分拆獨立發展

2015.12

融資計畫書透露,2015 年,百度外賣日均訂單 100 萬單,平均每個配送員每天配送 20 個訂單,而 2015 年的總交易額將超過 80 億。

2016.3

百度外賣 B 輪融資完成

2016.8

傳言稱百度外賣和糯米將被賣給美團

2017.5

傳言稱百度外賣將出售給順豐

2017.8

餓了麼宣佈將與百度外賣合併

餓了麼大事記

2010.11

餓了麼手機網頁訂餐平臺上線

2011.3

餓了麼獲得金沙江創投百萬美元投資

2013.1

經緯中國投了數百萬美元 B 輪融資

2013.11

餓了麼獲得 2500 萬美元 C 輪融資,紅杉資本領投

2014.5

餓了麼獲得大眾點評 D 輪融資

2015.1

餓了麼獲得來自中信產業基金、騰訊等 3.5 億美元融資

2015.8

餓了麼獲得 6.3 億美元 F 輪融資

2015.11

獲得來自滴滴快的的戰略投資

2016.4

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入股餓了麼

2017.6

阿裡巴巴投給餓了麼 10 億美元融資

2017.8

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

美團外賣大事記

2013.11

美團外賣上線

2015.10

美團和大眾點評宣佈合併

2016.1

美團點評宣佈完成 33 億美元融資

2016.7

美團點評獲得來自華潤的億美元以上戰略投資

2017.6

美團外賣宣佈日完成訂單量突破 1200 萬、日交易額突破 5 億

結語:

資本市場的分分合合,大家已經見慣不驚。在普通消費者眼中,外賣平臺不管是三家、兩家、還是一家,也不管它是姓馬還是姓啥,最關注的還是價格和食品安全問題。

本文綜合自北京晨報 北京青年報 北京日報 經濟日報 新京報等。